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煮魚的時候不直接煮活魚?

2015-08-26知識

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問題非常不錯,蘊含了很多基礎邏輯。

為什麽貝類和蝦可以直接下鍋煮而絕大多數魚類不行呢?

讓我來從生理學的角度解釋一下

貝類直接下鍋煮或者蒸是非常常見的吃法。同時白灼蝦也是一道名菜。那有沒有白灼魚呢?先賣個關子,首先來看一下為什麽絕大多數魚類不適合直接活煮。

以常見種類來分析一下,直接煮活魚是完全不行的

1、軟骨魚類為什麽不適合直接下鍋

鯊魚肉質味道非常奇怪,因為軟骨魚類的滲透壓調節是依靠改變血液中的尿素濃度來實作的,鯊魚血液中尿素濃度可以達到2%,因此味道非常奇特,不為一般人所喜愛。

那麽除了血液尿素濃度高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明顯是有的,料理鯊魚的時候有一道叫做 去沙 的工藝。是指用熱水來浸泡鯊魚並用力摩擦鯊魚表皮。很多人不理解這道工藝。其實這道工藝的目的是去除鯊魚體表的鱗片。

鯊魚魚鱗側檢視

雖然鯊魚看起來非常光滑,但鯊魚是有鱗片的,它們被稱作盾鱗,非常小、質地堅硬且結構復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些鱗片,在料理鯊魚的時候人們還是非常註重去除鯊魚鱗片的,不然會嚴重影響食用體驗——那些細小的鱗片會造成沙粒一樣的口感。從鯊魚尾部往頭部的方向撫摸是能感知到鯊魚鱗片的,去除鱗片的方向也是如此。

看完體表我們再看一下軟骨魚類的內臟。

鯊魚及部份軟骨魚的解剖圖 來源見浮水印

頭部後側的梳齒狀骨頭是鰓,鰓是不適合食用的,往後還有腸胃以及鯊魚肝臟,鯊魚肝臟是非常美味的食物,虎鯨獵殺鯊魚時通常只會食用鯊魚的肝臟,這個下鍋煮應該是可以的,但是鯊魚的腸胃直接下鍋是非常不合適的。鯊魚腸胃裏會有未消化的食物,同時鯊魚是有泄殖腔(腸道、尿道和生殖道的共同出口)的,這個位置不清洗一下就下鍋可能會嚴重影響食用感受。

部份鰩就更不適合直接下鍋了,有些鰩尾端帶有毒刺,直接下鍋可能會引發食物中毒。

軟骨魚類就寫到這裏吧,畢竟可以食用的軟骨魚比較少。

2、硬骨魚類為什麽不適合直接下鍋

硬骨魚類太多了,常見的草魚、鯉魚、鱸魚、帶魚和馬鮫魚等等。

這種魚類為什麽不是和活煮呢?首先這些魚類的鰓是與軟骨魚類有很大差異的,鯊魚是板鰓結構,不易發現,而硬骨魚類一般是有鰓蓋的。非常容易發現。如下圖所示

魚鰓是沒有食用價值的,而且由於密布毛細血管腥味會很重,直接下鍋是完全不合適的,而且魚鰓還可能會寄生孢子蟲等有害生物。

其次部份魚類在咽喉處會有牙齒,例如草魚鱸魚等,在處理個體較大的魚時情況會比較明顯。直接活煮會影響食用體驗。

草魚咽齒

硬骨魚類的魚鱗和魚鰭也需要在處理的時候處理掉,不然會影響口感,鱸魚的魚鱗比較細小,清蒸的時候要耐心處理。

當然很多魚類包括鯰魚、黃顙魚、黃鱔以及鰻鱺等是沒有鱗片的。這些魚類也不適合活煮。因為還有內臟啊,魚類內臟是非常齊全的。

硬骨魚解剖結構示意圖

我們可以看到魚腹內有肝臟、脾臟、腸胃和魚鰾等結構。這些結構在煮熟之後味道會很奇怪,比較適合在下鍋之前去除。

那麽有沒有一種魚是可以活煮的呢?

還真有一個——銀魚

銀魚 俗稱面條魚

銀魚個體比較小,認真處理起來比較費力,就直接焯水就可以吃啦,這個是可以下鍋活煮的。

哈哈哈,所以文章一開頭的問題也被解決了,為什麽貝類和蝦可以直接活煮而絕大多數魚類不可以。貝類太小,不適合挨個處理,蝦可以整體下鍋然後把頭扔掉就好了,而絕大多數魚類都是內臟齊全容易處理的,處理完內臟之後味道會變得好一點。當然了某些個體非常小的魚類就直接下鍋焯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