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恢宏時代主題,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賡續中華民族歷史文脈的必由之路,也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為我們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回望歷史,在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中湧現出了老子、孔子、屈原等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誕生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等浩如煙海的文學經典,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鐫刻著中華民族精忠愛國、剛健有為、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等民族品格,承載著中華民族共有的歷史文化記憶與思想價值認同,其內蘊的思辨哲學、價值追求、德行踐履、人文品格等精神特質,凝鑄成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豐厚文化沃土。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註入馬克思主義,讓中華文明展現出時代風采和永久魅力。
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有助於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有助於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在看到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文化創新創造能力還不夠強,高質素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還不夠多;中國文化話語權與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相匹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任重而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確提出「七個著力」,其中之一是「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內容和產業內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要順應數碼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發展趨勢,推動文化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我們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正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疊加,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作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新征程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持續強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凝聚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