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陳震實測特斯拉 Cybertruck FSD 稱「在美國肯定第一,但跟中國車比就一般」,有何依據?

2025-01-14汽車

這測試結果可以說毫不意外,我從去年就開始說, 特斯拉FSD實際落地的成果已經逐漸打不過國內一線廠商。

(當時主要是華為和小鵬,如今甚至要加上理想)

也就是FSD一直沒在中國落地,所以一堆人可以繼續貸款吹特斯拉智駕第一。

如果要我評價特斯拉FSD,我個人看法是: 演算法理念和架構先進,但落地執行和數據豐度糟糕,而且純視覺方案存在先天弊端。

演算法落地執行方面,特斯拉FSD命名過度宣傳(完全自動駕駛),實際落地進度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北美之外推播非常有限。

北美不同城市的路況復雜度其實相比國內低很多,特斯拉停留在舒適區時間太長,演算法叠代自然受影響。

甚至哪怕在北美大本營,在道路復雜度不太高的情況下,特斯拉FSD新版各種翻車影片也是一抓一大把。

陳震又不是第一個做測試的,只要動手搜尋,特斯拉FSD翻車影片在外網甚至B站多了去了……

特斯拉端到端宣傳許久,但目前行業所有的端到端都還需要兜底演算法。

技術路線選擇方面,特斯拉轉向純視覺發方案的決策,當年其實有合理性:

原本極光雷達市場由美系廠商主導,一顆高效能激光雷達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美刀, 量產車根本用不起。

沒有足夠多量產車收集真實世界數據訓練演算法,自動駕駛AI自然也沒法取得跨越式進步。

所以站在當時時間節點上,馬斯克選擇低成本的高畫質網絡攝影機采集數據是很合理的。

但問題在於,中國廠商加入戰局後,激光雷達市場風雲突變。

如今主流128線甚至192線激光雷達能被殺到百元機的價格,這對整車來說已經算不上很貴的部件,隨著產能提升完全可以大規模普及。

激光雷達被國內企業卷到如今的效能和成本,純視覺方案本身的優勢被大幅削弱,劣勢就不可避免的暴露更多。

我記得有次行業內部技術分享,有利益相關的從業者吹了很久純視覺方案降本在低端車一統天下,但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進出隧道等高反差路況激光雷達肯定更好。

更何況,國產車也打造出仰望尊界等超高端產品。

L4級別自動駕駛測試車使用當時業界最全面最強悍的硬件,早期單車成本也不過是百萬量級,這兩年成本也一直在下降;

將量產車賣到百萬價位,意味著尊界可以用跟早期L4測試車相當甚至更強的硬件,持續收集數據訓練演算法;

最先進研發成果和最昂貴的硬件率先套用在超高端車型上,隨著技術成熟後續一步步下放,這是非常典型的正向研發商業迴圈!

如今特斯拉堅持純視覺,其實根本原因早就不是純粹技術主導了:

一方面,特斯拉在純視覺方案上堅持多年,也積累了大量數據和演算法,轉向融合方案工作量比較大;

另一方面,美國對國內的制裁和打壓持續升級,國內也在部份領域出手反擊,特斯拉也需要考慮激光雷達的供應鏈風險。

如今特斯拉尚存的優勢,我覺得是智駕算力和頂尖AI人才質素可能還值得稱道;

只是現在的智駕演算法,已經是高度復雜需要大量工程師推進落地的綜合工程。

特斯拉FSD研發團隊規模其實一般,叠代效率也比較慢,如今逐漸落後於國內一線是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