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深度长文 | 从军事到经济:全面解析「俄乌战争」

2023-09-19新闻

前言

「能够证明战争的真实社会性质,确切些说,证明战争的真实阶级性质的,自然不是战争的外交史,而是对各交战国统治阶级的客观地位的分析。」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页。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俄乌战争堪称是21世纪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热战。它是以俄罗斯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乌克兰领土上的一次交手。帝国主义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支配着它们的行动。

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与经济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战争爆发的根源。今天,只有通过列宁主义的方法,我们才能认清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未来。

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和24日分别发表了两次重要的全国电视演讲,声称,北约东扩至乌克兰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安全,这构成了俄罗斯方面防守反击的主要原因。乌克兰纳粹化则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俄罗斯的政治目标是使乌克兰在俄方与欧美之间保持政治中立,并去纳粹化。

北约东扩固然威胁了俄罗斯的政治安全,但这还仅仅是表面原因。俄方与欧美不同的垄断资本集团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深埋在一切外交与军事行动的背后,规制着两个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战」与「和」。

第一篇:俄乌战争的经过:2022.2-2023.9

(一)战争的背景

2013年底至2014年,由于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签「联系国协定」,暂停乌克兰的入欧进程,并倒向俄罗斯,乌克兰内部的垄断寡头及政客发动了「广场革命」,而支持亚努科维奇的乌克兰东部资本集团阿赫梅托夫、菲尔塔什等人倒戈,导致亚努科维奇下台。随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顿涅兹克、哈尔科夫等地发生了亲俄反乌的游行,乌克兰内战爆发。

亲俄的乌东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在乌克兰东部、东南部等地持续发生交火。俄罗斯与欧美两方在乌克兰境内上演了「代理人战争」。乌克兰内战持续至2016年,随后逐渐降温,但从未停止。欧美对俄罗斯相继采取制裁措施,两大帝国主义阵营的关系向下俯冲。德、法等国成为斡旋的中间人。

2009年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等国相继加入北约。此后8年间,北约暂未进行东扩。2017年,黑山加入北约,2020年马其顿加入北约。北约的局部东扩与俄罗斯产生了政治上的利益冲突。2021 年,俄罗斯与美国就北约东扩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俄罗斯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尤其是不能吸纳乌克兰。而美国不答应。俄美谈判破裂,双方的关系骤冷,并直接反映在了俄乌关系上。

2021年年初,俄罗斯方面不断向乌克兰边境集结军队,并组织大规模军事演习。2021年年底俄罗斯方面继续在俄乌边境与白俄罗斯增兵。而自始至终,俄罗斯政府一再否认有进攻乌克兰的计划。

2022年年初,北约宣布将在东欧地区增加军事力量,以威慑俄罗斯。俄美、俄乌矛盾进一步激化。2022年2月初,欧美方与俄方分别开展军事演习,政治摩擦日益激烈。2月中旬,欧美等国政府发布公告,警示公民撤离乌克兰,并关闭大使馆。

2022年2月17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克兰政府军与乌东民间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发动挑衅性炮击。顿巴斯的战事急剧升级。次日,乌东民间武装开始疏散当地居民。

2022年2月21日晚,普京发表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全国电视讲话,正式宣布承认卢甘斯克共和国和顿涅兹克共和国。普京说道:「它(指乌克兰)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古俄罗斯西南部历史土地上的居民都自称为俄罗斯人和东正教徒。」「乌克兰基本上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真正国家的传统。」「从俄罗斯及其人民的历史命运的角度来看,列宁主义的建国原则不仅是一个错误,正如他们所说,它比错误更糟糕。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一点变得非常清楚。……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导致了苏维埃乌克兰的出现。」普京认为今天的乌克兰逐渐向欧美靠拢,试图加入北约,严重威胁俄方安全。因此,俄方做出了必要的反击。演讲的原文较长,朋友们如有兴趣,可到知乎上搜索,有网友将该演讲稿翻译并刊载在知乎中。

普京对乌克兰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发出了质疑,这一言论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许多人将普京的此次发言与当年日本侵华时的日本官方舆论进行了对比。二战期间的日本陆军将领、南京大屠杀的主要指挥官松井石根曾说:「我总是坚信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是所谓‘亚洲家庭’兄弟间的争吵……这就像是兄长在长时间忍耐后痛打其年轻而又桀骜不驯的弟弟一样。这一行动是使中国恢复理智,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爱。」

普京对乌克兰的独立和国家主权做怎样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俄乌战争的爆发已成为必然。当天晚上,俄罗斯军队进入顿巴斯地区,宣布执行「维持和平任务(peacekeeping mission)」。

2022年2月22日,俄罗斯议会授权普京在俄罗斯境外使用军事力量。23日,俄罗斯撤离在基辅的驻乌克兰大使馆。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泽连斯基宣布与俄罗斯断交,并宣布乌克兰进入战时状态。就在当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各地的军事指挥中心实施打击,乌克兰国民卫队的司令部被摧毁。

战争开始。

(二)战争第一阶段(2022.2-2022.8):俄攻乌守

俄乌战争开战之初

俄罗斯方面通过三个方面进攻乌克兰,分别是北部战线、东部战线和南部战线。

北部战线借道白俄罗斯南下,直取乌克兰首都基辅;

东部战线从顿巴斯地区出发,向西推进;

南部战线从克里米亚、乌克兰东南部出发,向北进攻赫尔松、马里乌波尔、敖德萨等地。

1. 北部战线

在北部战线,俄军的主要目标是直取乌克兰首都基辅。战争主要发生在基辅州和苏梅州两地。由于战争的紧迫性和时局变化的突然,很多战争谣言传播较广,比如俄军将在1小时22分内击溃乌军,俄军在24日当晚就占领基辅等等。

事实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基辅战线,俄罗斯军队从白俄罗斯南下,在2月底初步控制了切尔诺贝利及其周边地区。随后俄空降部队出发,企图占领基辅附近的机场,并与乌克兰方面发生激烈交火。俄罗斯军队继续从西北向基辅推进,到3月5日占领了布恰、霍斯托梅尔和沃泽尔等地。

乌克兰北部地图

基辅作为乌克兰首都,武装力量较为密集。乌克兰方面在3月16日发动反攻,并逐渐击退俄军。俄军无法在基辅方面取得速胜。3月25日,乌克兰政府军反攻夺回了基辅东部和西部的几个城镇。俄军逐渐撤退。由于俄军并未进入基辅,随后对基辅实施了导弹袭击和轰炸。

到4月初,俄军基本从乌克兰北部撤离。4月底,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访问基辅。联合国秘书长的到访基本证明基辅及其附近的安全,俄军撤退的情况属实。

布查镇

在俄乌交火的北部战线上发生了著名的「布查镇事件」。2022年3月12日,俄军从北向南占领了布查镇。随后俄军与乌军围绕该地产开了激烈的拉锯战。3月31日,乌军基本收复了布查镇。4月2日,前线新闻报道到,布查镇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约500具,大多属于平民。该事件被称为「布查镇屠杀」。国际社会一边倒的谴责俄军在布查镇实施的针对平民的屠杀,俄军方面则加以否认。战争的残酷在此处暴露无遗。

在北部战线的苏梅州,战争持续到了5月份。

2022年2月24日,俄军进入苏梅州。乌军与俄军在此处激烈交火。同一天,俄军挺进苏梅州的西北部切尔尼戈夫州并围困其行政首府。2月25日,俄军占领了距离俄乌边境90公里的科诺托普市。随后乌军撤出苏梅州。巷战持续到3月初。由于俄军推进吃力,损失较重,不得不在3月中旬重新集结和补给。乌克兰方面从3月23日开始组织反攻,并与26日收复该城。随后乌军继续挺进。4月4日,苏梅州州长德米特罗·日维茨基(Dmytro Zhyvytskyi)表示,俄军已经基本退出苏梅州,残部仍在和乌军交火。

仅仅两个月,北部战线便宣告结束,俄军没有达成战略目标,乌军守住了北方边境,尤其是守住了基辅,使俄军甚至未能进入。

北部战线的变化

整个北部战局的经过凸显了俄军的骄傲自大。俄军以为可以通过闪电战的模式直接击溃乌军。而事实上,乌军及乌民众的防守意志较强,俄军遭遇了激烈的抵抗,最终完全撤退。

俄军不得不改变战略,收拢战线,将力量集中在俄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东部和南部。

2. 东部战线

在东部战线,俄军的目标是扩大顿巴斯地区的占领面积,并向西向南发展。

乌克兰东部

2022年2月25日,俄军试图占领距俄乌边境最近的重点城市哈尔科夫。3月17日,俄军占领伊齐乌姆,随后在该城市附近与乌军展开激烈交火。4月7日,俄军在伊齐乌姆、斯洛维安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城镇周围重新集结,并将北部战线的部队集中到该战场附近。俄军虽未能占领哈尔科夫,但包括伊齐乌姆、库皮安斯克和巴拉克利亚在内的其他主要城市被俄罗斯军队占领。楚胡伊夫市于2月25日被俄罗斯军队占领,但于3月7日被乌克兰军队夺回。在伊齐乌姆、楚胡伊夫一带,乌军与俄军展开反复的拉锯战。

战争在2022年的3-4月份十分密集,随后有所缓和。并于5月下旬再次升级。

2022年5月24日,俄罗斯军队占领了斯维特洛达尔斯克市。6月20日,根据报道,俄军继续加强对北顿涅茨克的控制,并占领了城市周围的定居点。7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声称利西昌斯克市已被俄罗斯军队占领。7月4日,英国【卫报】报道称,俄军将继续从卢甘斯克州出发,进攻顿涅茨克州的斯洛维尼亚斯克市和巴赫穆特市。

2022年7月8日,维塔利·甘切夫(Vitaly Ganchev)声称,哈尔科夫是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计划通过全民投票将哈尔科夫并入俄罗斯联邦。维塔利·甘切夫是乌克兰哈尔科夫州人,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投靠俄罗斯,被乌克兰称为「叛徒」。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此人担任卢甘斯克政府的重要领导人。此事随后引发了更广泛的争论。

俄乌战争的东部战线情况

总之俄军在东部战线上取得了相对有效的进展,其占领面积从卢甘斯克和顿涅兹克部分扩展到哈尔科夫部分。

3. 南部战线

除东部战线外,俄军在南部战线也有所突破。其南部战线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南部占领区,并与东部战区相联系,形成东部-南部相连接的一体战线。

南部战线的主要战场

俄军南部战线的根据地是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罗斯托夫州。2022年2月24日,俄军控制了北克里米亚运河。2月26日,俄军围攻马里乌波尔,并向东移动,使战线连接到俄方控制的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海军开始对马里乌波尔以西70公里的亚速海海岸发动两栖攻击。3月1日,俄罗斯军队袭击了梅利托波尔和附近的城市。3月2日,俄军在赫尔松战役中取得胜利,这也是俄军在攻入乌克兰境内后占领的第一座重要城市。

随后,俄军重点进攻马里乌波尔。3月14日,马里乌波尔遭受俄方的导弹袭击,俄方轰炸基本摧毁了该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3月18日,马里乌波尔已被俄军完全包围,战斗蔓延至市中心。在马里乌波尔抵抗俄军的便是著名的亚速旅。3月24日,俄罗斯军队进入马里乌波尔市中心。

4月3日,俄军从北部战线撤退后,进一步扩大了对乌克兰南部的进攻,对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和扎波罗热进行了轰炸。4月8日,俄罗斯导弹袭击了克拉马托尔斯克市的火车站。4月10日,导弹摧毁了第聂伯罗国际机场。4月11日,俄军部分机械化部队从哈尔科夫向南部署到伊齐乌姆,企图将东北战线的部队向南部署,与南方战线相联系。4月13日,俄罗斯军队加强了对马里乌波尔亚佐夫斯塔尔钢铁厂以及留守在那里的乌克兰国防军和亚速旅的攻击。4月18日,马里乌波尔的大部分被俄罗斯军队占领,俄罗斯南部战线与东部战线相连接。

5月10日,乌军开始采取军事行动,同敖德萨附近的俄军交火,并组织南部战线的抵抗。由于马里乌波尔的陷落,俄军东、南两条互相联系,而俄军的重心显然放在东部战线。5月22日开始,东部战线的交火再次加紧。

7月初,俄军在南边占领扎波罗热核电站。期间围绕该核电站发生了多起爆炸。社会各界高度警惕核泄漏的风险。8月19日,马克龙和普京通电话,就核电站事宜展开协商,力图避免核事故发生。

南部战线的战况变化

俄军在南部战线自2月底至8月的进攻比较顺利,尤其是马里乌波尔一战,俄军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俘虏了亚速旅多达1000多人,包括亚速旅的主要领导人。俄军基本实现了东部战线与南部战线相连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向北推进。

4. 总结

俄乌战争的第一阶段真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一贯以强大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中、甚至被认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击溃乌军的俄罗斯,竟然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仅仅取得了部分战果,甚至在北部战线基本失败。作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在这一刻被揭开了虚弱的面纱。它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强大。但是俄军依然较为强大,乌军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直接与俄军抗衡。

从俄军进攻的方向来看,俄军战略目的模糊。北、东、南三线作战,在前期未突出作战重点,战事不利是必然的。5月份俄军调整战线,在南方和东方取得突破后,东南两线相连,基本达到了战略目标。

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入侵的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大量依靠欧美的军援。乌克兰的武器装备水平、武器库的储备均远不及俄罗斯。通过欧美等方面持续不断的军援,乌军补充并更新了武器装备,并为接下来第二阶段的反攻提供了物质条件。二是依靠人民战争。自2014年内战爆发后,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思潮快速崛起。在过去,乌克兰还与俄罗斯在历史和民族感情上有诸多渊源与联系,这一层关系为俄乌之间披上了一层含情脉脉的面纱。然而,顿巴斯战争极大地激起了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思潮,亚速营的产生可以视为其中的一股极端。2022年的俄乌战争更是将这一思潮推向顶峰。俄罗斯与乌克兰彻底敌对,并作为入侵者出现。乌克兰国内大量平民因此死亡,数百万人作为难民逃离乌克兰,前往中欧、西欧和南欧避难。在俄占区,乌克兰平民袭击俄罗斯军队的事件屡见不鲜。乌克兰资产阶级政府在舆论上不断宣传保家卫国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对乌克兰社会形成一定的组织。实际上,乌克兰政府本身也缺乏对社会的掌控力度。乌克兰平民自发进行松散的反抗活动成为俄乌战争中的一个现象。同时,大量志愿兵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三)战争第二阶段(2022.9-2022.11):乌攻俄守

自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乌克兰方面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反攻,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1. 东部战线:哈尔科夫反攻

哈尔科夫反攻成果

2022年9月6日,乌克兰军队从巴拉克利亚附近开始,在哈尔科夫地区发动突然反攻。9月11日,俄罗斯已从之前占领的哈尔科夫州大部分定居点撤出,包括伊齐乌姆、库皮扬斯克和沃夫昌斯克。到9月18日,俄罗斯军队仅占领了哈尔科夫州奥斯基尔以东的一小片地带。

由于俄军在哈尔科夫州的快速溃败,俄军前线吃力,急需增员。9月21日,普京宣布在俄罗斯进行部分动员。当天,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表示,俄国防部将强制征召30万名预备役士兵入伍。

随着哈尔科夫州的失利,在9月下旬,俄方紧急准备在俄占领区组织公投,并吞并顿涅兹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地区。9月30日,普京在俄罗斯议会两院发表讲话,宣布吞并上述四个地区。

乌军继续向东推进。

2022年10月3日,俄军从尼日切索隆、皮德利曼、尼日尼亚朱拉夫卡、博罗瓦、希基夫卡等地撤离,乌克兰当局重新控制了几乎整个哈尔科夫州。但乌军也暂时失去力量继续向卢甘斯克和顿涅兹克进攻。

2. 南部战线:赫尔松反攻

此前,俄军于3月2日进入赫尔松州。在占领赫尔松州后,俄当局在当地学校中引入俄语课程,将互联网接入俄罗斯,颁发俄罗斯护照,流通卢布,进行其他的占领措施。

2022年7月初,俄军已经基本控制了赫尔松州的95%、扎波罗热州的70%、尼古拉耶夫州的10%。

2022年8月29日,泽连斯基宣布在东南部发动全面反攻。

赫尔松反攻成果

9月12日,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军队已从俄罗斯手中夺回了南部和东部总计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到11月9日,国防部长绍伊古命令俄罗斯军队从第聂伯河西岸及赫尔松市撤离,转移到第聂伯河东岸。11月11日,乌克兰军队进入赫尔松,俄罗斯完成撤军。第聂伯西岸由乌军收复。

俄军丢掉西岸与赫尔松市导致俄罗斯国内的亲战人士的不满。他们批评普京政府的能力,对普京在开战前所许诺的将会在极短时间内结束战斗表达质疑。俄罗斯后方不稳。普京素来以塑造俄罗斯民族主义乃至沙文主义的态度出现,然而此刻也逐渐受到了民族主义的反噬。

3. 总结

在第二阶段,乌军整体呈现出强劲的进攻能力,通过哈尔科夫反攻和赫尔松反攻,部分地收复了失地。但是俄军依然占据乌克兰较多领土。在东线,卢甘斯克与顿涅兹克等俄军占领的核心地区并未受到动摇。在南线,第聂伯河东岸及马里乌波尔等地也在俄军的掌握中。虽然俄军的占领面积缩小,但是东、南两线相互联系的战略布置未被打破,俄军的防守依然坚固。

在乌军进行两轮反攻后,较难再向俄占领区推进,而俄军也暂时缺乏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进攻的能力。11月至12月,冬季来临,双方进入长期的拉锯战中。

(四)战争第三阶段(2022.12-2023.?):僵持阶段

入冬以后,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发起了一场冬季攻势,但这场战役并未掀起太大风浪,攻势陷入停滞,收获有限。

入春以后,俄乌战争再次紧张起来。这次的战场是乌克兰东部的巴赫穆特市。在赫尔松和哈尔科夫失败后,俄军集中优势兵力夺取巴赫穆特市,打破该地区持续半年的僵局。

巴赫穆特市在图中的右下角

巴赫穆特战役的主角是俄罗斯的雇佣军,瓦格纳,其领导人即普里戈任。俄罗斯的正规军及顿涅兹克、卢甘斯克的民间武装作为其支援。

瓦格纳集团虽然是私人雇佣军队,但其势力极其强大。在2022年俄乌战争刚爆发时,其总兵力约不足一万人。由于前线吃紧,俄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动员。瓦格纳也被俄政府准许,在社会上招募雇佣兵,甚至允许其在俄监狱中招募囚犯。大约在2022年年底,瓦格纳雇佣军的兵力增长至约5万人以上。

2022年12月26日,乌克兰方面声称,由于长期的战争,巴赫穆特市60%以上的基础设施遭到损坏或摧毁。2023年1月16日,俄军占领了巴赫穆特市附近的索莱达尔镇,该镇位于巴赫穆特以北20公里处。2月,俄罗斯军队加强了在巴赫穆特以北的攻势;随后,俄方从东部和南部向巴赫穆特市进发。巴赫穆特市面临俄方包围。瓦格纳军队作为巴赫穆特战役的主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3月4日,瓦格纳集团负责人普里戈任表示,除了一条道路仍由乌克兰军方控制外,巴赫穆特市已被俄方掌控。3月7日,难以继续坚守的乌军从巴赫穆特地区撤退。3月11日,英国国防部声称,瓦格纳在巴赫穆特市战况惨烈,损失较大。3月26日,瓦格纳集团军队声称已完全占领巴赫穆特的阿佐姆工厂。该工厂对阿赫穆特巷战来说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到5月初,瓦格纳雇佣军基本占领巴赫穆特市。

巴赫穆特战役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发生的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战争历程长、各方损失大。普里戈任声称,瓦格纳自春季以来在该场战役中损失了约两万人。有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该场战役激烈程度之高,可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

自2022年12月开始,据估算,俄乌双方每天都有数百名士兵伤亡。

2023年3月6日,北约发布评估意见认为,战亡的俄方士兵数量是乌克兰的5倍,而乌克兰政府则声称俄罗斯损失的士兵数量可能是乌克兰方面的7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3月29日出席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会议时对巴赫穆特战役发表意见,将俄军的伤亡情况成为「屠杀」。5月1日,白宫发言人约翰·柯比声称,仅在过去的五个月里,俄军的伤亡人数大约有10万左右,其中死亡2万。主要的损失来自于瓦格纳集团。

而俄国防部则对此坚决反驳。

乌克兰方面,俄国防部认为乌军在2022年9月以前已经伤亡大约10万人左右,这一数字是俄军的十倍。经过巴赫穆特战役后,乌军的伤亡人数只会更高。根据美国一些来源的估算,截止2023年8月,乌军的总伤亡人数可能在20万左右,其中死亡七万,受伤十余万人。

俄军与乌军均未公开自己截止当前的伤亡人数。而社会各界的估算漫天飞舞。俄军对乌军的伤亡数字估算会偏大一些,反过来,西方对俄军的上午数字估算也是这样。伤亡人数的多寡成为了两个阵营的宣传武器。

事实上,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都绝不可能真正掌握确切的伤亡数字。战争每天都在改变,失踪、死亡等等各种偶然事件层出不穷。谁都难以得到确切的数字,只能有估算的数字。以至于人员伤亡究竟是归咎于战争,还是「新冠疫情」,都说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俄罗斯内的一些媒体的说法,2022年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的成年男子遗产继承纠纷案件增加了2-3万件,2023年5月巴赫穆特战役结束后进一步增加至大约4-5万件。这个数据可能是一个「另类」的参考数字。但最终如何终不可知。一方面需要等到战争结束后的长期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人口总数的变化,进行侧面验证。

关于巴赫穆特战役的意义,社会各级颇有争论。毕竟巴赫穆特市本身并非是战略价值极大的城市,在该战役中投入如此巨大的兵力,形成如此大的损失,作用有限。即便俄军暂时取得了巴赫穆特战役的惨胜,也并未对整个俄乌战局形成逆转性的优势。且在6月24日瓦格纳兵变事件发生后,俄军在巴赫穆特市再次形成劣势。也有人认为,巴赫穆特战役是瓦格纳的垫脚石。普里戈任及瓦格纳其他领导人可以借取得巴赫穆特市的胜利而活的更多的政治地位。瓦格纳士兵成为了普里戈任及瓦格纳高层的工具。也有人认为巴赫穆特市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其位于几个公路的交叉点,有利于俄军深入腹地作战。且巴赫穆特战役对于维护俄军的威严、重振俄军士气,并拓展更大的战局有利。

由于在今年6月初,瓦格纳军队逐渐从巴赫穆特市撤离,俄军接防。6月5日,乌军展开对巴赫穆特市的反攻,俄军变成了防守方。7月4日,乌军在巴赫穆特市以南地区取得进展,并进入巴赫穆特市西侧。俄军遭到乌军围困。自7月至我写作本文的8月底,乌克兰方面仍在围困巴赫穆特方面的俄军。

东部战线中,除了巴赫穆特战役外,俄军在库皮扬斯克附近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双方在卢甘斯克与顿涅兹克北部同哈尔科夫交界地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在南线,经过巴赫穆特的艰难战役后,乌军于今年6月在顿涅兹克与扎波罗热交界处发动反攻。此前,乌军与俄军已在此处反复拉锯。而南部的俄军战斗力较强,军队协调,乌军则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伤亡。从6月至8月,乌军一直试图在第聂伯河东岸获得突破。双方在此处也进入拉锯模式。

从2023年春季至今,拉锯战成为俄乌战争的主题。双方均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能力。俄乌战场成为一场消耗战。

(五)总结

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已有一年半,整个战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俄攻乌守,俄军在东部和南部占领了乌克兰大面积领土。乌军取得了北部战线的胜利。虽然俄军在前期战略目标不明,但乌军依然无法抵抗俄军的攻势。

第二阶段是乌攻俄守,乌克兰在2022年秋季组织了哈尔科夫反攻和赫尔松反攻,分别夺去了哈尔科夫州大部分和第聂伯河西岸,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俄军前线吃紧,不得不在2022年9月开始征兵。

第三阶段是僵持阶段。这一阶段会持续较长时间。获得西方援助的乌军逐渐弥补了装备劣势。乌军与俄军在2023年春季就巴赫穆特展开激战。最终俄军惨胜,占领巴赫穆特市。随后瓦格纳撤军补给。乌军再次反攻。乌军与乌军在东线战场与南线战场持续僵持。双方你来我往,战斗焦灼,但均无优势彻底战胜对方。暂时看来,战局将会继续在当前战线上僵持下去。

如今,战争成为了消耗战。乌克兰方面是否还能持续不断地获得西方援助,俄罗斯方面是否能够继续支撑前线战争消耗,这将决定俄乌战争最终的走势。

以俄罗斯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欧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乌克兰的领土上进行角逐,而乌克兰大地成为了废墟。这场战争将深刻改变整个世界的局势。俄罗斯与欧盟的社会经济均因此遭受重大改变。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将以政治、经济、军事、舆论等各种手段表现出来。

斗争不是平衡的,而是不平衡的。因此,僵持不是永久的,而仅仅是暂时的。

第二篇:亚速营是何方神圣

普京在发动俄乌战争时声称,俄罗斯方面的政治目标有二,一是使乌克兰在欧美与俄罗斯之间政治中立化,二是使乌克兰「去纳粹化」。「去纳粹化」这一口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以「亚速营」为代表的乌克兰军事组织或政治组织。

在2014年至2022年的八到九年间,亚速营作为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纳粹化」标签的主要目标,经常性地登上俄罗斯的舆论媒体中。亚速营士兵行为极端、充满仇恨与暴力、极端排俄且极端民族主义、甚至出现了大量茹毛饮血的猎奇行为。一时间,亚速营的种种形象已经成为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描述乌克兰的替代品。俄民众对乌克兰的反感也随之上升。亚速营成为乌克兰的一个当代的符号。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亚速营的历史及其所起的作用时,我们会发现,亚速营作为一种极右翼的文化现象、意识形态潮流,在舆论场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在战场上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看,亚速营不是一支战斗部队,而是一支宣传部队。同时,亚速营的领导阶层在其存续期间借舆论宣传捞取了大量的政治资本,成为乌克兰右翼的重要人物。亚速营则从志愿兵组织演变为统治者们的政治投机工具。

(一)亚速营的历史

亚速营早在2014年便已经成立,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再次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亚速营最初仅仅是一支「志愿兵」组织。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爆发后,亲俄政客亚努科维奇下台并逃亡俄罗斯,乌克兰政坛发生巨变。为保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利益,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默许乌东发生分裂主义骚乱。而哈尔科夫便是乌东三州之一。

在乌克兰东部,亲俄群众及政客不满乌克兰在野党以「政变」形式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并全面导向欧美,于是在乌克兰东部举行游行、公投,企图独立。乌克兰东部社会局势动荡。在此期间,亲政府的乌克兰志愿者被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准军事组织」,在哈尔科夫市巡逻,维持社会秩序,并与亲俄势力对抗。

这支志愿兵组织便是亚速营的前身。其领导者是安德烈·比列茨基 (Andriy Biletsky) 。

安德烈·比列茨基

比列茨基是哈尔科夫人,1979年出生,2001年大学毕业。比列茨基大学毕业时正值社会各界掀起「反库奇马运动」之时。当时的政坛明星尤先科、季莫申科先后下台,他们在社会中组织力量反对时任总统库奇马。比列茨基带着偏右翼的意识形态加入了反政府的政治活动,并由此被捕。比列茨基是一个政治投机客,他先后参加了多个右翼政党活动,在27岁时就积极参选乌克兰议员,然而以失败告终。

2013年底至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爆发,比列茨基积极参与此次政治事件,并逐渐成为乌东地区重要的右翼政客。在亚努科维奇倒台、乌克兰内战爆发之际,嗅到机遇的比列茨基挺身而出,在其家乡哈尔科夫市组织志愿者,以黑色服饰为标志,也被称作「黑人军团」。志愿者组织游行和巡逻,与亲俄群众发生冲突。

2014年4月,乌克兰内战爆发,顿巴斯地区发生交火,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失当、装备不足、士气低下,接连战败,难以对抗亲俄武装。地区局势升级。

2014年4月13日,乌克兰内政部宣布,为了应对危急的社会局势,政府将从群众中组织一万人以上的民兵武装。比列茨基所领导的该志愿兵武装正式成立。 随后,由于哈尔科夫市的局势相对缓和,该组织从乌东地区被部署到乌克兰南部,濒临亚速海的别尔江斯克。

别尔江斯克,濒临亚速海,东北部即马里乌波尔

比列茨基和亚速营背后的资助者是乌克兰著名资本家科洛莫伊斯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台的乌克兰新任总统泽连斯基,也曾是科洛莫伊斯基旗下电视台的演员。科洛莫伊斯基拥有乌克兰最大的银行,普里瓦特银行。其本人在乌克兰势力非凡。

这倒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以新纳粹主义闻名的亚速营,其背后的金主科洛莫伊斯基却是个犹太人。事实上,比列茨基的新纳粹主义信仰是假,捞取政治资本是真。

2014年5月5日,比列茨基所组建的该支民兵武装取得番号,我们俗称为亚速营。比列茨基也就成为了亚速营的创始人兼第一任指挥官。

随后,亚速营被投入到乌克兰南部的战场上,同亲俄武装展开激战。2014年6月13日,比列茨基率领他的部队取得了马里乌波尔战役的胜利。比列茨基的威望也随之提升。

2014年6月,乌克兰政府方面给予亚速营的人员编制为400人。亚速营在乌克兰内战期间人数一直不多,仅能维持「连」到「营」级这个编制的人数。

在2014年8月至9月,亚速营转战乌克兰南部和东部,战果不俗。亚速营也因此逐渐知名。

2014年9月,亚速营进行重组,由「营级」升格为「团级」。亚速营士兵拿着寡头科洛莫伊斯基和乌克兰政府方面的两份薪资,待遇很好。

在亚速营高层的运作下,亚速营的意识形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新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通过互联网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2014年10月26日,比列茨基作为亚速团的指挥官,参与乌克兰议会选举,以不错的声望当选议员。亚速团的另一成员奥列格·彼得连科也借势当选议员。亚速团副指挥官瓦季姆·特罗扬成为基辅州警察局局长。亚速团的核心层获得了政治回报。当选议员后,比列茨基便离开了亚速团。自此,亚速团的「比列茨基时代」结束了。但是亚速团依然在极右翼的思潮下前进。

2014年11月11日,亚速团正式被编入乌克兰国民警卫队,被称为「3057军事单位」,或「亚速特别作战部队」,并继续在马里乌波尔前线同亲俄武装展开拉锯战。

2015年8月,亚速团从前线撤离修整。在休整期间,亚速团组织各种活动,包括青训营、讲座等,组织阅兵,并在各种亲俄武装交火地带出现。

从2014年至2015年,大量新闻报道陆续报到了亚速营在乌东地区针对亲俄群众实施的屠杀。具体数字从数百到数万不等。亚速营成为极端主义的在现实的物质载体,世界各地排斥亚速营及其意识形态宣传亦非空穴来风。

到2017年,亚速团的规模估计有2500人。

由于乌克兰内战逐渐降温,亚速团在战场上的表现较少,直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前,在这个空档期,亚速团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形成了其所属的极右翼意识形态潮流。

(二)亚速运动的活动与本质

在这个阶段,亚速营越来越具有争议。

一方面,亚速团以其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保护乌克兰居民的行动赢得乌克兰民众的部分认可,且符合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打击亲俄武装、从事代理人战争的意图;另一方面,亚速团以乖张而不受约束的军纪、猎奇的行为、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国际舆论中引起争论。

在美国政坛上,就是否支援、训练亚速团士兵,美国国会展开激烈辩论。亚速团的战斗固然符合西方在乌克兰的利益,但西方也担心纳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不可控制的力量,从而反噬在西方统治秩序本身。政治上的争议更加拔高了亚速团在舆论场上的知名度。

虽然比列茨基在2014年10月离开了亚速团,并在2016年离开了乌克兰国民警卫队,但是他仍然在积极利用亚速团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红利。比列茨基在社会上组织亚速民间运动,团结乌克兰议会中的极右翼势力,并同欧美其他极右翼政治组织取得联系。这一活动被称为「亚速运动(Azov Movement)」。

2016年,比列茨基以亚速团退伍老兵和其它亚速组织,组织了政党「国民军团(National Crops, 或翻译为民族兵团、国家军团)」。该党有模仿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倾向,从而提出了自己施政纲领,即强化政权对社会和经济的控制。在外交上,该党一面要求与俄罗斯彻底清切断一切联系,另一面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与欧盟。

比列茨基运作该党与其他右翼党派组织了极右翼政治联盟,但在2019年的大选中一败涂地。

2019年,因为以亚速营这一军事组织为核心的「亚速运动」和极右翼思潮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Facebook依据其管理规定限制了「亚速运动」的相关舆论活动。由于政治和舆论场上的双重挤压,亚速运动随后发生内讧,影响式微。

虽然比列茨基身处亚速团之外,但依旧和亚速团的指挥官等高层领导保持联系,力图施加自己的影响,形成军队与政治的联动关系。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比列茨基与亚速营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把亚速团称为纳粹主义军事组织,其实不是很准确。该团的士兵来源成分复杂,有纳粹分子,有极右翼但并不支持纳粹的人,有前囚犯,有投机分子。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实际上不懂什么是纳粹主义或新纳粹主义;有的人并不信仰纳粹主义,仅仅觉得这很「酷」,另类,而且独特;有的人猎奇,喜欢血腥暴力、性犯罪、虐待等。也有的人仅仅是普通士兵,或是有失业群众。但这并不影响亚速军事组织的高层及政客们利用该组织以攫取影响力和政治资源。

亚速团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投机工具。比列茨基等人利用它起势,在乌克兰谋求政治地位;普京利用它宣传反纳粹主义意识形态,鼓动俄民众反乌;西方极右翼政客利用亚速运动潮流在国内培植右翼势力;乌克兰政府利用亚速营宣传民族主义思潮,对抗俄罗斯入侵;西方帝国主义者们利用它执行代理人战争。

各方势力繁纷复杂,不一而足。

(三)亚速营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亚速团重新受到关注。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普京执政集团在俄罗斯内部开足马力,将亚速营的社会形象加以宣传,成功鼓动起俄国民对乌克兰去纳粹化的支持,对俄乌战争的支持。

亚速团在战争期间主要守备于乌克兰南方的马里乌波尔。在南部战线上,马里乌波尔成为焦点,而亚速团则被寄予厚望。

2022年3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亚速团在马里乌波尔的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Denys Prokopenko)授予「乌克兰英雄」称号。普罗科彭科也是乌克兰武装部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军官。

虽然亚速团作为一个「象征」被西方社会和乌克兰政府加以宣扬,但亚速团本身的军事战斗力并不强大,甚至可以说无足轻重。它的舆论影响力远远大于它在战场上的表现。

2022年5月,在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亚速团主力被俄军俘虏,总人数大约有1000人。5月17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困守亚速钢铁厂的亚速营已无条件投降。5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过去24小时内有771名亚速营武装分子从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走出投降。3天以来,亚速钢铁厂累计已有1730名武装分子投降,其中包括80名伤员。自此,亚速团或称亚速旅遭打了毁灭性打击,主力损失殆尽。而在各地的其他零散支部则影响较小。

2022年6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在16日俄罗斯空军使用高精度导弹摧毁了位于哈尔科夫州的「亚速营」指挥部,以及两个乌克兰武器库和10个火炮阵地。

2022年9月22日,乌克兰方面将亲俄的乌克兰寡头维克多·梅德韦丘克(Viktor Medvedchuk,此人与普京素有交情)和55名俄罗斯战俘移交给俄罗斯方面,以换回大约200多名乌克兰战俘,其中包括188名亚速团成员。在该188人中,就有亚速团的将领,丹尼斯·普罗科彭科(Denys Prokopenko)、斯维亚托斯拉夫·帕拉马尔(Sviatoslav Palamar)和其他主要指挥官。俄乌双方同意,亚速团的五名领导人将被留在土耳其,直到战争结束。

就在这次换俘前一天,2022年9月21日,俄政府刚通过法令,开始对国内进行部分动员,征兵30余万人。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军方在2022年8-10月份举行的两次大规模反攻使俄罗斯在前线受到较大伤亡。俄军的换俘行动和征兵行动本身是缓和前方战场、增强后方实力的调整措施。

然而,这次「交换俘虏」的行动引起了俄罗斯国内的强硬派和战争支持者的争议。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政府宣称将在俄罗斯国内对这些亚速团战俘进行公开审判,绝对不会将之移交出去。对亚速团的重点宣传是俄执政集团动员国内民族主义和亲战情绪的重要手段。当前线作战不利时,俄执政集团也遭到了极端情绪的反噬。

2022年10月乌克兰反攻结束后,俄乌双方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进入2023年3月,俄乌双方在南部战线和东部战线上进行规模巨大的消耗战,尤以东部战场上的「巴赫穆特战役」为要。俄军的主力瓦格纳在此以巨大代价攻取巴赫穆特市。随后俄官方高层内部内讧发生,2023年6月24日,瓦格纳兵变事件发生。

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亚速团的力量已经为残酷的战争所检验,它仅仅是前线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战斗单位,对局势并不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亚速营的宣传和热点也就渐渐过去。

但是,极右翼的社会热潮并不因此结束。

(四)俄罗斯瓦格纳与乌克兰亚速营的异同

乌克兰有著名的亚速营,俄罗斯有著名的瓦格纳。两者皆有其特殊性,在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在兵力上,瓦格纳在2023年3月时有士兵5-8万人,主要成员是雇佣兵和囚犯。很那难说瓦格纳士兵有什么意识形态信仰,可能以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挣钱)为核心;而亚速团仅有千余人,其成员鱼龙混杂,就像我们前边所述的,有纳粹分子,有非纳粹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有囚犯,有极端派,有普通士兵,因失业而入伍的志愿兵,也有普通的爱国主义者,有投机客等等。

在战争上,瓦格纳在俄军东线属于俄军主力,并在巴赫穆特战役中付出巨大代价拿下该城市;而亚速团仅仅是乌军南线上的一个战斗单位,并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被俄军俘虏。

在政治上,瓦格纳的领导人普里戈任在俄政坛上影响巨大,乃至成为一支势力,与俄国防部对抗;而亚速团在政治上的代表——比列茨基——仅是乌克兰政坛的一个中小量级的角色。

因此,在政治-军事影响力中,乌克兰的「亚速团」与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如果说瓦格纳与亚速团有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它们都对本国政府及国防部有一定的分歧和利益冲突。

瓦格纳在今年年初同乌克兰政府军围绕巴赫穆特市展开了激烈争夺战。今年5月初,瓦格纳基本占领巴赫穆特,同时被爆料损失惨重。5月2日,普里戈任抱怨弹药短缺。由于弹药不足,瓦格纳宣称将于5月10日从巴赫穆特撤军。普里戈任以此为手段向俄国防部施加压力,形成严重的政治后果。随后,普里戈任在Telegram中发布视频。他满嘴脏话指责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和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向瓦格纳提供的弹药比所需数量少了70%。双方关于军需物品、战术配合等问题矛盾巨大。5月18日,瓦格纳集团负责人普里戈任表示,俄罗斯正规军已撤至城市以北570米处,这一行动暴露了瓦格纳的侧翼。瓦格纳处于被乌军袭击的不利境地。瓦格纳与俄军配合出现较大问题。

6月10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国防部已下令,在当月底前国防部将与非官方的所有武装力量签合同,实际上是针对瓦格纳,控制瓦格纳。6月11日,普里戈任表示瓦格纳不会与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任何合同。双方矛盾升级到顶点。

6月24日,普里戈任率领部分瓦格纳士兵发动兵变,并向莫斯科进发。两天后莫斯科方面与普里戈任达成妥协。兵变结束。但是普里戈任与国防部的矛盾并未解决。普里戈任被允许以白俄罗斯为基地,向非洲发展军事利益。8月23日,普里戈任飞机失事而死亡。

瓦格纳在战争中同国防部的矛盾螺旋上升,成为2023年俄乌战争中的焦点事件。

在乌克兰亚速团这一方面,2022年3-4月间,由于亚速团在马里乌波尔战场上受到包围,岌岌可危。此时正处于俄乌战争的第一阶段,俄罗斯力量强大,尚未接收到西方支援的乌军实力弱小。俄攻乌守下,乌军很快丢失了南方大量领土。亚速营孤守马里乌波尔钢铁厂无人救援。此事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引发了一场游行示威,支持亚速团的群众对乌克兰政客的妥协、腐败、无能、畏缩等提出强烈控诉,并指责乌克兰政府后勤力量无能。这与瓦格纳指责俄国防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该场游行中,亚速团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的妻子也带头参加。

然而,瓦格纳面对的是普京、绍伊古等人,而亚速团面对的是泽连斯基政府。瓦格纳实力强大,且与国防部的矛盾已经极端激烈;亚速团仅仅被乌克兰政府塑造成抗击俄军入侵的政治形象,本身没有与政府对抗的实力。瓦格纳的政治领袖普里戈任与俄执政当局矛盾尖锐,有实力威胁俄政坛安稳;而亚速团的政治代表比列茨基则是乌克兰政局的组成部分,政治影响力有限。

这一切都导致了最终不同的结果:瓦格纳的领袖普里戈任离奇死亡,瓦格纳彻底被普京集团收编;亚速团继续成为乌克兰抗击俄军入侵的象征,被俘虏的亚速团指挥官经俄乌俘虏交换后被安置在土耳其,2023年7月泽连斯基前去土耳其将这批指挥官迎回乌克兰。

(五)总结

作为一支军队,亚速团仅仅是俄乌战线上一支不甚起眼的作战单位,它不能影响俄乌战局的具体走势,不具备决定性的军事力量。在政治上,亚速团被塑造为抗击俄罗斯入侵的政治形象,亚速团的指挥官、前指挥官等高层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相当的政治资本;在舆论上,亚速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右翼思潮,且借其在俄乌战争的所发挥的作用获得了「部分」合法性外衣。它成为整个世界范围内极端思潮发展蔓延的一个侧面,做出了不少惨绝人寰的行径。

正如我们前文所述的那样,在政治上,亚速团成为各方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投机的工具。亚速武装的前指挥官比列茨基等人利用它起势,在乌克兰谋求政治地位;普京等俄罗斯执政集团利用它在俄罗斯境内宣传反纳粹主义意识形态,鼓动俄民众反乌和支持战争;西方极右翼政客利用亚速运动潮流在国内培植右翼势力;乌克兰政府利用亚速营宣传民族主义思潮,对抗俄罗斯入侵;西方帝国主义者们支持并利用它在乌克兰境内,与俄罗斯进行执行代理人战争。

总而言之,亚速营是帝国主义国家们在国际社会上进行帝国主义竞争时所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在它们的蹂躏下,乌克兰境内的无产者陷入了哀嚎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篇:北溪管道究竟是被谁所炸

北溪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是铺设于波罗的海海底的离岸天然气管道项目,共有两条线:北溪1号和北溪2号。北溪1号早在2011年便铺设完毕,随后投入使用。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跨越波罗的海向德国输入天然气,而德国作为管线的终点,再由之向整个欧洲大陆输送天然气。

北溪2号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才开始规划,基本沿用北溪1号的线路。因此,我们在图中可以看到,北溪1号与2号基本平行。2021年9月,北溪2号刚建设完毕,但尚未投入使用。5个月后,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北溪2号便彻底停止使用。

北溪管道在海底的模样

2022年9月26日前后,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大量甲烷在波罗的海泄露。这不仅是严重的环境事件,更是严重的政治事件。该事件深刻影响了未来俄欧关系的走向。然而最严重的并不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北溪管道被炸深刻改变了美国与欧盟尤其是与德国的关系。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变化。

北溪管道被美国所炸或由其指使所炸,本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正是由于社会上的不少人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帝国主义竞争的无知,他们将重大的「政治斗争」降低为狭窄的「侦探故事」,似乎希望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这个最不为人所明知的「凶手」。而不是从深刻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出发,从帝国主义国际竞争的变化出发,探寻每一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

列宁在1914年5月3日的【再论政治危机】中说:

任何政治危机,不管其结局如何,都会带来好处,这是因为它能使隐蔽的事物变为明显的事物,暴露政治上起作用的力量,揭穿各种欺骗和自我欺骗以及空谈和幻影,明显地展示事物的真相,并且可以说是强迫印入人们的头脑。

在今天,琢磨出某支神秘的军事力量是怎样避开雷达等侦测,怎样在不同势力之间串联,怎样潜入海底,怎样实施爆破,怎样逃离特定水域等等,毫无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各方政治力量在北溪管道爆炸前如何处理互相的关系,在北溪管道爆炸后又将会走向怎样新的政治格局中。

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是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而每一次政治危机都将加剧这一不平衡的关系。这是就是斗争的艺术。

(一)北溪一号的建设

北溪海底管道的建设根源于西欧尤其是德国的经济需要,以及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德国与俄罗斯在工业与能源的发展上恰当地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德国本国能源相对匮乏,且在国内绿党及环保运动崛起后,更加依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俄罗斯是距离德国较近的天然气出口大国。双方高度吻合的上下游经济联系塑造了长期的政治友好关系。

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政治友好或政治敌视。一切政治的、上层建筑的关系都根植于底层的经济的深刻联系。

早在1995年,俄罗斯便与德国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俄罗斯每年向德国输入天然气208 亿立方米。1998年,双方进一步签订了新的天然气合同,约定俄罗斯需在未来的2008年至2020年间每年增加输气 120 亿立方米。

然而,此时的输气管道仍然走的是陆路。从俄罗斯出发,途径乌克兰、波兰的等中间国家,进入德国。两国不但可以收取中间过路费用,且管道的安全也掌握在两国手中。一旦俄罗斯与波兰、乌克兰安全形势恶化,则输气管道随时会受到影响。

这构成俄罗斯与德国协商铺设海底管道的政治考量。

2005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同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签订了联合建设北欧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合同。北溪一号步入规划阶段。该管道能使俄罗斯每年直接向德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不断升温,甚至在经济上互相交叉。

2005年,德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协议,北溪1号正式提上日程。

在2006年和2009年,乌克兰与俄罗斯曾在天然气管道的过境费用上发生严重争端,俄罗斯两次关闭了途径乌克兰而运输向西欧、中欧等地区的天然气运输阀门。时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是亲西方的政客,其在任期间与俄罗斯对抗明显。双方在过境费用上的争端是表面,两国政治争端和势力范围划分的争端是根本。俄罗斯借切断天然气运输线向欧盟施压。两次「断气」事件都发生在冬季,极大地扰乱了欧盟的生产和生活,倒逼欧盟施压乌克兰向俄罗斯妥协。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俄罗斯有意与德国协商绕过乌克兰而直接向其输气。

经过大约5年的拉扯,2010年北溪1号项目获得了沿线所有国家的许可,摆平了相关国家的政治压力,并开始施工。海底管道的铺设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2011年5月北溪1号便建成,其中第一条管线于2011年11月开通,第二条管线2012年10月开通。

北溪1号

北溪1号起于俄罗斯西北部靠近芬兰的维堡,终点在德国的卢布明,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天然气管道。除了俄罗斯与德国外,法国、荷兰等也参与其中。

俄罗斯输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穿过乌克兰的多条陆路管道;第二部分是陆路管道亚马尔线,从俄罗斯出发,途径白俄罗斯,终点位于波兰和德国;第三部分是海上管道北溪1号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北溪2号。2011 年北溪1号建成通气后,该管道逐渐成为了俄罗斯向西欧输送天然气的关键线路,输气量逐年上升。

北溪1号输气情况

在2018年后期,北溪1号天然气输送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出口至西欧天然气总量的 40%,在2018年开始超负荷运转。

北溪1号项目建成后为德国的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在2014年后乌克兰危机爆发时,途径乌克兰的陆路运输管线受到严重威胁,德国更加依赖海上管线。在俄乌与俄美关系紧张之际,北溪1号的重大经济作用凸显出来。这也造就了德国与美国、波兰、乌克兰等国的政治分歧。

北溪1号的成功不是技术上的成功,而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造就了德国积极与俄罗斯接触并力图保证德俄关系稳定的重要经济根源。默克尔任德国总理的2005年-2021年正是德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时期,也是德国工业稳定发展的时期。北溪1号以及日后的北溪2号是默克尔的重要政绩,也是默克尔强化与普京之间往来联系的现实基础。

(二)北溪二号的建设

由于北溪1号的成功,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二年,即2012年,北溪1号的联合运营公司就启动了增加北溪1号管道建设的评估工作,并得出结论,扩建增建工作在经济上、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北溪2号」。

但此时俄罗斯对北溪2号的建设并无明确的态度,毕竟乌克兰的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相对亲俄,俄罗斯暂时不担心途径乌克兰的陆路管道的安危。直至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

2014年乌克兰爆发广场革命,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乌克兰全面导向西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默许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势力进行分离主义活动。俄乌关系降到冰点。从俄罗斯到德国的陆路运输管道受到严重威胁。而北溪1号还无法代替其他管线的输气工作。扩大海上管线输气业务迫在眉睫。

同时,俄罗斯也希望借能源问题进一步与欧盟捆绑,深化与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能源关系,并借之对欧盟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在2014年俄乌关系、俄美关系下降的同时,西方强化对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困顿。

俄罗斯GDP增速

同时,全球能源价格也经历了大幅下降。

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天然气期货价格走势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产业。在经济制裁和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更加需要扩大能源出口,以弥补经济损失。北溪2号管道的修建就具有了更加急切的经济需要。

2015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开始磋商北溪2号的修建工作。2015年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将与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6家能源公司合作,组建项目公司,投资修建北溪2号。9月,项目公司建立,各方草签了股东协议。

北溪2号工作的开展立即遭到了东欧多国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波兰、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015年11月,相关的9个中东欧国家向欧盟提出抗议,坚决反对北溪2号的建立,反对欧盟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也就北溪2号修建问题向欧盟施压。而俄罗斯则宣称将进一步降低陆路管道的输气规模,增加通过海底运输管道(北溪1号、2号)及土耳其路线的输气量。

由于美国的施压和中东欧多国的压力,北溪2号建设的参与方逐渐退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反而成了北溪2号项目公司的唯一股东。然而仅仅依凭俄罗斯方面的经济和技术,无法完成管道建设。

经过多方磋商,在2017年,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以名债实股的形式向北溪2号项目公司投放贷款,并给予技术支持,绕开欧盟内部的规制。

2018年,芬兰、瑞典先后通过了施工运营许可。当年8月,北溪2号在俄罗斯的部分开始动工。而为了安抚乌克兰,德国总理默克尔出面向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承诺,将保证乌克兰当前的天然气过境国的地位。

经过长期交涉,2019年年底,北溪2号过境国的丹麦最终同意在其沿岸铺设管道。北溪2号修建事宜在欧盟内部终于顺利通过。

2020年,从俄罗斯过境土耳其向中南欧输气的「TurkStream」也正式通气。俄罗斯避开东欧争议地区而向中欧、西欧输气的战略布局初步显现成效。

此时,美国政府不得不亲自下场,直接对参与北溪2号建设和运营的各方进行经济制裁。由于美国的干预,项目公司参与方不得不撤离波罗的海的施工海域。北溪2号项目暂停了一年。

2020年年底,美国大选纷争激烈,特朗普政府摇摇欲坠。趁此机会,俄罗斯方面再次开启了北溪2号的建设工作。2021年7月,北溪2号的第一条管线铺设完成。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溪2号建设,临近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美国,与拜登政府交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只要俄罗斯不将天然气用作政治工具以对付乌克兰和东欧国家,美国则不会继续制裁各方。

终于,2021年9月6日,长达1200公里的北溪2号建设完毕。

北溪2号

北溪2号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出发,经过波罗的海,最终抵达德国。线路安排基本与北溪1号保持一致。该管线预计未来可向德国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俄罗斯输往德国的天然气数量将会翻倍。

2021年年底,德国政府换届,默克尔卸任,朔尔茨政府上台。相比于默克尔,朔尔茨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外部压力较大,在北溪2号的问题上更加退让。随着俄乌局势在2021年年底与2022年年初日益紧张,北溪2号的输气工作暂停。

2022年2月21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承认顿涅兹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俄乌矛盾一触即发。22日,德国宣布中止北溪2号项目的审核程序。北溪2号将长期停用。

(三)各方对北溪管道的态度

在各方立场上,德国和俄罗斯是坚定支持北溪项目的国家。

由于美国的干预和制裁,2019年底,德国时任外长海科·马斯在推特发文称「欧洲的能源政策是由欧洲决定,不是美国。德国拒绝任何外部干预和区域外制裁」。2020年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德国绝不是美国的第51个州,德国将会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并将坚持推进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如果在一切事物上都受制于美国,则没有什么欧洲主权可言。德国外长的发言本身也反映出美国与欧盟,尤其是与德国的利益分歧。欧美阵营内部绝非铁板一块,相反,暗流涌动。

由于美国对参与北溪项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制裁,德国遭到了美国的压制。德国政界批评美国在干预德国内政。相比于德国,法国的态度则更加温和。因为法国有相对充足的核电供应,其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不如德国。经济利益决定了法国不会在北溪项目上与美国强对抗。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政治利益。

然而,在默克尔卸任后,德国新任政府朔尔茨政府对北溪项目也更加缓和,不再那么坚定。这与朔尔茨政府的组成也有关系。朔尔茨政府本身是由德国绿党、社民党、自民党组合而成。其中,绿党与社民党对北溪项目批评有加。德国现任政府内部的利益交错限制了朔尔茨在北溪问题上的发挥。一切政治行动都根植于内部的利益关系。

乌克兰以及东欧多国是反对北溪项目的主力。乌克兰反对北溪项目非常容易理解。乌克兰本身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西欧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的中转国。北溪项目绕过乌克兰,本身威胁了乌克兰中转国地位,也就威胁了乌克兰在俄欧之间的重要战略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点点过境费的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安全问题。东欧其他国家的考虑与乌克兰类似,尤其是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它们担心一旦北溪项目落地,西欧的主要国家,德国、法国,在能源问题上与俄罗斯强绑定,俄罗斯会拥有对欧盟更大的影响力。欧盟也会在众多事务上选择向俄罗斯妥协或合作。而夹在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几国将成为大国利益下的牺牲品。当俄罗斯向这些国家提出政治与经济诉求时,德法难以保全他们,更愿意把它们当做交易。

与东欧几国相比,美国的利益所在更加隐蔽,也更加重大。第一,美国不愿意看到欧盟与俄罗斯经济联系过与密切,这将动摇美国在欧盟的利益。特朗普政府非常清楚,也非常直接,不搞弯弯绕绕的方式,直接下场制裁德国和俄罗斯的相关公司。一度造成欧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当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着手修复与德国的关系,并在妥协下最终于2021年年底同意北溪2号项目的修建。美国以北溪项目为交易,换取德国在对华立场上与美国保持统一。

然而,这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美国必须反对欧盟与俄罗斯走进,核心是反对德法走进俄罗斯。

从小的方面说,美国在能源市场上与俄罗斯存在竞争关系。美国在本世纪就页岩油、页岩气技术获得巨大突破。美国本身的天然气产量也飞速增长。美国的液态天然气(LNG)出口迅速增长,形成美国本国的利益。美国能源产业以欧盟为重要的海外市场,必然与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产生竞争。从2017年开始,美国对欧盟的LNG出口迅速增长。到2019年,美国对欧天然气出口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16%。北溪2号与美国能源出口利益冲突巨大。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尤其在北溪2号被炸后,欧盟在2022年的秋冬季节大量进口国际市场上的LNG。其主要供应国是卡塔尔和美国。

从大的方面看,抛开小小的能源行业,美国需要坚决反对欧盟与俄罗斯走进。因为欧盟是美国对外资本输出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大量的目的地。美国在欧盟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这要求美国必须有它的政治力量对其海外资本进行保护。而这一政治力量便是「北约」。通过北约,美国实现在欧盟驻有大量军队,这是美国与欧盟进行绑定的最深刻的保障。这一保障起源于冷战。然而,当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飞速变化。俄罗斯不再继承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不再对外进行革命输出,甚至其本国已经无力做到这一点。那么,美国就不能无缘无故在欧盟驻军。失去了驻军的合法性,美国在欧资本也就失去了政治保证。这是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们绝对无法接受的。因此,东欧地区局势紧张和欧盟的战略安全受到威胁就成为留下美军的最好的理由。那么,俄罗斯必须「主动地」或者「被动地」成为威胁西欧安全的因素。在此前,这一因素一直不为美国所控制。德俄关系也因此升温,造就了北溪1号的成功。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乌关系降到冰点。乌克兰的战略价值为美国所重视,俄乌矛盾的螺旋上升成为最好的支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要多久,美国也必须使俄罗斯与欧盟的分歧不断扩大,使两方的共同点不断缩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溪管道受到了美国的制裁,也受到了美国的打击。

更进一步,当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通道被制裁,欧盟大量企业外逃至美国,造就了欧盟的衰退和美国的获益,则是中短期内的附加之喜。

(四)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2022年9月,在俄乌战争前线上,乌军发起了哈尔科夫反攻和赫尔松反攻,在哈尔科夫州和第聂伯河右岸击退俄军,收复了部分失地。而俄军则损失不小。

2022年9月21日,普京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征兵30万人,补充俄前线军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的丹麦、瑞典海域发生巨大爆炸,北溪一号和二号共3条管道爆炸,数十万吨甲烷对外释放,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因甲烷泄露导致的环境灾害。次日,欧洲天然气价格陡升12%。

2022年9月29日,普京发言称北溪管道被破坏是美军所实施的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行为。

随后俄罗斯要求参与对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中,却遭到瑞典的拒绝。

俄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截了当地说道,北溪管道被炸,欧洲与俄罗斯均将蒙受巨大损失,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将会遭到打击。

丹麦方面不愿就谁是幕后肇事者发表意见,但是承认该爆炸由「人为」导致。

更有意思的是波兰。2022年9月27日,即北溪管道被炸的次日,曾任波兰前外长和前国防部部长的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在推特上发文:「谢谢你,美国。」4个小时后,他又在该推文后面补充了其他推文。两天后,即9月29日,西科尔斯基删除了「谢谢你,美国。」这条推文。9月30日,西科尔斯基又删除了后几条推文。

随后,有记者报道称,早在2022年2月,拜登便通过媒体讲到,如果俄罗斯敢发动俄乌战争,那么北溪管道项目将不复存在,美国说到做到。另有美国记者刊文指出,北溪管道爆破事件是由美国指挥实施,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均有所参与。该说法随后遭到了美国政府的严词否认。丹麦调查组和瑞典调查组先后于2022年10月与11月发表调查结论,称爆破事件为人为所致,但未指明是谁。

2023年3月27日,俄罗斯就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形成议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俄罗斯、中国、巴西投票赞成,其余12个国家投票弃权。虽然没有常任理事国投票反对,但是按照安理会规则,必须达到九票才能通过。因此俄罗斯方面的该提案未获安理会通过。

在国际民间舆论上,大多数围观群众认为北溪管道爆炸是由美国所为。

从政府到民间,各方舆论表现正是如此。

(五)总结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仅仅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三方复杂关系下的一个具体事件。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国际政治斗争的具体表现来看,在欧美阵营内部,美国依然掌握着相当的主导权。美国处于欧美阵营的主要矛盾地位。

而在以欧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俄罗斯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中,欧美阵营掌握着主动权,而俄罗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对于美国来说更是如此。

针对俄罗斯,俄乌战争逐渐走向了长期的消耗战、拉锯战。俄罗斯速胜的军事目标宣告失败,使乌克兰去中立化的政治目标难以达成。甚至乌克兰变得更加的「不中立化」,在战争中更加的倒向西方。俄罗斯在前线战事不利,更加加重了后方执政集团的内部斗争。2023年6月24日普里戈任兵变事件便是明证。不仅在统治阶级中,在被统治阶级中,反对现任政府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这些反普京集团的力量中,一些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他们不满足于俄军在前线的重大失利,将俄军的受挫归咎于普京执政集团的腐败无能;一些是因俄罗斯受到制裁而经济地位下滑的普通民众,战争极大地消耗了俄罗斯的财政能力,虽然普京提高了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初步稳定了社会局势,但是制裁导致经济上的影响逐渐在俄罗斯社会上泛起涟漪。俄罗斯越是陷入这样的境地,越是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

针对欧盟,俄乌战争彻底将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打入冰点,俄欧合作的前景就此破灭。随着欧盟地区能源价格上涨,德国等国的制造业将陷入中长期的衰退。部分欧盟的企业外迁至美国,使美国获得了部分收益。当然,这是不过是蝇头小利。更重要的是,由于东欧局势的紧张,欧盟进一步依赖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美国长期驻军欧盟的政治目标得到保障。美国在欧的资本输出也更加稳定。更进一步说,俄欧经贸关系的破坏打击了德法等国的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盟的经济实力,也就削弱了欧盟同美国进行垄断竞争的能力。

美国在这场帝国主义利益驱使下的战争中获益匪浅。而最受打击的,便是帝国主义竞争中的牺牲品,乌克兰。数百万乌克兰无产者成为难民,涌向中欧、南欧、西欧。乌克兰大量城市被战争摧毁,经济崩溃。乌克兰无产者作为人的权利,这种在18、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争取来的名义上的权利,也在战争中、逃难中被撕得粉碎。也许乌克兰的垄断寡头们还可以逃亡海外,但乌克兰却成为了人间炼狱。

帝国主义者们赚得盆满钵满,弱小国家被欺凌地体无完肤。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时代。

最后,普京在2022年2月21日的电视讲话中,将乌克兰与俄罗斯彼此分离的现状归咎于列宁,归咎于当年布尔什维克的错误政策。既然如此,让我们看看革命导师列宁在当年是如何看待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列宁在1914年3月1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所写之【告乌克兰工人书】中说:

现在也该是我们乌克兰工人觉醒和坚决地联合起来同资本作斗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作为工人和被奴役民族的一员,正在遭受压迫,我们的民族被剥夺了在学校用母语受教育的权利。然而我们的敌人已经使我们也懂得了:(1)工人的解放应该是工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有自己觉悟起来,自己组织起来,才能争取到较好的生活;(2)只有同一切民族的工人首先是同大俄罗斯工人,即矿工、工厂工人和农业工人结成兄弟联盟,我们才有可能找到解放的道路。 同志们!我们的道路是:一切民族的工人结成兄弟的联盟。任何民族主义者,无论是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或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都欺骗不了我们。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禁止使用我们的语言,从而剥夺了我们真正发展的手段,他们还在我们同大俄罗斯工人之间散布不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声称他们也反对民族压迫,然而他们只不过是假装成工人的朋友,用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来愚弄工人。 不!我们知道,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俄国境内一切民族中觉悟的工人联合起来,正在争取一切民族的平等权利。我们知道,大俄罗斯的觉悟工人并不承认大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殊的国家特权,而是争取民族自决权,即俄国被压迫民族自由建立自己生活的权利。 对工人来说,除了各民族工人在共同组织里兄弟般地联合起来以外,没有别的和更好的道路。 乌克兰工人同志们!

(未完待续)

我是 @风雷,专注于中国经济、国际局势、阶级分析 等 硬核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如果您认为有所帮助的话,欢迎您的关注。

深度长文系列

硬核分析系列

方法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