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成都全方位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2024-07-06財經

本報記者 陳雪波 黨鵬 成都報道

近日,成都市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航空客運數據。截至6月30日,成都航空口岸共有269萬余人次、2萬余架次航班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92%和222%。其中,外國人入出境45.8萬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72%。

快速增長的出入境數據背後,是成都打造國際樞紐城市的不懈努力。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提出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素發展,並確立了成都高水平開放的目標任務。會上還審議透過了【關於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素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中提到,力爭到2027年,成都全面確立西部對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內陸門戶通達能力持續增強,外資外貿外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世界文化名城美譽度顯著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撐功能基本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持國內一流水平。

到2035年,成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更加健全,將成為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也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北上廣是傳統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是西南重鎮,擁有向西向南發展的連結力,也應該發揮出自身的區位特點和優勢。

暢通立體跨境通道

「如果走海運到波蘭,至少需要40天的時間。但從成都搭乘中歐班列,就只需要10—13天的時間。」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供應鏈部負責人舒永君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需要運送液晶電視零配件到波蘭,中歐鐵路為貨物運輸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並且降低了運輸成本。

去年全年,中歐班列(成渝)開行超過了5300列,位居全國第一。成都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成都中歐班列發運貨值已經達到211.7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進口35.6億元,增長20.4%,主要商品包括汽車及其零部件、氯化鉀、菜籽油等;出口176.1億元,增長21.8%,主要商品為液晶電視及其零部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

在陸地通道更為高效的同時,成都的空中通道也逐漸進入國內前列。三年前,成都成為中國內地第三個同時營運雙國際機場的城市,投運以來(2021年6月27日至2024年6月26日),天府機場累計起降航班66.8萬架次、保障旅客8838.7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班3.5萬架次、國際及地區旅客493.3萬人次。

加上雙流機場,在今年前5個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總共實作旅客吞吐量3512.2萬人次,同比增長24.9%;貨郵吞吐量38.3萬噸,同比增長40.0%。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為220.6萬人次、14.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46.5%、60.4%。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些數據勢必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今年6月2日,成都開通直飛巴黎的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近期還將開通直飛米蘭的國際定期直飛客運航線。目前,成都在飛的國際及地區定期客貨運航線已經超過70條,基本形成通達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際客運骨幹航線網絡,全覆蓋亞洲主要航點。

曹允春介紹,成都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中國向南發展通道上的樞紐城市,是兩條線的交匯點。成都擁有兩座4F級國際機場,也開行了中歐班列,對外連結能力很強。另外,成都經濟活躍,產業基礎雄厚,這些都是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重要條件。

持續增長之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期的運載量未來也有可能飽和。成都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鋒君透露,今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二期專案將著手前期工作,預計明年啟動。在未來,成都的空中通道將愈發繁忙,門戶樞紐作用更加彰顯。

塑造全球貿易重要節點

成都企業家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6月26日,成都市工業企業代表團在沙特阿拉伯展開了一系列拜訪和洽談。這已經是今年第三場「出海」拓市場活動,這次中東之行吸引了16家成都市重點企業參加。

近年來,成都企業的出海頻率和出海成果在不斷增加。在2023年,成都實作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489.8億元,占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78.2%。今年前5月,成都外貿進出口總值已經達到3200.7億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9.6%,同比增長7.2%。其中,進口1387.8億元,同比增長29.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4月,成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1126.8億元,同比增長16.3%。

中龍順通(成都)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鄭高榮向記者介紹,該公司主要進口糧食、金屬、橡膠,以及出口汽車及其配件,歐洲一些國家很喜歡中國出口的汽車,跨國鐵路運輸為貨物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成都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設立分公司,英特爾、德州儀器、西門子、戴爾……這些大型海外企業落地中國成都,正是看到了這裏商貿的樞紐便利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成都的對外交流在持續加密、加深。【決定】中提到,要推進對外貿易提能增效。深化產貿聯動,建強電子資訊、裝備制造、航空航天、醫藥健康等重點外貿產業集群和鞋靴服裝、家居家具、綠色食品、文化創意等特色外貿產業集群,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商貿中心功能,持續加強與東盟、拉美等新興市場貿易往來,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中間品貿易,創新發展綠色貿易,大力引育外貿樞紐機構、結算型平台企業,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完善外貿制度體系

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進入第4個年頭。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核心城市,不僅在「雙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在帶動西部地區消費、東西部資源調配等方面承擔著重任。

為了推動成都的樞紐角色更加突出,在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上,成都提出,將積極參與東中西部開放平台對接機制創新,持續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區域合作對接,加強與上海浦東新區、深圳前海合作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重點先行先試區域的開放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

不僅如此,成都在國際舞台上還會有更多行動。為加快推動成都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素發展,聚焦穩鏈強鏈,建設貿易強市,今年4月,成都市印發了【成都市推動外貿轉型發展支持政策】,從推動全市外貿優進優出、加快多元化國際市場拓展、促進外貿企業提質增效、強化外貿企業金融支持四個方面,實實在在地支持外貿轉型發展。

但外貿之路依然會充滿挑戰。成都深處西南內陸,自古缺少海運條件。如何揚長避短,在新時代的國際交流中贏得先機?曹允春告訴記者,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就是要有客流量和貨流量。旅客和貨物為什麽來成都?成都在空間上距離中國的政治中心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都比較遠,但隨著成都開通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航線,這些劣勢正在被優勢取代。

記者從【決定】中了解到,成都還將深度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模式。鼓勵企業參與數碼經濟、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標準制定和修訂,推進標準化國際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家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參與推進水電能源等碳足跡國際銜接互認,鼓勵開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

成都能做的還有很多。「一座城市加快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還可以在海關通關速度、開通更多口岸、出台航權政策等方面做文章。」曹允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