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吹電動車是在賭國運,老王不這麽看。電動車在理想狀態下和燃油車是一種補充市場。也就是說,電動車w2w(well to wheel)概念下雖然不一定比燃油動力環保,但卻可以保證集中排放,把零碎的汙染集中在郊區的處理機構中,這個過程如果今後發展成熟,必然會是更先進的,即便我這個做過ice的工程師也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
國產車在內燃機方面其實差的非常遠,除了少數幾家國企能依靠雄厚的科研實力撬開一兩扇門,但被國際資本封堵得依然十分嚴重。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這一期。少數幾家像奇瑞,長安,還有上汽這類的企業也是在完成了一些裏程碑以後,選擇了部份電動化。
這使得剛剛崛起的國尼利燃機技術科技樹又被攔腰斬斷。這是可悲的地方,也是比較令人震撼的地方。
震撼之處在於,老王佩服整個汽車層面在技術上「斷臂求生」的魄力,內燃機如此多的產業鏈,說放棄就放棄了。可悲之處在於,這些人才的發展,呈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很多高校的教授告訴老王,內燃機因為一些乘用車媒體的大肆詆毀,連商用車和軍用車內燃機專業都已經很少人選報了。
更可悲的是,其他國家媒體或許沒有類似現如今的國內短影片平台這麽大的煽動性和號召力。「中國學生就是這樣,他們只看眼前的利益,幾乎只能考慮四年以後,就業情景如何。」一位國外教授如是說。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我想,還是隨著大流去換賽道或許對個人發展和產業有幫助吧。
當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動車,尤其是從產業鏈角度,中國電動車起步確實不慢,也有很多優勢,在近期拆解的電動車中,我依然看到國產品牌的領先之處。尤其是稀土資源,中國的國運或許在這裏吧。這也是老王從產業鏈角度非常看好電動車的原因。
所以,總體來講,如果今後的國產電動車,能夠抓住現在與國際品牌的平視甚至小振幅超越的機會,把品牌做成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那麽,從內燃機轉型是一個合理趨勢。
但正如我前面所說,把內燃機產業和學術分開,把軍商用和乘用車分開,無良媒體在吹電動車的時候不要影響廣大學子報考相關專業,不要影響中國軍用內燃機人才梯隊的建設。
我是老王,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