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證明了五個字,友商是那啥。
小米進來造車之前,轎跑車型是國內消費汽車市場最難賣的車之一,僅次於跑車和獵裝了。
奧迪A5,A7,奔馳短軸E,coupe,CLS這類車,
同樣的排量要比三廂家轎貴出去三分之一到一半還多。
明眼人都看出來這樣的車跑姿好,長前軸到防火墻距離,屁股性感,輪轂大,比例好,又有收腰的設計,
除了貴,和後備箱開口以及後排空間略差,沒有什麽大毛病,
然後絕大部份消費者看看錢包,看看差價,
退而求其次就買三廂家轎去了。
或者用同樣的價錢去買多缸發動機,而不是轎跑車裏的2.0T的4缸機。
這一切直到純電車出來,有所改觀。
taycan出來就是要繼續這個款型的高溢價的,還在用傳統豪華油車的思路賣電跑,
不惜把超跑級別的前臉下放taycan,賣個帕梅價格,
實車在前後五年之間,顏值沒的說,
大把人為了這個標和前臉側擾流花百萬的價格。
然後問題來了,
一是太貴了,並不是工薪家庭能夠得上的,買百萬電車的家裏通常有百萬油車或者有過百萬油車,客群狹窄;
二是不安全,有新聞開著taycan的年輕人沖到矮矮的路間隔離帶,然後電池迅速起火,把人給燒沒了。
想想也是,坐在鋰電上,地盤磕到那不就跟坐在煙花上一樣麽?
真是萬紫千紅富貴雷了。
老話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能開得起百萬電車的,家裏肯定有錢,因為這點小事故,把自己送走了,嬌妻也改嫁了,孩子也沒人養了,犯不上的。
歐洲豪車品牌都犯個錯誤,新能源車本來單位馬力的成本就很低很低,自己有現成的設計資源,定價那麽高然後賣不掉就跳水,既把自己原來的品牌調性傷害了,又做出來好設計讓國產品牌使勁拿來用了。
奧迪才開始後知後覺搞子品牌,已經黃花菜都涼了。
一開始把taycan品牌獨立,taycan賣個50萬以內,興許分分鐘就壓制住華為系和蔚來了。
小鵬裝上taycan的輪轂,竟然也有那麽7分樣子。
其實小鵬的產品點是準的,但就是入局太早,整合能力不強,有傳言說小鵬和小米要聯手,我覺得這兩個車廠的底層邏輯反而是一致的。
su7學的是taycan,
而小鵬p7學的是捷豹,
你可以理解為,
在中國,奧迪A5特別不好賣,A7大家都喜歡但是沒有A7的預算,
但你要是A7的樣子,A7低配的機械素質,買個A4L的價格,那情況就完全兩說了。
轎跑系列的電車不好做,也分誰來做。
一是不如純三廂實用,二是動態和效能都得好,不然就成哪咤樣子貨了,但好了以後鋰電又不安全了。
小米造su7的底層邏輯很簡單,
造手機的時候,就以發燒效能為賣點,造車樣子必須立得住,要一定的高級質感,要有跑姿,
大家都避之不及的轎跑車型一定要做,
第二就是保證安全,因為三星就死在爆炸上,手機廠商都知道前車之鑒,
su7的電池倒著裝是神來之筆,而且確實第一批車主提車後就遇到了taycan一摸一樣的的事故,
但是強就強在,火苗往下噴,
一樣的事故,taycan的車主老家開席,
su7的車主回家吃飯,
這就區別太大了,
假如電池沒倒著,真就一鍵火化了,那銷量能不能有這一半都難說,友商想想也知道,會用多麽大的水軍規模去說這個不好。
其實su7吃了友商的虧吃大了,
有印象的人都知道,su7要釋出之前,雷總雷子論甚囂塵上,
說白了su7壓根就沒有這個價格,是眾多水軍推波助瀾的結果,
轎跑車型真的在各大品牌不負責走量,這部份潛在客群的總數太少了,高價賣五年和低價賣兩年,還是這波人埋單,
但自己車企的產能都被吃光了,
不利於suv車型的定價和銷售,而且實打實的利潤讓給車商和訂車轉賣的了,
su7本來是比這個價格要貴至少三萬塊的車,正是因為一些人提前的吹風,才逼出了一個銷量王。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把一些持幣觀望,要買suv或者三廂車和混動的人,硬生生給搞進小米陣營了。
很多自己虧錢虧麻的車廠,盼著年底財報好看,結果發現還是賣不過小米,還不如開始就別迫價。
國內某些車廠的邏輯很有意思,
他們沒能力造出一個用料實在,看起來不low的車,總希望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去容忍他們的粗糙和汽配城的審美,
等真有個比較不錯的產品出來以後,不說迎頭趕上,見賢思齊吧,搞的都是盤外招,仿佛把對手搞死自己就在參照系裏變好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