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 9 月份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暴跌 28%?

2024-11-01汽車

拿最近一季財報數據比較。

比亞迪,2023前三季凈利潤213.67億,2024前三季凈利潤252.38億,凈利潤同比增長18.12%。 [1]

比亞迪打價格戰打的最狠,價格降的最多,利潤反而增長18.12%,這說明啥?

說明,汽車行業有大量的水分可以擠出來。

大部份的汽車企業效率很低,應該降本增效,而不是指責價格戰。

菜就多練,光動嘴皮子沒有一丁點意義。

每一次在某個市場有新勢力崛起的時候,舊格局的守護者都有兩個選擇,降價保份額,不降價保利潤。

例如這次利潤降低過程中,在公開罵的最狠的長城,利潤反而表現的非常不錯。

長城選擇了不降價保利潤,2024年長城的盈利表現還是很優秀,不過國內的份額就下降的有點慘,已經連續下滑5個月。

2024年1-9月累計銷售85.4萬輛,海外32.42萬輛,國內約53萬。

2023年1-9月累計銷售86.4萬輛,海外21.17萬輛,國內約65萬。

長城2014年1-9月國內銷量同比下滑18.4%。

而且第四季下滑的勢頭會更猛。

長城整體除了巨大的問題,完全順著魏的喜好營運,這是企業的大忌。

舉個例子,你們去長城汽車的官方微博看一下。 [2]

你翻一下最近的微博,會發現,曝光率最高的是長城八缸摩托車。

這麽一個極其小眾,價格昂貴,且不是汽車的商品,占據官方宣傳渠道最大的曝光量,顯然市場部門已經不是為產品服務,而是在為魏的喜好服務。

作為對比,同樣非常小眾的小米SU7 Ultra,同樣企業領導人花極大的精力推廣宣傳,但小米汽車的品牌格調獲得提升,而長城汽車能從長城摩托上獲得品牌提升麽?

個人覺的很難,反而加深長城汽車堅守燃油車的感官印象,或許能抓住一部份燃油車愛好者的心,但中國汽車整體向新能源轉變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靠情懷是不可能改變這種大勢的轉變的。

參考

  1. ^https://xueqiu.com/snowman/S/SZ002594/detail#/ZYCWZB
  2. ^https://weibo.com/u/184006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