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某些動物滅絕一定要怪人類嗎?

2014-11-25知識

由於氣候和地球本身的原因,自然環境在不斷變化,人類活動,如狩獵、人口迅速增長、森林砍伐、工業化使得動物們生活的環境愈加惡劣,進而使得動植物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 就像【滅絕動物的故事】中,專家認為的那樣,由人類導致的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正在發生。

這本書的內頁是一個個黑色的動物影子,仿佛在告訴讀者,這些動物永遠地消失了,再也不可能一睹他們的樣子,不可能了解他們的可愛,不可能見識他們的英姿。今天,大自然越來越寂靜了,渡渡鳥、侏儒河馬、哈斯特鷹……還有很多僅名字就能讓我們向往的動物,都消失了。

這本關於滅絕動物的書,以考古學知識為基礎,結合歷史事件、神話傳說、漫畫等,講述了渡渡鳥、巨儒艮、猛獁等27種滅絕動物的故事,字裏行間引導著讀者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結尾附有滅絕動物年表,和專業名詞解釋供讀者查閱。

作者的觀點理性又全面,溫和又強烈。埃萊娜·拉傑克是一名插畫家,達米安·拉韋爾杜恩是一名作家和插畫家。兩人共同創作的【微觀世界:謎一樣的小生命】獲得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頒發的「科學趣味獎」、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非虛構類「特別推薦獎」、法國上塞納省「科學無秘密獎」青少年組獎,引進中國後獲「大鵬自然童書獎」自然探索獎和第十五屆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推薦圖書。今天介紹的這本青少年科普讀物【滅絕動物的故事】獲得法國青少年出版工會「地球獎」。

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現在,我們不妨從滅絕動物的角度來看看人類。

滅絕動物的情況

現在,非洲有很多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如大象、獅子、大猩猩等,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這些動物危險的處境,卻還在繼續獵殺。這些人透過殺死猛獸滿足自己的欲望,無辜的動物被奪走的卻是生命。

【滅絕動物的故事】在介紹時,語言輕松幽默,每個對開頁介紹一種滅絕動物:左頁是漫畫故事,講述有關這種動物的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右頁是滅絕動物的體型、體重、分布、滅絕時間、傳說、外貌等。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已經滅絕了,我們又是如何知道的呢?」下面是我從書中摘取的兩個小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獲知一二。

  • 弗洛倫蒂諾·阿梅吉諾教授是19世紀阿根廷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他重組了一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的雕齒獸的骨骼化石。透過研究,了解它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在雕齒獸化石的附近,還發現了人類骸骨化石。這證實,最早的人類曾與雕齒獸在同一處生活。甚至可以大膽猜測,雕齒獸巨大的甲殼曾被人類當做房屋或墓穴。
  • 19世紀,美國畫家約翰·占士·奧杜邦在美洲度過了30年,為美洲特有的鳥類創作了近400幅畫作,記錄了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
  • 古生物學家和畫家在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不辭辛苦、腳踏實地、埋頭研究,嚴謹推測。書中還介紹了其他職業,對於小讀者來說,這本書是很好地了解職業的渠道,可以去想想長大後想要從事什麽職業,對什麽感興趣,任何職業都不僅僅有榮耀,還有辛苦勞累。

    書中的小故事生動有趣,非常吸引讀者的註意力,我從中挑了幾個:

  • 馬達加斯加人給古原狐猴起的名字很特別:特拉特拉特拉特拉或特列特列特列特列
  • 「-哎!你真的什麽聲音都沒聽見嗎?-沒有!如果你再這麽嘮叨下去,我就變成怪獸,把你吃掉!」
  • 「-讓我看看!-閉嘴!你會讓我們暴露的!」
  • 它有一張老成的臉,上面長著一把大胡子。
  • 書中用一個個故事講述了這些動物的可愛形象與遇到人類後的悲慘遭遇。人類無休止的獵殺和無窮的欲望,讓這些動物一個接一個滅絕。最終,越來越多的動物,永遠消失。

    為什麽要保護動物?

    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僅剩的幾棵大顱欖樹都超過300歲了,再找不到比它們年輕的樹。這種樹已經停止繁衍,正在消失。一位學者提出觀點:這種樹的減少似乎與在17世紀滅絕的渡渡鳥有關。原來渡渡鳥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後,消化掉果肉和外殼,將種子排泄出去,這樣大顱欖樹種子才能發芽。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生物鏈是一環扣一環的,某一個環節的斷裂和缺失,會導致後面一系列的問題。所以保護動物,其實就是保護食物鏈頂端的我們。

    【滅絕動物的故事】提到,15世紀,歐洲探險家發現了美洲,將它命名為「新大陸」。他們在此定居,並不斷向美洲西部探索,最終直接或間接導致許多物種都成為這一殖民運動的受害者,如美洲野牛和旅鴿。

    在15世紀尚且如此,在航空事業如此發達的如今,地球早已成為了地球村,每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全球。與其等待滅絕的那一天再想辦法,不如避免它們走向滅絕。

    我們能怎麽做?

    根據【滅絕動物的故事】中科學家的說法,如果某個物種的數量太少,低於最低臨界值,就一定會走向滅絕。也就是說,我們等到瀕臨滅絕再去保護就有些晚了,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起碼的數量。

    從政策的角度來說,有退耕還林、治理沙化、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等,但其實 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

  • 拒絕購買珍稀動物制品,如虎骨、象牙、熊膽制品
  •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如穿山甲、刺猬、鴛鴦、藏狐、川金絲猴等
  • 拒絕純營利性馬戲團、海洋館、甚至動物園,它們會抓捕虐待動物
  • 愛護植物,植物的多樣性和數量,才能保證動物的多樣性和數量
  • 正確放生,如不能把陸龜放生到水裏
  • 拒絕一次性用品,減少消耗塑膠制品,避免它們傷害動物
  • 節約能源、少開車,避免地球升溫,保護動物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 我很喜歡【海洋塑膠】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關註一個問題,並且清楚知道它將造成怎樣嚴重的後果,那麽我們所能采取的行動,就是相信自己,然後去解決問題。」 現在,就是我們采取行動的時候了。

    寫在最後

    生物多樣性喪失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深遠影響。還記得在內頁上的那些動物影子嗎?不妨在看完這本書後,找找它們都是什麽動物。

    【滅絕動物的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平塔島象龜,孤獨喬治的發問:「明天,又有誰會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