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受對流雲團影響,浙江溫州多地出現強對流天氣,一名戶外工作者突遭雷擊,面部發紺、心跳呼吸停止,不幸搶救無效身亡。
同日下午六點,另一女子在戶外行走時被雷擊中,頓時面部蒼白無力,全身淤青,心跳呼吸停止.......
陰雨連綿,春雷不斷,戶外遇雷並非個例。
隨著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春夏雷電高發,雷暴天氣亦將肆行。登山、徒步、跑步或攀巖等戶外運動常遭遇不可控的天氣破壞,加上周圍環境空曠,身體易成為導電體,遭遇雷擊的機率也會增大。
阿步提醒山友們,戶外遇雷雨天氣更需註意雷電傷害,遠離樹木和電線桿,金屬及潮濕物,取下飾品、手表,更不要接聽與撥打手機,以防形成導電傷害。
雷電縱然可怕,懂得如何在戶外科學避雷,才能將風險降低最小,更加安全地行走。
暴脾氣的天氣,戶外如何避雷?
跑戶外的應該都知道,如果站在空曠的地方突然感覺到,身上的毛發豎起,頭、頸、手感覺有螞蟻在爬,就是雷電準備「拍一拍」你的征兆。
這種現象是由雷電產生的電荷引起的,此時 一定要離開曠野進入車內或是建築內 。
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廠的輸出功率。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千瓦,但只有一次雷電功率的千分之一。被雷電擊中,電流會穿越人體進入地下,約有10%的人就此停止心跳,否則將要忍受更漫長的病痛。雷電災害在中國最嚴重的是廣東省以南的地區,東莞、深圳、惠州一帶的雷電自然災害已經達到世界之最。
據官方資料顯示,閃電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戶外受到襲擊,其中每3個人有兩個幸存, 雷擊者以在樹下避雷雨的最多。除了規避在暴雨雷電天氣出行,往往有很多時候惡劣天氣總是突然到來, 在野外可以透過雷聲和閃電的間隔時間,長短來判斷其所處位置與落雷的距離。
國際上通常采用 「30s+30min」 量化的方式躲避雷擊,即:看到閃電開始數秒,在30秒內聽到雷聲,表示雷擊的距離已經與你很近,應該開始躲避。(光速比聲速大約快100萬倍,因此在閃電與伴隨的雷聲間,會有一定的時間差)
雷聲速度v=340m/s,傳播時間t=30s,雷電發生處的距離:s=vt=340m/s×30s=10200m;答:雷聲發生在距離10200m處,即約10公裏遠的地方。聽到最後一聲雷響,等待了30分鐘以上,沒有第二次雷響,則說明雷電已經散去,可以停止躲避。
雷電發生時,哪些地方最危險?
全年雷電發生在3~11月,高發期6~9月為強對流頻發的主汛期。從一天內時段看, 雷電多發生在下午和傍晚。
雷電通常會擊中比周圍地勢高、孤立而突出的目標。在一些地勢相對較高的山頂、山脊處,或者形狀尖銳處的稀疏灌叢和亂石堆,都有可能發生雷擊的威脅。
相對安全的地方則是,低窪處、或者與身高相近的林地處。
當處於一片空曠、寬廣而平坦的地方,此時將被作為突出而孤立的目標,若此時拿著比身長、又向外突出的東西會更加危險,極易遭遇雷擊。
因為樹比人高,雷電首先會打到樹上,但又因人體比大樹容易導電,所以最先落到樹上的雷電就有可能中途改變路線,轉而經由樹下避雨的人體到達地方,稱之為「側擊雷」。
如果不得不在樹旁躲避,可參考下圖所示的安全區域,采取正確避雷姿勢躲避。
雷雨天氣時,切勿進行與水產生作用的戶外活動,如釣魚、劃船、遊泳等,也不要到江河湖溏等水面附近去活動。
因水體的導電效能好,在水中或水邊都有可能增大被雷電擊中的概率,因此需盡快上岸躲避,並且要遠離水面。
盡快遠離山頂及山脊,往低地走免遭雷擊, 例如山洞裏、密林、山谷等室很好的庇護場所。
但往下走並非絕對的安全,若是身處陡坡,或者在河谷處,還應考慮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災害。選擇躲避在大巖石或懸崖處,得需大約是自己身高的10倍大小才可,並要距離巖壁至少4米,記得不要緊挨巖壁。
切勿躲避在低矮的懸垂物下面,或低矮的巖石凹陷處,以及垂直的裂縫中,此處電流依舊可以穿過地面打到你的身體。建議躲在山洞最深處,且保證身體離巖壁至少1米距離,兩腳並攏,手放在膝蓋上,盡量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避無可避時,可以選擇采取雷擊蹲姿的保命姿勢,來減少雷擊造成的傷害。
正確的戶外避雷技巧
01 保持蹲下姿勢
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保持蹲下。當感到頭發豎起,皮膚有刺疼感,這是雷電將至的訊號,切不可沒有訊號後就隨意站立。
越靠近地面,被雷擊概率越低,但記住不要躺在地上。02 捂好耳朵
用雙手捂住耳朵或帶上耳塞,保護聽覺,可降低因雷暴落在身邊的巨大響聲造成的失聰。
03 用絕緣體隔絕地面
用絕緣體隔絕身體與地面,包括防潮墊,背包甚至枕頭,這會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傷害,以此可用來阻擋地面的電流。
04 雙腳並攏
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點面積和距離,例如兩腳並攏,可減少跨步電壓傷害。
如果電流真的進入了你的體內,這樣做會形成回路,電流會在進入腳尖後由另一只腳尖流出,避免電流經過身體其它部份。當發現有人被雷擊的急救措施
雷擊的傷害不僅巨大,更有著多方面的負面效果,如果遇到同伴不幸被雷擊中,應在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急救措施。據山野紀,專業戶外科普作者小羽建議:
雷雨天不得不註意的事項
1、 遇到雷雨天, 最穩妥的莫過於看到苗頭就撤離 ,或者最好在下午早早抵達相對安全的地方。常常 當積雨雲開始堆積並且變黑時,就有可能發生雷暴 。
2、 下雨天時,不要群聚(不然容易被整片擊倒,後續難以互救)、不要躺倒(增加了身體和地面接觸面積),最好也不要結組,切勿用繩子下降(閃電會沿著濕繩子傳導)。地面被打濕後,四處跑動就要小心地面電流。
3、 穿好雨衣/沖鋒衣, 保持身體幹燥, 同時收起金屬、石墨材質的物品(除了冰鎬登山杖等裝備,還有金屬眼鏡框、首飾、帽子上的金屬扣等),收起用對講機等通訊器材並 迅速撤退到更安全的地形 。
4、 在戶外,當看到閃電後,3-5秒就能聽到雷聲的情況下,說明非常接近危險區。
若發現頭、頸、手處有螞蟻爬走,感到頭發豎起的情況,千萬要註意,此時表明將發生雷擊。應對措施: 立即停止行走,兩腳並攏並立即下蹲,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5、 如果在戶外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該提高警惕。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 千萬不要拔腿狂奔 。因為身體的跨步越大,電壓就越大,也越容易傷人。
應該雙腳並攏,跳離現場,類似於僵屍跳的動作。6、 不宜在空曠的地方如操場、廣場等地方停留。在空曠的水面上遊泳、劃船也是容易遭遇雷擊的,應該迅速上岸找到安全的避雨場所。
7、 若在戶外遭遇雷雨,來不及離開高大物體時,應馬上找些幹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並將雙腳合攏坐在上面,切勿將腳放在絕緣物以外的地面上,因為水能導電。
8、 戶外躲避雷雨時,應註意不要用手撐地,同時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因為頭部較之身體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擊。
9、 在野外, 最好的防護場所就是洞穴、溝渠、峽谷或高大樹叢下面的林間空地 。汽車也是極好的避雷設施,可以在閃電時躲在汽車裏。
10、 離開垂直的墻壁或懸崖,應避開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開闊地形,以及避開地裂縫、成片地衣以及懸空巖石。
11、 山洪大雨時,由於降雨很急,使得地表來不及吸收雨水,動土與巖石也難以阻止雨水下泄,這些會加劇山洪的威脅。所以當雷暴活動加劇時,要避開最易聚水的長溝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帶。
面對大自然的「狂暴」 , 唯有認識正確的雷電預防,才能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避免雷雨天出行,你還有哪些防雷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