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近 10 萬名工人加入大眾汽車集團罷工潮?汽車生產該如何解決?

2024-12-04汽車

德國沒能完成產業升級,還在癡迷於內燃機、變速箱這些落後產業,都搞得產能過剩了,生產了一堆沒人買的工業垃圾,於是就遭到了市場經濟的「制裁」。

大眾的銷量和利潤都在暴跌。

今年前三季度,大眾在中國遭遇了15年以來的第一次經營虧損,汽車銷量合計205.7萬輛,同比下跌10.2%,三季度的銷量更是下跌15%……遙想2019年,大眾汽車在中國狂賣423萬台。

大眾汽車第三季度凈利潤直接從去年的43.4億歐元滑落到15.7億歐元,暴跌三分之二,營業利潤同比大跌42%,利潤率從6.2%下降至3.6%,是2020年以來最低的水平……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得罪了哈耶克,不尊重市場經濟,沒有充分的競爭,汽車產品力太差,性價比太低,所以被看不見的手抽了兩嘴巴。

不只是大眾,德國所有的汽車相關工業都在「雪崩」,采埃孚裁員9800人,博世全球裁員5500人,舍弗勒裁員4700人,蒂森克虜伯鋼鐵裁員11000人……他們當年碾壓世界的產業,徹底玩不轉了,汽車是個長產業鏈,德國汽車產業直接僱用約79萬人,間接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大眾BBA 不行了,這條長長的產業鏈也會掛掉。

工業4.0這個概念是德國在2013年提出的,指「制造業的智能化」,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資訊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然而,目前能做到這個的,其實是只有中國本土的汽車「超級工廠」,這背後,是通訊、工業機器人、物聯網……需要一整個智能化的全產業鏈工業體系。

工業的血液是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神經網絡是通訊,本來,德國是可以用俄國能源,使用華為的5G通訊,來完成工業轉型升級的。

結果,德國配合美國,深度參與俄烏沖突,賣腎援烏,還眼睜睜看著烏克蘭和美國炸了自己的北溪二號管道,斷了自己工業的能源血脈;德國沒有一點X數,參與到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制裁華為,不使用華為通訊技術……現在不要說工業4.0了,德國工業快404了。

德國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台面上這幫裸官早已把靈魂和肉體都賣給了美國,它根本沒有自己的內政外交。

生命中的一切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德日這兩個二戰戰敗國,在戰後美國扶持起來用於反共,保持並且發展了他們的制造業,維持了他們「已開發國家」的體面,然而現在這一切要被收回去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現在回想一下,當年納粹德國也是美國資本扶持起來的,最終在戰後吃掉德國科技人才和發展成果的,也是美國。

德國工人降薪、失業,值得同情嗎?

當年大眾占領中國市場,賣車賺得盤滿缽滿的時候,這些歐洲人有沒有關心過我們?有沒有關心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眾」?

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巨額利潤,大部份都用於養活他們本土的「老爺」和「工貴」們,可從來沒在乎過第三世界的勞動者。

所以,「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這句話是有前提的,如果帝國主義、已開發國家的無產階級日子過得太好,你說他們會不會來團結我們?

當年德國工人賺的多、吃得飽的時候,有沒有想中國的工人兄弟生活的怎麽樣?所以,他們不是階級兄弟,他們是帝國主義用第三世界的脂膏和血汗養肥了的「工貴」。

德國人的高薪、假期、高福利從哪裏來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給他們的,一但最大的市場拋棄了它,他們的高福利高待遇高薪水也就無法維持了。

天底下哪有一成不變的事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是西方教給我們的道理,德國非要當已開發國家嗎?德國非要搞汽車產業嗎?他們難道不能去踩縫紉機、「七億襯衫換飛機」?

一個活在短期利益、虛幻快感中的人,是無法覺醒的。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只有砸爛他的飯碗,讓他體驗一下餓肚子的滋味,體驗一下50萬馬克買麪包……他們才會反思,才能學會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