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24年只剩下不到10天的時間,這一年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是高速發展的一年,更是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年。
所有身處中國市場的車企也都切身感受到,汽車行業殘酷的淘汰賽,已經悄然拉開了序幕。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連續5個月超過50%,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的競爭格局日益復雜,新汽車品牌的銷量排位更加焦灼……
在一月一變的市場環境中,每個企業都在總結自身,審視對手。其中,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零跑汽車怎麽跑到前面去了,怎麽能在車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提前完成2024年度目標。
曾經在不少人的邏輯思維中,包括諸多的輿論場上,更多的認為看新能源汽車發展,看造車新勢力,「蔚小理」是代表、風向標。然而這樣的格局判斷早已經出現了變化。最直觀的現象就是市場銷量的變化,而打破這個銷量排位的最大「推手」就是零跑汽車。
12月24日,零跑正式迎來成立9周年時刻。九年時間,說長不長,轉瞬即逝;說短不短,足以見證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一個品牌的快速成長,也讓很多品牌走向終結。此時站在零跑9周年的視角上回望,可以說它的每一步都是值得慶幸的。尤其當外界對零跑的評價發生改變,當它以月4萬輛的成績站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上,零跑的品牌價值也達到了更高的層面上。
2024年每一個站在潮頭汽車品牌都是可敬的,歷經極度的「價格戰」、「內卷」,他們依然不負曾經的熱情。但但汽車市場的競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企業的生存、盈利向來都是不可忽略的挑戰。站在過去成績與未來挑戰的交匯點上,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的感觸有很多,但他也必須保持冷靜,為零跑的下一步作出更好的選擇。
朱江明與零跑工程師在九周年之際拍攝大合影
正如朱江明在致零跑9周年的一封信中所說的:我們離成功還很遠!零跑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智能電動車企,這是一個持續奮鬥才能實作的願景。未來三年至關重要,我們已經進入了決賽圈,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新勢力「,而是真正的世界級的主流品牌。市場環境的變化依然非常劇烈,需要我們有更強的自身能力、更敏捷的反應速度才有可能真正達成目標。
01
從 「隨行」 到 「領航」
2024年的難,沒有比汽車企業體會的更加真切。
而新汽車品牌隊伍中的零跑經歷,則大有不同。更確切的說,在經歷了2023年的銷量低迷和降價促銷後,2024年的零跑汽車仿佛脫胎換骨。朱江明也總結道:過去的9年對於零跑來說,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們從無到有,一步一個腳印,經過了多次艱難的至暗時刻,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透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令行業矚目的階段性成果。
現在的朱江明明顯輕松了很多,因為零跑不僅挺過來了,而且相比更多的汽車品牌走向了更好的遠方。
仍然記得九年前的一組圖片,朱江明在巴黎街頭懷揣著敬畏之心端詳著路邊的一輛輛雷諾電動車,那便是他汽車夢開始的地方。只不過與上一代汽車人相比,朱江明的汽車興趣落在了「電動汽車」上。那時那地,他一定沒有想過九年後的今天,零跑汽車會同樣出現在歐洲的街頭,而這個他一手創立的新汽車品牌,會成為中國汽車大隊伍的佼佼者。
零跑的崛起有著太多的不可思議。就像九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尚在萌芽之初,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中國新能源汽車今天能引領全球,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超過50%。在那個節點上,新能源汽車於大眾視野中不過是寥寥幾款「稀罕物」,特斯拉Model S以其先鋒之姿引入,北汽E150EV、寶馬i3也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小試鋒芒,除此之外,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新能源車型屈指可數。彼時,眾多新勢力車企更是在繈褓之中艱難求生,「PPT 造車」成為行業一大現象,外界對他們幾乎沒有信任。然而,正是在這片質疑聲中,零跑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零跑的誕生,在當時看似有些「離經叛道」,但它卻紮根技術研發,摒棄浮躁的 「PPT 模式」,一步一個腳印地構建自己的技術城池。
在艱難的起步階段,很多企業因為研發資金的短缺、技術人才的匱乏、供應鏈的不成熟,產品還未推出便離開賽道。而零跑專註於自主創新,一點點攻克各種難關,逐漸打磨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2019年1月,零跑汽車首款產品S01正式宣告上市,它向世人宣告零跑具備獨立造車的能力與決心。也正是從那一刻起,零跑開啟了它令人驚嘆的高速發展模式。在隨後的六年裏,零跑以一種近乎執著的堅韌,保持著平均一年兩款的推新速度,S01、T03、C11、C01、C10、C16、B10 等7 款車型相繼登場。
這六年,恰是整個汽車行業激蕩變革的關鍵時期,新能源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巨頭們大刀闊斧地布局電動化轉型戰略,新勢力車企更是你追我趕,逐鹿市場。而零跑,就在這風起雲湧、強者環伺的激烈競爭格局中,穩紮穩打,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尤其隨著C11的登場,零跑汽車真正邁入了市場主流序列。作為C系列首款車型,C11創新性地采用了增程和純電雙動力路線,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C11的助力下,零跑汽車成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3年超20萬輛的銷售成績,如同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彰顯著零跑的實力與潛力。
時間步入當下,驚人的轉變令人矚目。新勢力車企們紛紛跨越重大裏程碑,50 萬輛、100 萬輛車下線的歡呼此起彼伏,這其中零跑更是憑借自身實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預計到2024年結束可實作累計60萬輛交付,這或許並不是一個新鮮數碼,但它卻成為了零跑的下一個開始。
零跑的崛起,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逆襲的生動縮影。它依托持續的技術投入,實作了從跟隨到超越的蛻變。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打造出多款涵蓋不同細分市場的車型,無論是城市通勤的靈動小車,還是滿足家庭出行、追求品質駕乘的中大型車輛,都憑借出色的品價比、領先的智能科技配置贏得消費者青睞。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回望,這九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走過的不僅是一條技術革新之路,更是一條重塑產業格局、覆寫全球汽車歷史的傳奇之路。零跑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承載著無數中國汽車人的夢想,向著更高的巔峰繼續攀登,持續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註入 「中國力量」,讓世界見證中國創造在汽車領域的實力。
02
月 銷4萬輛背後的邏輯思維
銷量的不斷提升足以給新汽車帶來面向未來的信心。於零跑而言,月銷4萬輛僅僅是它「狂飆」的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這場比賽中,零跑或許不是最耀眼的,但其正以後來者居上的實力讓整個行業對其重新認知。造車新勢力的陣營,曾經以銷量論成敗的階段即將過去,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從量變走向質變。現在看來,零跑已經在不斷突破中實作了質變,打破了新勢力車企的固有格局。
如果說領航市場需要銷量,那麽改變格局一定要靠技術。
在零跑汽車 9 年的風雨兼程中,產品叠代、行銷策略調整屢見不鮮,這些靈活應變之舉皆是順應市場的順勢而為。但在這紛繁復雜的變化背後,有一條底線從未動搖——全域自研技術路線的執著堅守。誠如朱江明所言,回溯9年漫漫征程,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是零跑行穩致遠的不二法門。
放眼整個汽車行業,技術至上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諸多車企紛紛擲下重金,投身技術研發的 「軍備競賽」。然而,知易行難,大多數品牌僅僅淺嘗輒止,未能觸及技術的深度內核。相較之下,零跑汽車卻在個技術領域不斷深入,尋求旁人難以企及的成果。起初外界對「技術」零跑的感知近乎微弱,這一現象背後,實則與企業獨特的氣質緊密相連。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這位內建「理工男」光環的掌舵人,將技術鐫刻進企業的靈魂。他傾盡全力,匯聚各方人才,搭建自主研發團隊,心無旁騖地深耕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三電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在追求技術突破的漫漫長路上,他不惜成本、不懼失敗,只為打造出擁有零跑基因的卓越技術體系。他們堅信,唯有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用產品說話,才能在市場的檢驗中贏得最終的掌聲與喝彩。
如今,全域自研已經成為零跑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當眾多車企還在猶疑觀望、試探前行之際,零跑今天自研自造的核心部件在整車成本結構中占比高達 60%,築起一道堅實的成本優勢壁壘。除電芯、內外飾依托外部專業供應,底盤、汽車電子電器采取自研結合外包的協同生產模式外,其余零部件全部由零跑自主研發、自行生產,全方位掌控產品命脈。
中央整合式電子電氣架構
基於這般深厚的自研功底,零跑收獲的是雙重碩果。一方面,成本最佳化成效斐然。另一方面,軟件與硬件的深度融合、協同提升成為現實。如當下先進的8295芯片,零跑憑借全域自研的強大體系,將芯片潛能挖掘到極致,使廣大消費者得以用更為親民的價格,暢享高效能芯片加持下的智能出行新體驗。與此同時,聚焦技術核心的零跑,在平台化與共享性構建上同樣有所建樹。高度的零部件通用性,直接促使零跑在采購環節相較於同行具備壓倒性優勢,能夠憑借巨量的采購規模與供應商展開議價,進一步壓低采購成本,形成正向迴圈。
如此一來,零跑在國內競爭白熱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穩穩紮根,憑借超高品價比與領先技術贏得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在近兩年硝煙彌漫的 「價格戰」 中,零跑的綜合優勢展露無遺,穩立潮頭。
LEAP3.0切剖車
即便一路高歌猛進,零跑從未迷失自我。置身於高速發展的汽車行業中,技術創新與產品最佳化始終如一地占據著零跑的戰略高地。從LEAP 1.0到LEAP 3.0的持續叠代升級,從CTP技術向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的果敢邁進,零跑開啟了動力電池3.0時代的新紀元,為新能源電動汽車帶來了脫胎換骨的技術躍升,引領行業邁向全新高度。
朱江明堅信:有技術才有未來,面向只會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卷技術要作為我們的優良傳統保持下去。
正如行業專家所洞察的那般,當下評判一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真實水平,不能僅僅聚焦於單點的創新突破,更為關鍵的是其整體的體系構建與協同作戰能力。盡管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但真正直擊使用者痛點、實作關鍵技術破局的創新仍顯稀缺。與之相較,零跑汽車無疑是行業中圍繞智能化與三電系統,堅定踐行全域自研的中流砥柱,它創新性地提出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最核心的「三大件」——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動力,並以此為基石構建起一套完備且自主可控的技術研發體系。
站在這般戰略高度重新審視零跑汽車的技術研發之路,便能清晰洞察到,它已然屹立於行業的別樣高度,其「領跑」地位也絕非偶然。
03
看清局勢才能走好「下一步」
不得不承認,在新汽車的這條賽道上,參與者很多,結束的品牌也不在少數。
在新汽車賽道的洶湧浪潮中,零跑見證諸多同行者的興衰起落,也始終堅守務實穩定的發展之道,於企業經營與產品技術的精研細磨中砥礪前行。
過往的「穩定」,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或許未引萬眾矚目,然當行業競爭白熱化、市場格局混沌無序時,此特質卻支撐零跑穩步跨越重重難關,成為其在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力量。
朱江明謙虛的指出,零跑離成功還很遠!而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智能電動車企,這是一個持續奮鬥才能實作的願景。未來三年至關重要,零跑已經進入了決賽圈,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新勢力「,而是真正的世界級的主流品牌。
在長遠目標和極具挑戰的市場面前,此刻的成就僅是一個節點,絕不可有絲毫懈怠與。於是,在洞察局勢之後,零跑毅然決然地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全力謀劃出海戰略,誌在打造海外業務成為驅動企業持續增長的全新強勁引擎。
從零跑的戰略藍圖來看,下一年度便錨定了海外銷量占全年10%左右的目標,約5萬輛的預期銷量充分彰顯了其開拓國際市場的堅定信心。朱江明的明確表態更是為這一戰略註入了一針強心劑,他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國際上的有利競爭已經非常明顯。透過11月份在歐洲市場的走訪,其感受到了海外的巨大市場潛力。零跑要充分協同Stellantis集團,把握市場機遇,結合國內的成功經驗和海外的優勢資源,加速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服務渠道拓展,加速包括B系列在內的新品匯入,讓全球使用者都能體驗到技術領先、好而不貴的產品。
與國際車企Stellantis集團合作,不僅意味著產品能夠更貼近當地市場需求,快速響應客戶反饋,還能深度融入歐洲當地的市場生態系,實作從單純的產品輸出向全方位產業布局的華麗升級,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與此同時,零跑在產品維度展現出了對全球不同市場細分需求的敏銳洞察力與精準把控力。基於現有的產品線,推出適配不同地域特色的車型版本。
為了實作全球市場的快速拓,零跑將采取多元化路徑。除借助Stellantis集團的渠道資源與品牌影響力,快速切入歐洲主流銷售網絡外,還將積極探索新興市場機遇。在亞太、南美等地區,透過建立本地化銷售團隊與售後服務體系,培育忠實使用者群體,逐步構建起覆蓋全球的市場銷售與服務網絡。同時還與全球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確保關鍵零部件的穩定供應與質素保障。
所以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攪局者,零跑的實力不是某一層面的突出,最根本的是憑借著全域自研的底氣實作了對產品的突破和市場的把控。走過9年,零跑已經實作了成長與蛻變,形成了以技術為底色、以創新為動力、以品質為基石、以服務為保障的經營發展模式。零跑還是曾經那個零跑,有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市場競爭中,零跑持續不斷的進行了自我打磨和即時跟進。可以預見在2025年以及更遠的未來,市場會見證一個越來越好的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