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去以色列旅遊應註意哪些問題?

2012-07-28知識

之前的答主們攻略寫了不少,各種美圖估計也已經在大家心中種下了草。這篇回答我們就主要來談一些幹貨吧,尤其是題主所問的文化、氣候等各個方面的註意事項。當然,美食神馬的作為文化的一部份,我們也會寫到。


耶路撒冷 Jerusalem


安全與局勢

也許出乎很多人的想象,以色列是個對旅行者來說非常安全的目的地,治安甚至好過很多西歐國家。因為以色列出入公共場所(購物中心、學校、車站等)都要經過安檢,街上更是隨處可見穿著或綠或黑的持槍士兵和警察,在層層嚴密的安全措施防衛下,以色列的暴力犯罪非常罕見。 因為時時需要安檢,所以建議出行時隨身攜帶護照,可能會被要求出示。過安檢時請自覺開啟背包,或者把背包和一切有鐵的東西過X光機檢查。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以色列全民服兵役制度:因為巴以沖突的大環境,以色列除阿拉伯裔外,所有年輕人(18-29歲的男性公民,18-26歲的女性公民)都需要服兵役,男性3年,女性2年,所以街上、公共交通上經常可以見到穿著軍裝的年輕人。因槍不能離身的規定,你還會見到不少軍人背著長槍到處走,甚至有些休假中的軍人穿著短褲、背心還背著槍出現在酒吧、海灘等地,形成以色列的一大特色。

在目前局勢下,以色列可以算是中東地區最安全的國家了,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死海等地旅行基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如果要前往約旦河西岸(West Bank)或加沙走廊(Gaza Strip)則要提高警惕。 但其實就算是媒體報道中時時發生暴力沖突的約旦河西岸地區總體上也算太平,以色列政府對於想要進入以色列城市的巴勒斯坦居民嚴格把關,只有極少數才能獲得允許進入,同樣巴勒斯坦地區也嚴禁猶太人的出入。西岸地區建議避免前往的是希伯倫(Hebron)老城,此地有數量巨大的打著以色列政府旗號搬進老城的猶太「定居者」,猶太人與穆斯林的矛盾激烈,近年來沖突事件很多都是在定居者和激進的巴勒斯坦青年中發生。多數是有針對性的刺殺,對於旅行者來說沒有什麽問題。


南部沙漠和北部戈蘭高地有一些地區是軍事訓練基地,前往時請先檢視地圖避開相關地區,防止流彈誤傷;戈蘭高地有一些地雷區沒有設鐵絲網圍欄,如果在戈蘭高地徒步,註意不要離開離開標記好的徒步小徑。


雖然整體治安好、暴力犯罪率低,但人多的地方還是要看管好貴重物品,小心被竊。和其他旅行目的地一樣,也要註意防範黑車、假導遊等坑遊客的陷阱。另外,建議女性不要獨自一人前往人跡罕至的地方,尤其是夜晚。阿拉伯人不管長幼,比較喜歡和陌生人搭訕,特別是商店老板會主動打招呼並邀請遊客進店,禮貌地微笑拒絕就好。


氣候

以色列屬於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暖多雨的地中海氣候。特拉維夫濱臨地中海,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降雨較多,夏季基本無雨。春季只有2個月(3月至4月);夏季很長,5月至9月,最高溫度約35℃;秋季是10月至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冬季多雨,出行不便,所以最好的旅遊季節是4月至10月,雖然熱一點,但不會濕漉漉的。 特拉維夫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天氣現象——熱風,本地人稱之為 Hamsin,一般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熱風類似沙塵暴,天氣會變得異常炎熱,呼吸不暢,漫天黃色,這種天氣最好呆在室內,一般1、2天就會過去,也不太頻繁。


耶路撒冷夾在地中海和死海中間,與特拉維夫相較起來,群山環繞的地形使得耶路撒冷全年的氣溫都低上一些,尤其是冬季,在最寒冷的1月有時還會飄上一兩場雪。與真正的海濱城市相比,早晚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夏季出行也最好帶上一件外套以防感冒。


以色列的夏季十分炎熱幹燥,出門一定記得帶足夠的飲用水(以色列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並帶上帽子、太陽鏡和防曬霜。進行徒步等室外活動要避開中午最熱的時間,前往死海地區更要做好防暑防曬工作。冬季的時候雨傘是必備的,沒有一點點防備就下雨這種事常常發生。


特拉維夫 Tel Aviv


安息日與節日

以色列的工作日是周日至周四,休息日為周五、周六,出行和辦事都要註意時間。從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的這一天是猶太教的安息日,基本沒有公共交通,很多商店和餐廳不營業,ATM機也不提供服務。如果在安息日前往耶路撒冷更要提前做好出行計劃,因為耶路撒冷的宗教化程度高,所以安息日開始地早、結束地晚。一般夏季周五下午4點左右街上就基本沒人,冬季則為下午2點,很多商鋪超市周六一整天也都不開門。除了「安息」之外,對於猶太教徒來說,周五日落前還要完成點燈,安息日期間不可以生火、伐木、犁田和使用電子器材。因此,大家在安息日期間要盡量少在猶太人聚集區或宗教場所使用手機、相機等電子器材,也不要吸煙。


在宗教氛圍濃厚的耶路撒冷,除了猶太教的安息日外,大家也要註意,很多基督教堂以及基督區的商鋪會在周日不對外開放或者不營業;而因為周五是穆斯林一周中最神聖的一天,穆斯林區的很多商店也會提前關門,周五中午大家也最好避免去清真寺以及老城的穆斯林區。


在以色列的節假日期間來以色列旅遊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以色列的節日一般沒有很大的慶祝活動,節假日真的是全民放假,景點、店鋪、公交幾乎全都歇業,大部份當地人會在假期出國旅遊。以色列的長假集中在4月中到5月初、9月中到10月中,主要猶太節日包括猶太新年、贖罪日、住棚節、光明節、普林節、逾越節;穆斯林節日包括齋月、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等。所有猶太教節日,就像安息日一樣,都是自節前一天的日落至節日當天的日落結束,因此許多景點店鋪也會在節前一天提早關門。除此之外,節日是根據古猶太歷/伊斯蘭歷來慶祝的,因此每一年的日期都不一樣,可以上 https://www. hebcal.com/holidays/ 查猶太節日具體日期,查穆斯林節日則可使用 http://www. calendarlabs.com/islami c-calendar 。


文化與宗教

雖然以色列為了猶太人而建國,也常被認為是猶太國家,但其實國內的宗教和種族非常多元。猶太人占了主體,另有大量的穆斯林,基督教、佛教徒也占有一席之地,還有大量世俗化人口。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兩座城市的風格非常不一樣:特拉維夫被稱為「永不停息的城市」,這裏有豐富的夜生活,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同性戀城市;與耶路撒冷處處有黑衣正統猶太人出沒不同,特拉維夫人大多是非宗教主義者,或者是不那麽信教的人,所以大環境非常寬松、自由。而作為三大宗教的聖城,耶路撒冷的宗教氛圍就濃厚多了,當地居民大多數是虔誠的教徒,除了黑衣黑帽的猶太極端正統派,路上隨處可見頭戴小帽的正統派人士,包頭巾、著長袍的穆斯林女性也常常出現在視線範圍內,還有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基督教朝聖者。


參觀宗教場所時,保守的穿著非常必要,最基本的是不可露出肩膀和膝蓋,即不可穿短裙短褲和無袖衫;參觀清真寺的時候女性還要把頭發遮住。 在耶路撒冷參觀猶太教的聖地西墻(哭墻)時,還要遵循朝拜區男左女右的隔離規定,參觀後最好面向西墻倒退著走出。如果在安息日參觀西墻,拍照、使用手機、吸煙等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以色列的歷史、宗教和文化背景相當復雜,在前往以色列前建議最好先讀一些相關的書籍。【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A Biography)按年代順序用淺顯易懂且精彩絕倫的文字講述了耶路撒冷從無到有的過程,以及三千年中經歷的種種,是了解這座城市以及以色列歷史的絕佳材料;【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則對巴以沖突的背景給予了深入的介紹。


如果想透過電影了解以色列,【喔!耶路撒冷】(O Jerusalem)透過講述一對猶太人與穆斯林好友因民族和立場的不同而不得不成為敵對兩方,重現了1948年前後巴以分治的歷史真實。2006年的【泡沫】(The Bubble)則讓你看到特拉維夫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同時展現了特拉維夫的城市文化代表——同性戀,和以色列國際形象的中心——巴以沖突。2014年的喜劇【士氣為零】(Zero Motivation)以黑色幽默方式展現了一群年輕女兵如何應對空虛的軍中生活和瑣碎無聊的工作,笑過之後也許你會對以色列全民皆兵的制度有些新的了解。


死海 Dead Sea


簽證與入境

以色列的簽證有多種不同類別,但是由於以色列敏感特殊的政治地位,一旦申請以色列簽證成功,往後再要去別的阿拉伯國家可能會有點小麻煩,有的甚至要準備一本新護照才可能被允許入境。 比如會被拒絕入境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國、汶萊、吉布提、伊朗、科威特、利比亞、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蘇丹和也門,入境沒什麽大問題的有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阿曼、馬來西亞和印尼,完全不用擔心入境問題的只有埃及、約旦、土耳其、摩洛哥和突尼西亞。所以前往以色列前一定要先計劃好自己出行的安排。


以色列入境手續跟大多國家基本相同:檢查護照和簽證,問幾個問題,比如來以色列的目的,幾個人一起來,有什麽計劃等等,一定要誠實相告。如果被移民局懷疑的話會被請去坐小黑屋,有相關人員進一步詢問,可能會滯留2、3個小時,但只要耐心等候及解釋,基本可以入境。陸地入境透過安檢後也會到移民局,和飛機落地情況一樣。不要把時間算得太緊,一般入境都得花一點時間。出境機場安檢非常嚴格,最好提前3個小時達到。在換登機牌之前,需檢查托運的行李,機場人員也會檢查護照並進行詢問,問題大概是:在以色列做什麽,去了哪些地方,是否自己打包行李,有沒給人看管行李,有沒幫他人帶什麽物品等等。主要抽查是否有人被利用帶危險品上飛機。如果不會英語,機場人員會拿出一張用中文寫的牌子,一題題指給你看,你的回答也是指答案。最好的回答是自己打包行李,沒有幫人帶東西,也沒有叫人看管行李,也最好不要告訴他們你去過西岸城市。詢問後行李需要放上X光機的運輸帶檢查,檢查後工作人員還會抽查部份行李,指示到一旁的人工檢查再進行一次檢查,人工檢查需要開啟行李一件件看,透過人工檢查後就可以前往航空公司櫃台辦理登機,這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需要耐心等候。托運的行李如果是背包一類的不能在櫃台辦理托運,工作人員會指引你拿到行李電梯處給相關負責人員。出了離境口後是第二道安檢,檢查隨身行李,有手提電腦的請自行拿出檢查,最後就是移民局。過了就可以放心喝杯咖啡、逛逛免稅商店了。


交通

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市內旅行,公共交通系統基本可以覆蓋主要目的地。需要註意的是公交在安息日(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沒有公交,直到周六入夜後才重新恢復營運。以色列的公共交通比較貴,建議可以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中央汽車站免費辦理公交充值卡,充值可以得到一定優惠。耶路撒冷的市內公交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由猶太人經營的 Egged 公交雖然會到達耶路撒冷絕大部份地區,卻還是會故意繞過東耶路撒冷的街道。因此在耶路撒冷裏,還有由阿拉伯人營運的阿拉伯公交(認準2字開頭的巴士),兩家公司的單程票價相同,但是卻不會在公交站裏看到任何與阿拉伯公交相關的資訊,如幾路車會經過這個站,還有幾分鐘會來下一趟等等。除了市內路線,阿拉伯公交主要去往西岸城市,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時刻表,司機會等到車上人基本滿了以後再從總站出發。


大多西岸城市內部沒有公共交通,景點分布較散,旅行基本靠走,這對旅行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此推薦大家參與酒店或旅遊公司組織的一日遊,包講解、交通、餐食,與國內旅行社相比服務好上許多。


在以色列坐出租車費用比較高,晚上20:00後和安息日的價格比平時更高。可以使用公裏表計數,起步價12新謝克爾,5分鐘的路程約20新謝克爾。另外也可與司機商量不打表,如果你知道打表多少錢的話,可以砍到低於打表的價格。路上的出租車有不少豪車,價格都是一樣的。也有一些稍微大一點的能坐7人的出租車,需要打電話預約。特別提醒,絕對不能超載。從特拉維夫包一天的車去死海、馬薩達等地約1000新謝克爾左右,包油費,但要提供司機餐食。此外,還可以下載使用 GET A TAXI 手機APP。


前往特拉維夫、耶路撒冷之外的其他地區,最好的方式其實是租車自駕。不用擔心安息日沒有公共交通,不用提前查好班車的時間,不用因為害怕錯過最後一趟車而提早半小時在車站苦苦等待,自駕使行程安排更加自由。在荒郊野外的公交不準點甚至提早到都是常有的事。以色列認可中國駕照,年滿21周歲,一般提供國內駕照(保險起見,一並提供其轉譯件)、護照和本人信用卡(清晰印有姓名)即可。油費在7-8新謝克爾左右一公升。


從以色列經陸路前往其他國家:

約旦:

以色列跟約旦有三個口岸供遊客通行:

1、北部靠近 Beit Shan 的 King Husain 口岸

中國護照可在此口岸獲得約旦的落地簽證,20美元。從特拉維夫前往北部口岸,可以先坐車到Beit Shan,大概需要2、3個小時,然後再坐出租車或者攔順風車前往關口,出租車花費約30多新謝克爾。


2、中部跟西岸接壤的 Allenby Bridge 口岸

中部的 Allenby Bridge 口岸不發簽證,從此口岸透過,要提前準備好約旦簽證;如果從約旦過境以色列時是從Allenby Bridge口岸透過,而在返回約旦時,約旦簽證還有效,那麽就可以從此口岸透過。從特拉維夫前往中部口岸,可以先坐車到耶路撒冷,大概一個小時,再到耶路撒冷老城大馬士革門外的阿拉伯汽車站坐前往口岸的汽車,從阿拉伯汽車站到口岸大概需要一個小時。


3、南部埃拉特-亞喀巴(Aqaba)的口岸

從2016年1月起,這個口岸只給以色列旅行團或其它的旅行團性質的團隊發放落地簽,對個人旅遊不再發放簽證。從該口岸前往約旦需提前準備好簽證。從特拉維夫到南部口岸可以先坐車到埃拉特,4.5到5小時左右;然後打車前往,花費約40新謝克爾。開往埃拉特的汽車會經過前往關口的路口,如果精力充沛的話,可以告訴司機在 Eilat Border 路口下,步行前往關口,約半個小時。


埃及:

以色列跟埃及的關口只有埃拉特-塔巴(Taba)口岸供遊客通行,到南部口岸可以先坐車到埃拉特,4.5到5小時左右,然後在埃拉特汽車站坐公交車20路(每小時一班)前往埃及,或者打車約50新謝克爾。


內坦亞 Netanya


Wi-Fi和電話

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免費 Wi-Fi 的覆蓋範圍很廣。特拉維夫隨時隨地可搜到名為「FREE_TLV」的免費賬號,如果訊號不夠強,可以考慮使用餐廳、咖啡館和車站免費提供的 Wi-Fi。耶路撒冷從2004年就開始致力成為「Wi-Fi City」,基本上所有的咖啡館、酒店,大部份的酒吧、餐廳、博物館和購物中心都有免費 Wi-Fi,公眾區域如 German Colony、Downtown Pedestrian Mall、Safra Square 提供免費 Wi-Fi 服務,但不是很快。除此之外,一些車身上有Wi-Fi字樣的城際大巴也提供免費 Wi-Fi,有的比較新的車上還有 USB 插口可以充電。如果想要打電話或者隨時都有網絡可以用,最好的方法是購買或租用當地電話卡。比較大的手機通訊公司有 Orange、Cellcom、Pelephone和019,也可以在本古賴恩機場櫃台租用 Israelphone 公司的 SIM 卡或移動路由器。 除了使用當地電話卡,只要是開通了國際漫遊的國內電話卡在以色列都可以使用,費用因所屬公司不同而有些差距。除了免費 Wi-Fi 和購買電話卡獲得流量,另一個能連線網絡的方法就是網吧(Internet Cafe),價格10-25謝克爾/小時不等。


物價水平糊貨幣兌換

初到以色列的旅行者很可能會對這裏高昂的物價乍舌。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算是中東物價最高的城市,甚至超過西歐的消費水平。最便宜的青旅多人間床位也需要100謝克爾一晚;小的瓶裝水6-8謝克爾,可樂等軟飲8-12謝克爾,如果想吃頓好的犒勞自己,每人平均可能最少要花掉90-100謝克爾(算上百分之10的小費);在耶路撒冷搭一趟輕軌或是公車需要5.9謝克爾,折合人民幣10元左右,特拉維夫更是高達6.9謝克爾。


在國內的銀行不能用人民幣直接兌換新謝克爾,需要先兌換成美元或歐元後再到當地兌換。機場內有貨幣兌換點,但匯率一般,建議只在機場兌換少量新謝克爾,到市區後再找地方兌換。各大銀行、郵局皆可兌換貨幣,但最方便、匯率最好的還是街上的 「Change」或者「Exchange」兌換點。目前以色列只有一家銀行 Leumi 的 ATM 機接受銀聯卡,因此銀聯在以色列還不算被普遍使用。但好在 Leumi 銀行的分布還算廣泛,取款的手續費依刷卡銀行的條款而不同,以中國銀行儲蓄卡為例,取200謝克爾要收取12謝克爾的手續費,而華夏銀行或是其他地方銀行的手續費可能低得多,甚至免手續費。但要註意每日的提款上限。還要註意的一點是 ATM 機並不是24小時工作的,安息日也不提供服務。雖然銀聯卡在以色列的使用還並不普遍,但各大酒店和商場基本都接受 Visa、MasterCard 等信用卡。但由於在以色列刷卡不需要輸入密碼,有的商鋪甚至不需要簽名,所以一定要妥善保管好信用卡。


餐飲

猶太人也有一套特別的飲食戒律,吃的是「潔食」(Kosher Food),只有符合飲食律法的食物才能被食用,比如鳥、兔、豬肉都被視為不潔,帶殼的水產品(蝦蟹等)以及無鱗片的魚也被列入禁忌。雖然在一些年輕和世俗的猶太人看來,豬肉也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在以色列,特別是聖城耶路撒冷,猶太人都比較嚴守教規。另外,Kosher不僅嚴格限制食材的選擇、動物的飼養和屠宰方式,還對食材的烹飪方式、使用方式有詳細的規定。比如肉類和奶制品不能同時食用,甚至不能放在一個櫃子裏,也有專門分開使用的鍋具。因此,如果你在標有明顯的 Kosher/K/U 標誌的潔食餐廳用餐,千萬不要詢問是否有豬肉制品,也不要外帶食物,肉類和奶制品也只能點其中一類。如果在正統猶太人家裏做客,請尊重他們的飲食習慣,不要帶豬肉制品,事先就共同使用的食品征得對方的同意。


既然說到了吃的,那就順手發點福利,以下給大家曬一曬以色列不得不嘗的特色美食吧!相對於之前幾位答主說以色列沒什麽好吃的,我們反而有點擔心美食根本嘗不過來呀……(額,是我們太饞了嗎……)


鷹嘴豆泥 Hummus

Photo by Ajale

鷹嘴豆泥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中東菜的代表之一,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混合了芝麻醬、橄欖油、檸檬汁、大蒜以及多種香料,最後再鋪上一層入口即化的鷹嘴豆,可以直接用Pita餅、Falafel蘸著吃,也可以在包Shawarma之前先抹一層當醬料,就著烤肉吃,或者幹脆直接當主食,想怎麽吃都可以,簡直是居家必備良....菜!


法拉費(炸蔬菜丸子)Falafel

Photo by makola


只看外表也許人們會認為它只是簡單的炸丸子,但其實將鷹嘴豆泥和調味料混合搓成小球、並經過油炸這樣簡易制作的 Falafel 有獨特的味道和魅力。與純粹的鷹嘴豆泥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口感。綿密的 Hummus 吃多了也許會有一些膩,而帶有粗粒口感的 Falafel 不僅能帶來咀嚼的新鮮感,搭配著 Pita 餅吃既不會感覺到一般油炸食物的油膩,也不會感覺大餅太幹。除了 Pita 餅,以色列當地人還很喜歡放一些當地特色沙拉,椰菜絲、青紅椒、薯條和炸洋蔥圈,不過這就像吃自助餐一樣,告訴店小二想加什麽就加什麽,再淋上芝麻醬、Hummus 等等醬料,就是一道可以拿在手上也可以坐下來慢慢享受的美食。


沙威瑪(肉夾餅) Shawarma

Photo by kae71463


和 Falafel 一樣,都是最常見、最受歡迎的食物,幾乎每家阿拉伯餐館的選單上都能看到他倆的身影。兩者都可以被 Pita 餅包著,都和 Salatim 一起被吃,都要加點Hummus / Tahini / Chili Sauce,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一個是蔬菜,一個是肉。牛/羊/雞肉被掛在兩根圓柱上用火不間斷地烤著,來一個人點 Shawarma,師傅就用機器刮一層肉下來,真正好吃的 Shawarma 沒有一點兒腥味,肥瘦比例相當,肉香和調料味合作得天衣無縫,又由於師傅把配菜卷進餅裏的時候被推到了不同的位置,一整條 Shawarma 吃下來會有好多種不同的味道。


烤肉 Kebab

近年來越來越風靡的 Kebab 幾乎要霸占了大半個地球,但是此烤肉非彼烤串,阿拉伯人喜歡將肉切碎後混進一些蔬菜和香料,然後再一團肉一片西紅柿一片洋蔥串成串入火烤。在中東要找到純肉的烤串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烤一些雞內臟的也不少見。等肉和蔬菜烤好了以後再從串上拽下來,包在 Lafa(大餅)裏吃,就是兩個字:棒!呆!


番茄燉蛋 Shakshuka

Photo by Joe Mahoney


起源於北非國家突尼西亞的 Shakshuka 又叫北非蛋,其實和國內常吃的西紅柿炒雞蛋有異曲同工之妙。最簡單的北非蛋的做法便是將西紅柿、青紅椒、洋蔥混合燉制最後打上一兩個蛋,再撒上歐芹就完成了。這道菜在以色列大受歡迎,以至於一些以色列人都認為這道菜就是以色列的「發明」。以色列人喜歡把 Shakshuka 當早餐,佐以沙拉和鮮榨果汁,美好的一天就從這裏開始。


中東沙拉 Israeli Salad / Tabuleh

Photo by cyclonebill


中東版沙拉與傳統意義上的沙拉有較大不同,用料也簡單得多,主要用到的就2種:西紅柿和黃瓜,有時候會有洋蔥、歐芹和 Couscous。把這些蔬菜切成丁後澆上檸檬汁和橄欖油,再來點黑胡椒或者酸奶或者芝麻醬(Tahini),一道沙拉就成了。中東人沒有喝湯的習慣,而主菜有時候太過油膩,沙拉的出現不僅爽口解膩,還富含著豐富的維生素。


釀蔬菜 Dolma

Photo by Lesya Dolyk


和粽子或糯米雞差不多的做法,只不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將米飯、肉餡、蔬菜等等包在葡萄葉裏,卷成軸後再烹製而成的一道美味。外麪包裹的葡萄葉是可以食用的,不過由於食用前一般要擠上一些檸檬汁,所以導致葡萄葉口感偏酸,和內餡一起吃會有一種「放煙花」的感覺。


Kubbeh

Photo by Basel15


用碾碎的幹小麥做皮,洋蔥末和牛羊肉末做餡而成的美味便是 Kubbeh 了。Kubbeh 有許多種形狀,常見的有魚丸模樣的、大棗核模樣的,還有像千層面一樣一層皮一層餡烘焙而成的。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餐廳和西岸城市裏非常常見,是像麻辣燙一樣普遍的街邊小吃。


古斯米 Couscous / Ptitim

Photo by http:// thebittenword.com


上面說了這麽多,要麽是傳統的阿拉伯菜,要麽是吸收改編那些來自其它國家地區的菜譜,Couscous 比較算是真正意義上「發明」於以色列,但其實就是形狀像米的意大利粉。曾有一段時間,以色列極度缺米,Couscous 這種有點掩耳盜鈴的食物就橫空出世了,現在是小孩子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人們一般將其煮熟後混進沙拉利一起吃。


洋蔥焗雞慕沙卡 Musakhan

被譽為巴勒斯坦「國菜」的一道美味,將雞腿肉(有時候是牛肉末)和洋蔥、松子仁一起放在大餅上烘焙而成的簡單菜肴。吃這道菜的時候完全不用顧慮,將餅切成塊以後直接用手拿著吃吧。


羊肉鷹嘴豆炒飯 Qidreh

Photo by brionv


另一道經典的阿拉伯菜,其實有點兒像咖喱炒飯或新疆手抓飯,配菜也並不限制於羊肉和鷹嘴豆,堅果、胡蘿蔔、雞肉都是很常見的配料。所以總體來說比較像東方料理的口味,想像地道阿拉伯人一樣生活?吃這個就對了。


阿拉伯炒飯 Maqluba

Photo by Arafataslan


風靡中東圈的 Maqluba 起源於巴勒斯坦地區,混合了多種蔬菜(花椰菜、薯仔、胡蘿蔔、茄子等)、米飯、肉炒制在一起,等到裝盤時,將肉挑出幾塊鋪在盤底,其余裝填進去以後再整個倒扣出來。金黃的米粒融合了香料和烤肉的味道,再配上爽口的酸奶和阿拉伯沙拉來解膩,這樣就是一道典型的阿拉伯菜。


註意事項和美食我們就介(luo)紹(suo)到這兒。以色列面積不大,特拉維夫在西面地中海邊,耶路撒冷在以色列中部,逛完這兩座風格鮮明的城市,還可以向東去約旦河西岸地區體味淳樸的阿拉伯風情,或者前往北部去看看戈蘭高地和加利利湖的綠樹紅花,南部的馬薩達國家公園和死海同樣值得一去,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便能將西部的陽光與海灘、東部的風土人情、北部的紅酒葡萄園、南部熱情的沙漠盡收眼底。


窮遊錦囊【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基本涵蓋了以色列大部份值得探訪的地方,如果正在做以色列行程攻略,可以下載「窮遊錦囊」App,看看這個酷炫的國家更多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