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有哪些餐具或廚具可以讓人幸福感大增?

2014-12-29知識

日常一人食。


基本上,我是絕對本末倒置派,在家喝茶吃飯,要不是想著用一用那些杯筷碗盤,一定會胡亂對付。一個人,想要打起精神好好餵養自己,就靠擺弄器皿了。吃飯用的食器是和器,喝茶喝咖啡吃點心等等用的是歐洲瓷。

先說和瓷。

總得來說,日本的瓷器作為餐具,性價比是很高的,設計上考慮周到,方便好用(比方厚薄,底高,容積等等)。美學風格上相容性很強,我除了一套美濃燒之外,其他大多數的瓷器都是一樣一樣慢慢搭配起來的,稍稍用點心思,就不會違和。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日常生活的情趣是慢慢豐沛漸次擴充套件,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過程。

簡單介紹三種:

一個是美濃燒。可以成套買,品種很全,花型也多。非常結實耐用,而且可以微波爐,可以洗碗機。價格也不是很貴。合適人多時候用,摔兩個我也不心疼。

第二種是有田燒。

有田燒比美濃燒要細膩華美。也更具和風。在碗盤一類常見的是古伊萬裏。

伊萬裏風最大的問題是描金,所以不能進微波爐,如下:(除了描金,其實一切釉上彩都不能微波爐和洗碗機,這個務必謹記,至於什麽是釉上彩,問賣家,或自行百度。)

但也有很中國的有田燒。這個就可以進微波爐。不過,因為有田燒瓷肌比較細,胎又比較薄,所以盡量手洗。

有田燒作為日本第一大燒,價格從便宜到貴都有。上面幾款都不是很貴,比美濃燒貴幾元到十幾元。

相對有幾個名窯大廠出的價格就比較高了。

比如:深川瓷(香蘭社),這個從前是皇家禦窯。

老的深川瓷的木匣上還可以看到宮內造的字樣,現在是沒有了。

深川瓷的花型和器型都非常別致,典型日本風,但又不是常見款式,瓷釉潔白細膩。這是因為身為禦窯,日本瓷器當中有名的大窯廠大流派的特色,它都能做,什麽好看做什麽。所以,我一般都是自己吃飯用。(我就是比較自私,哈哈。)

除了最常見的美濃燒和有田燒,其實像信樂燒波佐見燒小鹿田燒也非常不錯。森正洋的設計在我看來就是用有田燒的燒法,來燒波佐見和小鹿田的紋樣。(下圖波佐見燒)


三就是京燒(清水燒)。

京燒非常漂亮,厚實穩重不亞於美濃信樂,艷麗不亞於有田。問題是總體價格比較貴,器型也不是很合適中國人日常吃飯。現在一些非常高檔的日本餐館、懷石料理,會用到京燒。家裏吃飯麽就算了。

除了吃飯。那就是喝茶喝咖啡吃點心。這個我用的基本上就是歐洲瓷。有兩個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除了家裏最大流的一套瓷具成套之外,我特別不推薦成套買餐具茶具,特別是歐洲瓷具。(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一人食,或者小兩口。)

一是因為單調。這個剛買回來不覺得,一套碗盤看著挺整齊挺高興,時間長了,就會厭煩。那也不能全換了哇,是不是。

第二個,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歐洲人很不一樣,很多東西其實是用不到的或者不好用的,買了浪費錢又占地方。所以我建議一件件買,按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習慣買。

比方說杯子。你買一套茶具咖啡具其中一大半什麽糖罐奶罐之類,平時肯定都用不到。更何況歐洲很多成套的咖啡杯組都是100 ml 上下的,俗稱一口悶。。。看著好看,基本沒用。

所以我常用的都是馬克杯。200到350ml 。

(圖依次100ml, 230ml,300ml, 350ml )

補充一句,網購瓷器一定一定要看尺寸。尤其是杯組,有些杯組沒有標ml數,普及一下。如果咖啡杯高在5-6厘米,直徑在5-6厘米,碟子在11~12厘米,那就是喝濃縮咖啡的一口悶。。。100ml 左右。對我們這邊來說,真的就太不實用了。喝茶喝咖啡比較合適(類似咖啡店裏的杯組)的尺寸是180ml~230 ml(長寬高裏起碼有一個上7cm ) 。星巴克的馬克杯都是300~350ml 起的。給大家一個參考。

然後盤子。歐洲餐具基本都是平盤,我們吃的飯菜都是湯湯水水的,根本用不上,所以超過21公分的大平盤就不要買了。一般放點心的,就是17-21公分就差不多了,也好收納。15-17公分的盤子用來搭配馬克杯正好。

第二個心得,搭配。一件件買的缺陷就是容易風格不統一,單樣好看,放一起不般配不和諧。我覺得,能過得去就可以了。用具這件事,每講究一分就多花十分錢。如果不是像我這種戀物癖和強迫癥差不多就得了。

那如果不幸你就是這方面的戀物癖和強迫癥和剁手黨。。。(不是就不用看下去了)



曬一發~




。。。我的建議是以一個你最喜歡的風格作為主風格,選一到兩個主色調。

比如說,我這個人比較俗氣,喜歡花裏胡哨的東西。歐洲瓷跟日本瓷不一樣,一沾花花草草,要了命了,全不一樣。所以我定的主要風格就是「金噠」!

這是因為經過實際使用之後,我覺得法國利摩日的瓷器是最好用也是最有的挑的。那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金噠」!不得不說法國人審美上還是很有一套的。

其實歐洲瓷器我用下來,德國瓷最高,法國第二,英國瓷那就要看年代和產地,總得來說由於過度的市場擴張,品質有點良莠不齊。(北歐或東歐瓷基本就是仿德法瓷,西班牙瓷跟法國瓷是近親,意大利太金太花哨,吃不大消。)

稍微歪一下樓。

我看很多知乎的貼文都說外國瓷不如中國瓷,又diss 梅森之類。我心想,那他們大概沒好好用過。下圖杯子是kpm的,煙缸和長盤是梅森的。


德國最有名的幾個大廠比如寧芬堡,kpm, 梅森。你看照片,根本就看不出它好在哪裏。但一到手--套用最俗氣的形容那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至於你說貴,那好東西都貴啊,梅森的價格可比我們這裏現在出的一些名牌瓷差遠了。我不怎麽用國產瓷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貴(再有就是沒法搭)。稍微看得上眼的,都是幾大千幾萬。所以在這一點上,就實用和使用,不要太相信知乎主流的聲音。

德國瓷是好的。可惜我買不起那麽多,而且呢,他們風格的邊界比較清晰,要搭配使用又不違和,比較費勁。

所以我就改用法國瓷,具體說就是利摩日的瓷。它的優點就是不管哪個廠牌出的,只要是利摩日產的,就能搭到一塊兒。因為他們都描金。(利摩日limoges 是個地區,就像德國的梅森,中國的景德鎮。除了法國瓷廠,還有美國,法德合資,西班牙的瓷廠在那裏生產,愛馬仕的瓷器很多就是利摩日出品的。)

法國人很奇怪,可能是因為他們藝術眼光比較高吧,所以他們很親中國風。比如柏圖,不僅收藏和仿制了大量的中國瓷,而且還邀請趙無極合作出過作品。這也是我喜歡它的重要原因。

這個按照英女王訂制款復刻的果盤,就是典型的中國廣彩花紋。(下圖是中國70年代出口杯組,花紋是很像的)

下面是哈維蘭的果盤,完全中國風。

好了,樓歪回來。

講搭配。沒別的,就是花時間。搭配的價格一定比成套要便宜。

紅盤,樂博l'objet ,漢金竹系列,一個在利摩日做的美國牌子,杯,柏圖BERNARDAUD,壺,麗固Legle France 。

麗固是我用的比較少,但比較推薦給大家的一個廠牌。它在利摩日算是中端價位的產品。但它其實是法國兩大造瓷家族羅格朗家族和羅布克家族的結晶。產品比較小巧簡潔,相容性最好。茶壺咖啡壺千萬不要買1000ml 以上的,最好是400~600ml 的。好看,便宜,好收納。

lobjet 是現在美國賣的非常好的一個設計師廠牌。據說很受上東區新貴和中東土豪的喜愛。一套套買,貴也未必好看,拆開,可以接受。尤其是他們家狂出馬克杯沙拉碗,可見新貴和土豪也是大口喝茶大盤吃菜居多。柏圖是我最喜歡也用得最多的(因為很中國),也是利摩日瓷最有名的三個品牌之一(另外兩個是皇家利摩日和哈維蘭),由於被拿破侖,英女王和俄國沙皇翻過牌子,所以號稱法國版白色黃金(德國版就是梅森)。

但法國最好的瓷品應該是塞弗勒sevres ,德國最好的是寧芬堡,它也是至今唯一一個仍把窯廠開在皇宮裏的。。。。

(杯,樂博lobjet 阿郎松系列,盤,柏圖)

(杯,英威廉莫裏斯 William Morris,盤,香蘭社,即深川瓷)

所以,描金+紅+藍就是構成我日常用瓷器的基本風格。而這兩個顏色,也是中國瓷和日本瓷的常用色。(祭籃祭紅,下圖侵刪)

除紅藍色之外,其他就更靠金色系。

(杯,l'objet桃裏寺系列,盤,1900年特斯曼孚格Tressemann & Vogt產,這個廠估計現在都沒了吧)

(杯,愛馬仕赤道系列。盤,英喬治瓊斯George Jones,1884年產)

講這兩個,是因為我想說,這兩個托盤都是二手瓷,而二手瓷其實是很不錯的選擇。許多名器品牌,新品既貴,現在的做工也大不如前。比如說英國骨瓷。現在許多英國骨瓷的當紅品牌,其實都是在景德鎮和大馬制造的,品質真的是不便多言。。。

這是我收的1950年英國打比皇冠royal crown derby 的伊萬裏風作品。(杯子是歐洲流進來的,打火機是從美國買的。能湊成一套實在難得。)如果我沒記錯,這個牌子好像是骨瓷鼻祖。質地潤澤,手繪圖案生動美麗,描24k金,遠不是現在Wedgwood 這些工業瓷可比,價格也便宜。

其實像托盤,煙缸,包括這種玩賞性的東西,用二手瓷器就有著很高的性價比。買來以後,用牙膏仔細洗幹凈(不要用刷一定要用軟布或者幹脆用手),然後高溫過水一下,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的。

當然如果要喝中國茶,那還是用中國瓷最高,非常貴非常美。

其實日本的茶具也是非常美又不那麽貴,不過,這裏就不繼續臭顯擺了。只說一句,只要搭配得當,不管哪裏的瓷具不管是不是一套,都能放在一起用出幸福感。

(樂燒,荻燒配中國壺)


說明:就日本提到的日本瓷器分類法:一般來說如有田燒京燒,是以地方名命名的品種大類,類似景德鎮,龍泉。而什麽窯什麽瓷,這個是品牌窯廠,類似小雅春風祥玉。但可能我文章裏的大類分法跟一般可以查到的資訊有點出入,比如有田燒對我來說就是有田一帶產的瓷器總稱,風格上有伊萬裏,有九谷燒,有鍋島燒,這個是大地方下的小地方,對應其出產的瓷器風格,但百度百科是把有田燒等同於伊萬裏燒,原因是日本瓷對外進出口,是按港口命名的,而代表風格紋樣的就稱為古伊萬裏,並且把九谷燒從有田燒裏單獨分列出去,但這不賴我和百度,日本人自己搞分類都有很多版本,互相還會矛盾。同樣,深川制瓷和香蘭社,就現代公司品牌來說,是兩個品牌,但實際上他們的血脈關系,更接近同門的宗家和分家概念,而隨著分家做大又成了平級,又摻雜了後來出口上做品牌行銷的一些不同策略,總之,非常混亂……所以,本文只是按個人慣用方式而非百度百科的分類法來指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