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良的心灵,不希望给他人造成麻烦;两个纯真的心灵,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沟通。
平复自己,合理释放,耐心引导,这个问题,好解决~
1.把自己从焦虑中解离出来
焦虑,在我看来是一个能让一切事情都「掉链子」的情绪。
因为焦虑产生的原因,代表你对这件事失去了掌控,别无他法。
这种失控,会让你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尽可能地使用极端的方法去试图获得掌控。
比如大声吼骂,或者直接动手。
当这两个方法能够起到短暂效果时,就会被认为是好方法。但今后如果想保证它们继续有用,只能提高分贝,或者从打手心变成打屁股、扇巴掌。
如果不想被焦虑控制,那我们就把自己从焦虑中「解离」出来。
「解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盯着一个字时间久了,你就变得不认识这个字了,这就是解离。
解离情绪,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比如,当孩子们开始大声说话的时候,把他们的声音想象成两只唐老鸭的声音,本来一件让你着急上火的事,瞬间成为了有趣又富有喜感的事;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家里墙上的一个摄像头,或者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太丑了,蝴蝶吧~),看着你们母子三人「剑拔弩张」「蓄势待发」的画面。
这个妈妈怎么那么生气呀?这两个孩子也是太闹腾了吧?
这个家里真热闹~
如果这个场景不是真实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电影院里的一幕,想必,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着急上火,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吧?
这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希望你把自己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第三者来看待问题,把自己和焦虑的情绪剥离。
剥离了,才有助于你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孩子们需要释放
当成年人开心、难过的时候,会做些什么?
狂吃、唱K、旅行,或是找一个人倾诉?
三四岁的小孩子并没有那么多方式可以选择,他们虽然能够完整地说出一句话,但是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
加上三四岁的他们简直就是人形OPPO手机,「休息5分钟疯玩2小时」, 他们身上有太多太多的能量和情绪需要释放 。
所以,父母就可以在下幼儿园之后,带他们在小区里疯跑一圈、骑车冲刺一圈,然后再和其他小朋友追逐打闹好几圈。
或者带他们去足球场、篮球场,给他们一个随便玩、尽情闹的空间。
人们对小区里、操场上孩子玩耍时叫嚷的声音容忍度会高一些,让他们在这个把小时里,充分释放能量和情绪,回到家里,心情也容易平复下来。
3.孩子做不对,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正确的方法
正确、让别人更舒服的沟通方式,父母可以通过言传和身教来告诉孩子。
言传,就是在孩子大声说话的时候,温和地跟他们说——
「宝贝,你们现在正在聊天,是想跟对方说些什么,声音有一些大呦。连咱们的邻居都能听到呢。这会打扰他们的。声音小一点,才会更好听,听起来更舒服呦~」
三四岁的孩子有时候会故意不听父母的话,来引起父母不同寻常的反应。不要掉坑,不要生气,继续跟他们说——
「宝贝,看来你们还是更喜欢大声说话。那咱们现在一起去邻居家,跟邻居说句对不起,抱歉打扰他们的生活了。」
让孩子自己承担他们做事的后果,而不是父母代为承担,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这样,他们才会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而且,三四岁的孩子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自己的内心,慢慢转向身边人,他们会在意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只要不是「被打骂习惯」,已经显得「没皮没脸」的孩子,那就不会一次次让你带着去道歉。
甚至,他们会在你第一次跟他们说的时候,就收敛自己的行为。
而身教,就是只你和爱人之间的沟通,在孩子面前要平和。不会因为气不顺就大声嚷嚷,不会因为心情不好就大声吵架。父母良好的沟通行为,会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同时,日常你们还可以发明一些类似「声音有多大」的游戏。
就是一家四口依次从说悄悄话开始,慢慢放大声音,每个人在说完话之后,听话的人要表达一下对这个声音大小的看法。
「我觉得声音有点小,我听不清。」「我觉得声音有点大,吵得我耳朵疼。」
「我觉得声音刚刚好,很舒服。」
用游戏的方式,将一个「小点声音」这样抽象的说法具象化,让孩子更能理解。
当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到底是只有这件事反复不好解决,还是孩子在每件事上都试图通过「不听话」来引起你的注意。
如果是后者,那么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而不在于问题本身了。
我是 @菱歌 ,是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也是成长干货段子手。关注我,可以随时查看往期高质量回答~
期待你的阅读和收获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