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合資車企按下低價內卷暫停鍵,組團結束價格戰有何目的?

2024-08-06汽車

自從寶馬品牌宣布結束價格戰後,各大合資品牌也是快速跟進,雖然合資車企沒有明面說結束價格戰,但是終端經銷商紛紛收窄了車型優惠振幅。據悉,沃爾沃、雷克薩斯、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品牌,以及大眾、本田、別克等合資車企的經銷商都調整了車輛終端價格政策,降低優惠力度。

保價降量確實能提高單款車型的利潤,但是合資車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情況是,車型降價難以走量,升價之後又如何保證銷量成績呢?假如車型滯銷,品牌利潤又該如何保證?

各車企漲價情況如何?

今年車企價格戰打得非常兇猛,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一款中級車的市場定價已經能下探至10萬元以內,相比合資車有更親民的價格,同時用車成本也能更低。而自主品牌的價格戰策略也取得立竿見影的作用,今年6月份國產自主品牌的銷量占比高達58.5%,國外品牌僅占41.5%,年底自主品牌銷量占比有望達到6成。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合資車企唯有跟進降價,此前一款寶馬i3的價格下降至20萬以內,同時部份經銷商的凱美瑞價格低至14萬左右,帕薩特也低至13萬元左右等等。但是合資車企的降價策略沒有取得顯著效果,一方面是價格不如自主車型低,另一方面是用車體驗已經無法跟自主新能源車看齊。所以合資車企的降價,既難以提升銷量成績,又降低了品牌收益。這種情況下,合資車企紛紛有了結束價格戰的念頭。

有訊息稱,上汽通用的經銷商已經表示從8月份上調車型的市場售價,包括別克威朗pro、ELECTRA E5、GL8 ES陸尊等車型,早前這些車型都推出了員工親友價、高額置換補貼等福利待遇,未來這些福利大概率會取消。

日系陣營的本田雅閣和思域等車型也會上漲價格,目前已經有資訊顯示湖南和廣州部份4S店已經針對本田全系車型上調了1萬多元價格。而廣汽豐田沒有明顯漲價,但是有經銷商透露降價振幅不會進一步擴大。此外,上汽大眾部份經銷商也表示8月份價格可能會有所回收。但是需要一說的是,針對經銷商升價一事,目前車企基本沒有出面發聲,不辟謠也不予以肯定。

毫無疑問,如果合資車型回收了優惠政策福利,那麽車型的性價比會進一步降低,車型競爭力優勢會進一步被削弱,那麽走量難題也會變得更加嚴重。不過售賣的合資車型,利潤率會變得更高,相比較降價後遺失利潤,且難以提升市場份額,顯然是保價更有意義。盡管這種做法會失去中國市場的份額,但是這些跨國品牌還有海外市場,依靠其他市場的銷量貢獻也能取得不錯的收益,這也是合資車企結束價格戰的底氣。

結束價格戰就能有好發展?

合資品牌結束價格戰,根本原因是產品難以迎合方面市場的需求,車型價格偏高且功能配置少,即便轉型電動化,但是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在效能方面也不如自主新能源車。現在自主車型憑借新能源產業鏈優勢,不僅用更低的造車成本,同時三電技術也更先進,甚至更成熟。

面對來勢洶洶的自主車企,合資品牌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進一步降低新車的研發制造成本是關鍵。一直以來合資車都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同級別的合資車通常比國產車貴上一倍。如今隨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崛起,市場發展主導權已經從合資品牌轉移至自主品牌手上,這種情況下,合資車企著實需要在車型利潤方面需要有更多割舍了。

要知道,在當下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和整體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購車消費者希望自己的車越便宜越好,尤其是家用車使用者,他們的經濟實力相對來說較為薄弱,經濟收入也是深受大環境影響,此時中低端車輛也更受這類消費者群體喜歡,並且中低端車型消費在汽車市場中還是占了絕大多數。面對這樣的汽車消費環境,如果合資車型不進一步壓低造車成本,並將降本增效的成果快速傳導到市場終端,那麽在自主車型面前的優勢會越來越薄弱。

壓低車輛售價的同時,合資車型更需要給消費者提供到位的產品體驗,這需要合資車企將研發重心放在新能源方面,用自身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優勢迅速匯入更多新能源產品,並在行銷上大力宣傳,從而更更多國內消費者了解合資車企在造車技術上的優勢,以期順應時代發展,這是合資車企需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單純地降低車輛售價。

自主車型能夠持續走量,價格並非決定因素,而是主要得益於新能源技術的領先,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用車體驗,所以合資車型盲目參與價格戰,產品價值跟不上,無異於自我消耗。

現在合資車型陸續結束價格戰,對於合資車企來說或許是更理智的選擇,盡管有可能遺失了更多市場份額,但能保證產品的利潤。另一方面,合資車企結束價格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行業不再唯價格論,而是回歸綜合實力競爭,這將有利於汽車行業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