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本田在華或將減產30%,日系車企整體進入業務重組期

2024-07-30汽車

(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日經新聞7月24日報道,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在當日表示,將關閉其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七條生產線中的三條,這可能將導致其在中國的燃油車年產能從149萬輛下降至100萬輛。

本田 e:NS2 日經新聞

報道稱,本田汽車正在與其合資夥伴廣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就減產進行談判,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宣布這一訊息。

而在路透社的相關報道中,本田發言人則表示將於10月關閉與廣汽集團合資營運的一家工廠。

該工廠年產能為5萬輛車,主要生產為雅閣車型。次月,本田還將暫停與東風合資的其中一個工廠,該工廠的年產能為24萬輛。

在路透社的報道中,本田的在華年產能將削減至120萬輛。

不過,該發言人提到,公司計劃透過與廣汽集團和東風集團合資建設的兩家電動汽車工廠投產,將產量恢復至144萬輛。這或許也意味著本田正計劃在中國重新考慮其電動化轉型方向。

盡管在減產量說法上不一,但上述兩家外媒均在報道中指出,中國汽車制造商透過產業鏈的低成本優勢以及智能化層面的領先,在國內車市占比上取得了巨大進展。

評論稱,日系品牌曾在中國車市表現十分強勁,但目前卻因國內汽車制造商的崛起而遭受沈重打擊。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日經新聞】就曾報道日產和本田計劃將各自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生產能力分別降低30%和20%。

彼時報道指出,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品牌正處於領先地位,而不是合資企業。因此,不僅日本公司,而且南韓和德國品牌最近在中國也面臨壓力。市場領導者不再是大眾、豐田,而是比亞迪。

在最新的報道中,【日經新聞】還表示,除本田以外,其他日本汽車制造商也在重組在華業務。

其中,日野汽車將於明年清算其成立於2003年的子公司——上海日野發動機。原因是本土競爭日趨激烈,其商用車發動機銷量出現下滑。

在今年日產汽車的中期經營計劃釋出會上,日產汽車社長內田誠曾表示:「在中國市場的售價下跌比預期提前了兩年。」

日系車銷量在華銷量下滑 MarkLines

多家外媒在報道中指出,日系汽車在內燃機方面的優勢,未能幫助它們跟上中國的電動汽車轉型步伐,也未能與中國競品在價格上展開競爭。今年6月,本田的終端銷量同比下降約40%,並在今年來連續五個月出現下滑。

但由於在2020年,日系車企還一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達20%,所以面對這一重要市場,即便銷量暴跌,日系車企也仍期望透過削減成本並提高滿足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需求的能力來實作復蘇。

此外,在戰略上,後知後覺的日系車企目前也正大踏步邁向電動化領域。

根據最新規劃,本田計劃到2030年,共投資10萬億日元(約4743.8億元人民幣)致力於電動化轉型。在此期間,本田將在全球推出總共7款新的電動汽車車型,並將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占比提升至40%,純電動車年產量超過200萬輛。

日產則計劃在2030年內推出27款新車,其中19款為純電動汽車,並將整體車型的電動化率提高至55%—60%,共投入2萬億日元(約947.8億元人民幣)用於轉型。

一向在電動化上猶豫不決的豐田,則已經在中國市場展開與本地電動化與智能化的供應鏈試水。

面對中國燃油車銷量整體下滑的市場走向,本田與日產的減產遠不是日系車企在華重組的終點,而選擇與中國車企或供應鏈開啟合作的日系整車制造商們,又究竟能否在華盡早止損復蘇,也將更加依賴於其變革後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