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假如医生告诉你,你只有10个月的生命了,但是你发现你怀孕了,你会留下这个孩子吗?为什么?

2020-05-21亲子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更像是一个 思想实验

由于缺乏定向描述,所以这个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阐述。例如:

  • 母亲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何?
  • 胎儿是否是独立个体,它是否有生存权?
  • ... ...
  • 但是无论哪种问题,设定都指向了一件事情: 我们在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思想实验往往都是极端抉择,但是各位如果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内心还有冲突,这就说明:在 对孩子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 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之间还存在矛盾。

    对于这种矛盾其实不必焦虑,这种矛盾确实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以及孩子成长程中持续长期的存在的。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

    正是由于这个矛盾,才会有如此多的家庭教育问题:

  • 我很遗憾自己没有学乐器,想让孩子学钢琴可以吗?
  • 为什么孩子不听我的话,我能通过打他让他听话吗?
  • ... ...
  •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都是这个提问(思想实验)所暗含的矛盾吗?

    既然是思想实验,我们不妨重新设定一下条件,把10个月改为18年,把胎儿改为孩子: 假如我们人类只有18年的寿命,自己的后代成熟后,我们将会结束生命周期。我们该如何度过和孩子共处的18年?

    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18年呢?十分抱歉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相信每一个父母内心都有一个对于自己和孩子最完美的答案。

    我们再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如你能或很久,但是你的孩子必须从一出生就离开你,当你发现你怀孕后,你是结束掉胎儿的生命还是把它生下来?

    思想实验之所以称为思想实验,是因为它是极端条件的设定,并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上面这个问题我也同样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猜测在这种条件设定下,胎儿的存活率要比题主的提问情景下存活率高。

    而事实上,两个思想实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的存在与否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任何影响。但二者的存活率可能会有所差别

    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回归到我们最开始说的矛盾: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惯性,就是习惯否定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习惯看做孩子是依赖于我们存在而存在的附属品。

    正式由于这种矛盾(或者说我们的思维惯性),才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众多的矛盾,才使得我们内心产生了如此多的焦虑,才有了许多孩子的「反叛」。

    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借助这个思想实验(这一系列的思想实验),认真思考一下, 如何决定肚子里的胎儿命运,因为它可能是任何一个孩子的命运。

    备注 :其实思想实验还能延伸很多,例如,你现在有权决定一个陌生人的选择,她只有10个月的生命了,而且这个女人怀孕了,你如何决定这个女人肚子的胎儿的生活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