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给你大道理,我来给你方法。
以下内容适用于全职妈妈。
现在宝宝一岁零一个月,我自己用这个方法几个月了。女儿情绪稳定,健康活泼,我自己能月均读两本书,上了3个月的投资课并开始打理家庭资产,现在在上新媒体课,并持续输出内容。
个人觉得自己能将鸡零狗碎的带娃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下的方法还是很有用的。
ps,收藏是点赞的3倍o(╥﹏╥)o 不要这样吧,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会让更多的同伴受益的呀~
首先,阿姨也好,妈妈婆婆也好,
在这里,我想多说一点。
有人在评论里说:「有人帮做家务就不是全职妈妈了。」
这真的让我很迷惑,怎么会这样定义全职妈妈?
在我看来,我们照顾孩子,目的是让自己对孩子人生的开始更放心;打理资产、买房装修这种大事,目的是积累家庭财富等;这些事务于我们普通家庭而言, 都是没办法假手于他人的。 这些才是全职妈妈的工作重心。
但是家务?除了那些修家务禅,从家务中能获得宁静与力量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做家务只是为了保持家中整洁不是吗?这件事完全可以假手于别人啊。
你说条件不允许我能够理解, 但你说不管怎样全职妈妈就应该自己做家务这个……
我真的无法认同。
我个人习惯尽量看问题到本质, 看到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然后去问这个目的是否只有这种手段才能解决?
你只负责带娃,这就已经很累了。但不做家务,就还有可能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
如果没有,那你要在家务&带娃中再挣脱出来自我提升,要累垮自己了。
如果有,接下来,你的生活就是分两部分:育儿和自我提升。
那你就要一一梳理清楚:
「1」两者各占用的时间;「2」育儿时间如何更好育儿;
「3」提升时间如何自我提升 。
下面以我自己举例。
「1」 梳理宝宝作息时间
说实话,在孩子能沟通以前,妈妈的时间完全就是随着宝宝来的。
在女儿刚出生的那几个月,是完全没有规律可言的。或者说,那时她的规律就是睡、吃、玩,但是不会按时间点来。那时的我就只能她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看看书休息一下而已。
但渐渐的,随着她的月龄增长,再加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她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比如几点吃饭,几点玩,几点睡(但绝不要强迫她睡觉)这样,她的作息变得有迹可循。
不仅是规划她的生活,更是规划我的生活。
有人也许会说,知道大概的孩子的规律就可以了,还需要列一张表吗?
将孩子的作息梳理到纸面上非常重要。
只有将时间在纸面上一清二楚地呈现,你才能确切地安排一切。否则,依靠着「现在宝宝睡了,那我是休息一下还是刷会手机还是去看点书呢」这样模糊的感觉,你很可能就会将所有自由的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上了。
这是我在她11个月的时候总结的日程表:
当然, 这些时间都是提供一个时间段的大概范围,我们不可能真的精确到点。 而且有时候宝宝突然某天兴奋不按点睡觉都是有可能的,大家千万别按死时间来哦,不然就和「从容带娃」南辕北辙了!
如我的表所示,我能清楚地看到她睡觉的时间、我规划的专心陪伴她的时间、我规划的可以一边读书一边陪伴她的时间。
她睡觉的时间: 上午一次小睡,下午一次小睡,晚上20:00后。也就是说,我有三段完全自由的时间。 这些宝贵的时间我会用来上课、写东西,不必担心会被打扰。专心陪伴她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会完全抛开手机,一心一意地陪她玩。 即使她自己玩的很开心,我也会坐在一旁静静地微笑着看着她,让她在兴奋回过头看我时能立刻得到我的回应。并且,这也是我引导她做点早教游戏的时间。
半陪伴时间: 这段时间我会让她自己玩,我在一旁看着书或玩玩手机, 在她身边但不完全属于她。 当她需要我时我会给予帮助,不需要我时我干点自己的事。
将时间梳理清楚,有两个好处:
我会在每个时间段里专心地做规划好的事,而不是做一件事想一件事:这样往往什么都干不好。
比如,我在专心陪伴她的时候就不会做任何其他的事,而 女儿感受到我的专心陪伴,她会非常有安全感,情绪会非常稳定。
这点真的很明显,有时候我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频繁用手机时,我能明显感到她的暴躁和委屈。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情绪当中,对她的心理发展很不好。
而因为每天有足够长时间的专心陪伴, 我也能心安理得地在半陪伴时间做点自己的事,而不会有负罪感。 女儿因为也得到了我的专心陪伴,她也能自己安心的玩。
真的,这点非常重要。
如果家长不仔细梳理这些时间,就不会知道这一天是陪宝宝玩耍的时间多,还是玩手机的时间多。
只有有规划的、长线的任务才能让人快速成长。
如果人的时间是零碎的,获取的知识是零碎的,那人的成长就会非常低效。
我虽然决定全职带娃到女儿三岁,但却并不想陷入「围着孩子转」的生活,更不想让自己的成长停滞三年。所以我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尝试输出,这些都需要我有意识有目标有规划地去做,一天一点但是坚定地向前走。
然而全职妈妈的时间常被定义为零碎,而且总是容易被事情推着走。而且,有句话是:
最难的不是挤出时间,而是你挤出时间来干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去梳理时间,没有将长线任务分配到确切的每一天,将时间和任务结合起来,那即使你省出来点时间,也容易陷入「这段时间我该用来做A还是做B」的纠结中,也可能今天做点A明天做点B,很难将一件长线任务慢慢地做下来。
我就是靠着每天的三份自由时间,每天上一点课,写一点东西,做一点总结,啃下了三个月的投资课,现在在啃新媒体课,并在持续输出内容。
「2」梳理育儿时间如何育儿;
关于陪宝宝,刚开始的时候, 我经常会陷入「啊,和宝宝玩什么呀」的迷惑境地 ,虽然我学了一手的早教知识,也读了好几本相关书籍,但临到要用了,该蹦出来的东西就很容易藏在脑子里,对吧?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匡先生身上。
所以我想了想,就从我的早教知识网络里筛选了一些早教游戏,做了一个日常项目打卡表,贴到墙上,作为我们共同的,陪宝宝玩耍时的参考。
说是打卡表,但其实根本不会每项都打卡,只是贴在墙上,在需要参考的时候看一眼,挑几个玩一玩。并且,也可以根据之前做的来决定今天做点什么,最好每个项目每个月能玩上一两次吧。
这是我给女儿规划的11月龄打卡表:
这个表格为什么重要呢,因为:
人为什么容易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你的大脑一直紧绷着运转,总是担心会有什么事情忘记、没有做,就特别容易疲惫。
这个表格就可以将我们学到的早教知识从脑子里拿出来,让我们的脑子在关于「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个事情上得到休息。
再也不会傻坐着傻笑着,脑子里却在一遍遍疯狂运转着自己到底该干点啥,而这些有趣的游戏,也能让女儿玩得更开心。
大家在制作这个表格时就可以翻翻自己的收藏夹啦,翻翻书啦。
这里我推荐一本书:【越动越聪明】。这本书真的是简洁而不简单,里面根据月龄推荐的游戏都完全符合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但介绍时又不会长篇大论一些理论知识,很赞哦。
我一般就是将前文的两张表打印出来贴墙上,陪宝宝玩时就瞥一眼现在我可以干啥,干就行了。轻松得很。
「3」梳理如何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这件事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带娃生活中呢。
其中自己的心理工作我就不说了,大道理大家多看看别人的。
不过我这个手账一点也不好看,我不会去做任何、丝毫美化,纯粹的管理任务罢了。
手账分三部分:
打卡表、月规划、周规划、日记。
打卡表: 将想养成的习惯放入打卡表中,每天打卡。月规划: 将每月的目标规划了放入。
周规划: 将月目标拆分成周目标放入。
日记: 当某一天给你特别触动的时候,就记录下来。
那我的日目标在哪呢?
在周规划部分里,那部分一页纸会给你分成七天, 我习惯在每天的开头写上日目标,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给自己打个勾,然后到了晚上就规划下一天的目标 。
就这样, 手账又将我的脑子从「每天应该做点什么来提升自己」这件事情里解放出来。
其实如果仔细看图片,就会发现我:
打卡很差,早睡更是一天都没有做到。不定期的某一天甚至某N天我就会突然颓废,啥都不想干只想瘫着看手机。
不过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相反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
我并不会把生活过得多么完美,但是我只要做到了50分,我的生活就已经非常有意思了。
如果你对自己要求太高,非要追求完美的话,那你可能会时时陷入沮丧中。
要明白,全职妈妈的生活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了,我们必须要保持佛系、平和、从容的心态才能搞定它。
一旦心态开始不受控制,那你做再多思想工作、任务安排,你的生活仍然会从根部开始溃散。
自己的手账本没法推荐,挑了个差不多的:
最后
总结一下:
(2)宝宝活动项目表;
(3)手账(或其他目标管理工具);
我能理解大家想育儿&自我提升两不误的心理:
只有生活中有单独属于自己的事才会让人安心——我依然是我。
希望此答案能给人以帮助,祝每个全职妈妈都有自己的成长。
曾经的 互联网数据分析师 ,现在是 持有早教师证书的全职妈妈 ,擅长 理性分析解决 生活的各类问题。
欢迎关注我呀, 一起更好地育儿,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