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大人真正学会阅读之前,是无法教给孩子正确的读书方法的。
1.书籍只是一个工具
比如我跟我老公说要增加书架多买点书,老公忽然来一句:「家里的书你都背下来了吗?」
我气得要吐血。
这个事情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会读书的人更容易偏执地把读书当成一件「神圣」的事情,以为把书背下来才是对书最大的尊重。
实际上,阅读不过是一件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 书籍不过是一种帮助人进步的工具,对工具最大的尊重是恰当而正确地使用它,而不是将它舔一遍。
2.保持阅读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读书的目的通常有三种,即获得知识、收集信息和消遣。
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方法。
通常,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不需要把书读完,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这就像查字典,只要查到你所需的信息就行。
对于消遣类的书籍,比如小说类,为了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就需要把书读完。
但是如果你看着看着,觉得那本小说没意思,你也没必要逼自己把书读完。
关于读懂书这个问题,我认为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每个人的兴趣点和认知不同。有的人已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的人脑袋里的知识却是一盘散落的珠子,有的人或许连珠子都很少。
因此,对不同的人来说,读懂书不是一个概念。
比如,同一部【红楼梦】,有的人能够钻研出书里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而有的人连书里的人物关系都未必能理清(比如说我)。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著作,可是如果家长都没有完完整整地看完过【红楼梦】,就要求孩子从小学开始看,这显然不合理。孩子没有家长的 正确引导 ,家长却希望孩子超越自己,这不仅无法让孩子爱上阅读,只会减少孩子的阅读兴趣,适得其反。
8-12岁是孩子的阅读黄金期,孩子更应该大量阅读,不应限制阅读的题材,也不应限制他们一定要读完。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孩子反而不怎么爱看书了。
但是,孩子在养成独立阅读之前,会对图片比较感兴趣。图片可以辅助孩子提高阅读效果。这个时候,简单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孩子能懂故事讲什么就算读懂了。
对于那些婴幼儿,刚开始认识图形和事物的孩子,他们能认识书上的图片就算是读懂了,就算他们反复地看,看完无数遍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如果孩子对某一本书特别喜欢,那么她读多少遍都可以。我记得我女儿把【米小圈上学记】【父与子】看了很多遍。
孩子之所以会反复读同一本书,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那本书。同时,反复阅读也是一个沉浸式阅读。沉浸式阅读在早期培养儿童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以及满足感。
因此,孩子读完一本书,甚至多次读完同一本书,有时候比强迫他们走马观花地看一本不感兴趣的书更重要。
所以,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呢?
我认为,只要孩子保持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甚至会高兴地主动跟你分享书中的故事和内容,我觉得他们就是真的读懂了。
保持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的话,读完和没读完又有什么关系呢?
3.做读书笔记
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学会做读书笔记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里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另一本是【高分读书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是申克·阿伦斯。书中不单单教我们如何做闪念笔记、永久笔记和文献笔记,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通过读书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自下而上建立的,然后通过某些关键词或标签关联起来。
因此, 读书笔记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一是及时记录,二是建立连接。
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将书中的知识复述并记录下来;看到触动自己的一些段落或者句子,就要把它们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很重要。
读书笔记要保持一定的标准格式,就像名片一样,方便自己查询。
同时,使用笔记工具(我用的是flomo笔记),保存读书笔记,建立好笔记之间的链接。笔记之间的链接越来越丰富之后,就会无形中形成一个体系。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自下而上。
写作的时候,通过关键词和标签找到这些笔记。写作的时候只是组合这些笔记就可以了,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这种方式能够把我们的读书笔记真正地利用起来,而不是让它们躲在笔记本里睡觉。
下面这个是我的其中一个笔记,你可以看到里面显示的一些其他笔记的链接。
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可以阅读我这篇回答:
再来说说【高分读书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西冈一诚。他通过改善读书方法,成功地从9000多名进入第4名,考上东京大学。
作者说,书读得不透,90%是没准备好。
这本书教我们通过书名、封面、目录和前言获得「火把」和「地图」,开启「书森林」之旅。
同时,通过摘要阅读、推测阅读、平行阅读和交叉阅读将一本书读透,最后通过输出强化记忆。
关于【高分读书法】,可以阅读我这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