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六出花。
只要明白產後各器官系統恢復的大體時間表,你就知道坐月子30天和42天的區別了。
我們為什麽要坐月子,就是給個休息時間和輔助充足的營養給產婦恢復身體。臨床上,這段時期我們不叫月子期,我們叫 產褥期 。
從胎盤娩出至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妊娠前狀態,包括形態和功能,這個階段稱為產褥期。這個產褥期,我們國內一般規定為6周(42天)。
我們很多家庭坐月子只坐一個月,這個是歷史的產物。並不是說出了月子(30天),就完全可以按照孕前那種強度來工作和生活了,產後保健工作還是要繼續的。
一般臨床上建議,產後保健應該堅持6~8周 。
國外很多國家雖然不像我們一樣坐月子,可是他們一樣是註重產後保健的。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認為產後保健應持續至分娩後12周。
接下來我們看看,各大系統(除乳腺)恢復至孕前狀態需要多長時間:
❣️ 生殖系統
我們產褥期變化最大的要數子宮了。
胎兒娩出後,會有一道程式讓產婦苦不堪言的,就是按摩子宮。
為什麽要按摩子宮?
子宮肌層有個很重要的生理特征,就是產後會出現子宮肌層縮復。子宮肌層縮復壓迫其內的血管,可以阻斷血流,防止產後大量出血。 產後按摩子宮主要就是為了促進子宮縮復,減少產後出血 。
產後,醫護會建議盡快讓寶寶吸吮乳頭,一方面是為了給神經系統一個刺激促進下奶,另外也能誘發子宮收縮。
胎兒娩出後,子宮底一般位於恥骨聯合與肚臍之間,接下來12小時內在子宮非收縮期子宮底會略有上升,其後再次下降,產後第1周回到恥骨聯合與肚臍之間(子宮大概500g),產後2周時在腹部基本不能觸及(子宮大概300g), 產後6~8周時恢復至妊娠前大小 。❣️迴圈系統
胎盤娩出後,胎盤迴圈結束,產婦迴圈血量在產後72小時內大大增加,這時候產婦的心臟負擔最重。原本有心臟基礎疾病的產婦在住院期間,醫護會比較關註其心功能情況。
❣️泌尿系統
順產分娩時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產後12小時內容易出現一過性尿儲留。孕期存在一定的液體瀦留,產後第一周,孕期瀦留的體液會經過腎臟排出,為多尿期。
產後不要因為醫護催促你上廁所而覺得心煩,產後醫護會很關註產婦的第一次排尿,這關系著膀胱功能恢復的評估。
產後排尿會讓撕裂或側切部位刺痛,建議每次上廁所進行會陰沖洗,有利於會陰部傷口恢復。
❣️內分泌系統
產後1周,血清雌孕激素恢復孕前水平;產後2周血hCG測不出(有個體差異,有些需要2~4周)。不哺乳的產婦一般在產後 6~10周即恢復排卵 ,哺乳的婦女可能在整個哺乳階段不來月經或者月經不規律,但是也可以排卵。
☆☆☆ 特別提醒:70%的女性會在產後12周內行經,20%~71%的產後首次月經之前有排卵,這段時間有受孕可能 。
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不同人群避孕措施有所不同, 屏障避孕法(避孕套)的使用沒有限制,避孕藥的使用需要聽從醫生建議。
有幾點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不同指南對產後啟用激素避孕的時機持不同意見:
1、目前缺乏高質素證據表明激素避孕是否會影響母乳餵養結局(母乳分泌、嬰兒母乳攝入量或嬰兒健康狀況等)。2、WHO避孕資格標準(contraceptive eligibility criteria )建議,純孕激素註射劑避孕應延遲至產後6周,雌-孕激素復方避孕應延遲至產後6個月。
3、依據美國CDC指南,由於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VTE)風險上升,避免在產後3~6周使用雌孕激素復方制劑(啟用時間因VTE危險因素而異)。
☆☆☆ 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避孕藥藥品說明書一般建議哺乳期慎用或禁用,建議用藥前應咨詢專業醫生。
❣️消化系統
消化功能需要在產後1~2周才逐漸恢復。剛分娩完,體力恢復後,因為胃腸受壓的力量消失,產婦會覺得很饑餓,適合進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產後前一周,胃腸肌張力比較低,腸蠕動比較弱,產婦更喜歡湯湯水水。需要適當進食一些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
❣️盆底組織
女性盆底由封閉骨盆出口的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像一層網一樣承托著女性子宮、膀胱和直腸等臟器。
產後如果太早忙於重體力勞動,會影響盆底組織張力的恢復,盆底組織承托的那部份器官有不同程度下移,並且因此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自此,回到題主提出的問題:坐月子大概多長時間?
按照我們傳統的坐月子,減少外出、站立,不接受冷風、冷水,以休息為主等,30天左右是可以了的,但是由上我們知道,30天有部份器官並未能完全恢復正常,產後保健的工作還是需要繼續進行,重體力勞動還是需要根據身體情況適當延後,醫院一般安排產後6周(42天)返院進行產後評估,就是要檢測評估產後的恢復情況,根據其具體情況對後面的產後保健工作進行個體化的指導。
那我們需不需要依據坐月子傳統,幾乎一整天都待在屋裏直至42天產褥期結束?
普通產婦,沒有必要。
身體狀況較差的產婦,遵從醫囑。
對月子護理相關知識和註意事項,可以進一步參考花君這兩個回答:
我是 @六出花 ,是一位臨床博士,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專註孕期、嬰幼兒健康科普和養育經驗分享。如你正在備孕、已經懷孕、已經養育,都可以關註我,關註我的創作,總有一篇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