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通貨緊縮有多恐怖?比通貨膨脹還恐怖嗎?

2014-11-26知識

高贊答案本來已經說的挺好了,但是我沒有明白其它個別答案的邏輯以及對高贊的反駁,說經濟學家們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區別看待是『 本世紀最成功的栽贓 』。請問這有什麽可以栽贓的呢? 經濟學家能從這種『栽贓』中獲得多少好處呢?

表面上看,通縮讓錢變的更值錢了,通脹讓錢更不值錢了,兩者的作用似乎是對稱的。如果存在溫和通脹,那麽就應該存在溫和通縮;如果溫和通脹對經濟好,那為什麽溫和通縮不好呢?但是,通縮和通脹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就是相當不同的,這是貨幣作為『通貨』的這個性質所決定的。

無論是美元、英鎊還是人民幣,這些通貨本質上都是信用貨幣,也就是其自身是沒有價值的。而他們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流通和交易。所以政府和央行的終極目的是增加社會的總產出,而不是增加社會的總鈔票量,或者讓鈔票更值錢,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在通縮和通脹的前提下,人們的行為是不是對稱的。

假如我們現在有一個很小的,但是為正的通脹預期,那麽每時每刻,無論是公司企業還是個人,我們都面臨著一個權衡:一方面,我們想趕緊把錢花出去或者投資出去,而從宏觀上來看,無論是消費出去,還是投資出去,都是在促進經濟中商品的生產和交換。而如果就是把錢攥在手裏,因為通貨膨脹,所以現金會不斷的貶值;而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保留一點現金在手裏,以備不時之需。因為現金具有最高的流動性,所以這個權衡就被稱為Liquidity Hoarding,也就是『流動性囤積』的權衡,而央行就可以利用這種權衡,透過調節預期通脹率,來調節公司和個人對流動性的需求,進而調節通貨在經濟中的流轉速度。

而通縮呢?如果我們預計到未來是通縮的,那麽上面的這個權衡將不復存在,因為通縮意味著只要人們死死的攥著現金,攥的越緊,以後能買的東西就越多。也就是說『持有現金』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投資。但是過分的『持有現金』本身對社會的生產有兩個負面作用:

1. 因為通縮本身相當於對現金付利息,而持有現金是毫無風險的,這意味著很多本來可以獲得融資的專案,在通貨緊縮下將無法得到資金的註入,這顯然是對社會經濟的重大打擊;

2. 盡管表面上看同樣的錢能夠購買更多的商品了,但是人們會盡量少消費,以期待在將來用更少的現金購買更多的商品。這種無風險的投機造成了商品購買需求下降,從而引發經濟蕭條;

並且這個時候,央行能做的非常有限——我們知道降息可以刺激經濟,但是利息的極限就是零利率,因為人們如果把錢取回家囤著就是零利率,我們總不能強迫人們存錢然後收取一個保管費吧?所以要實行負利率風險很大,還容易引起銀行擠兌。看看日本在過去十幾年內艱難的展轉騰挪,就連『安倍經濟學』那樣大量的釋放流動性都沒有能夠把日本拉出通縮的陷阱,就可以看到通貨緊縮的可怕了。所以,哪怕是很小的通貨緊縮,都可能會對社會經濟的執行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這個道理,也是比特幣、萊特幣等一幹去中心化的數碼貨幣永遠無法取代真正法幣的原因之一:通貨緊縮,即便是通貨緊縮的預期都可能會造成錢荒和蕭條,我們如何能夠用一個總數有限的通貨作為市面上的唯一貨幣呢?因為經濟是不斷增長的,我們必然需要一個能夠無限增發的通貨來對應不斷增長的社會財富,而黃金和數碼貨幣可以作為這個體系中對沖通脹風險的有益補充。

至於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和貧富差距的關系,首先,通貨緊縮對於貧富差距的影響是不一定的:一方面,靜態的看,窮人的資產往往是現金,所以通貨緊縮時代現金為王,窮人看起來會獲得一點財富上的相對增益;而另一方面,社會經濟整體放緩,投資減少,生產減少,窮人的就業率和薪金都會下降,這又對沖掉了窮人的財富增益。所以說通縮對窮人有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比如日本長期在通縮邊緣,但是日本的貧富差距事實上在擴大。

通貨膨脹其實同樣有類似的權衡,一方面,富人在通脹期會加大資本投入,從而收獲更多的財富;而窮人的投資能力和意願都不足,容易在減息期被富人拉開更大的差距;但是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了,窮人的就業率和福利待遇會有所增加,這又會增加窮人作為一個群體的整體收入。

其實,我們很難單純的說通脹或者通縮對貧富差距就一定會有怎麽樣的影響,政策方面的調整在這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在2007年的這篇『貨幣經濟學報』(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裏面討論了通脹和基尼系數的關系,回顧了以前的文獻,基本上表明通脹和收入不平等兩者是正相關的;但是這個正相關的程度是和低收入家庭對通貨膨脹的抵禦能力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如果有良好的福利政策給低收入家庭兜底,那麽小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也就是對窮人群體收入的整體增加,是有可能減少基尼系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