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福建舰已经在第四次海试归来已经很久了,但是关于海试期间具体进行了哪些项目的检测,相关的画面和报道仍然没有对外公布,和第一次海试时的高调宣传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惊喜总是会意外降临,福建舰的三大主力舰载机竟然突然聚集在一起,在甲板上并排亮相。
一个非常有利的角度,清晰度更是史无前例。
此刻,是否已经安装弹射器已经不再重要,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这几种威风凛凛的舰载机所吸引。
甲板上许多工作人员忙碌不已,不知道是否是在为下一次海试做准备。
福建舰三机同框。
几天前我们已经目睹了四架飞机同时出现,而这次三大主力舰载机同时亮相,尽管它们都是全尺寸模型,但与实际尺寸的差异并不明显。
其中包括甲板左侧的歼-15D电子战飞机、以及教练-10J教练机,而歼-35隐形战斗机则位于右边。
拍摄角度存在问题,还是歼-35本身看起来比较大?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得它看起来更像一款双发重型机,而不是一款中型机,难怪有网友戏称其为歼-20的折叠版舰载机。
另外,教练-10J教练机也显得格外独特,与空军型在外形上有显著差异。
为了使其适配于航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装。
歼-15D很容易辨认出来,它的翼尖两侧装有电子吊舱,它是基于歼-15改进而来的一款飞机,具备电子战和空对面作战能力。
它不仅能执行常规任务,还能执行电子干扰和防空压制等任务。
例如,发射反辐射导弹。
尽管其性能不及空警-600,但在作为一款电子战机时,它能有效增强航母的作战能力。
即使面对像F-35这样的第五代战机,歼-15D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对于福建舰而言,这种排水量的航母通常会搭载4架左右的该型号战机。
第一次四机同框。
歼-15D电子战型号。
原本认为在航母上看到教练-10J是一件十分意外的事情。
其原型是L-15「猎鹰」高级教练机,是一款双发并列双座的轻型战机,在执行教练任务时可兼任轻型战斗机的角色。
从甲板上模型机的照片来看,机体给人一种更加修长的感觉,而机翼却似乎有所扩大。
这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升力而进行了优化设计。
此外,平尾从三角翼变形成多边形,并且进行了切角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升力,还应该提升了机动性。
参考空军版的教练-10,可以为空军四、五代战机飞行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并且保留了空对面作战的能力。
最大起飞重量可达9.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1.6马赫,作战半径为550公里。
装备有相控阵雷达,对5平方米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超过75公里。
借助3.5吨的各种外挂弹药,如PL-10近距格斗弹和PL-12中距空空导弹等,同样能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在双发布局下,上舰更为安全。
由于歼-15和歼-35都没有专有的教练机型号,因此它恰好可以解决飞行员的培训问题,同时有效减少主力舰载机的飞行小时数浪费。
福建舰大约可以携带6到8架。
教练-10舰载机。
L-15「猎鹰」空军版。
未来有可能改型双垂尾版本。
对于歼-35的上舰并不让人惊讶,因为通常认为它是一款中型战斗机。
但是最近两次公开亮相的照片显示,它似乎更像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体型出乎意料地庞大。
先前由于照片清晰度不高,拍摄距离较远,再加上缺乏周围的参照物,导致对其判断失误。
如今,通过与旁边的歼-15对比,发现歼-35似乎比歼-15还要大。
根据先前公布的图片所示,折叠状态下,歼-35的宽度约为8.8米,而歼-15的宽度则约为8.4米。
很明显,歼-35看起来更加圆润饱满。
由于采用不同的折叠方式,歼-35是从机翼中外段开始折叠的,因此机翼展开后,其宽度将不会增加太多。
而歼-15则从机翼中段内侧开始折叠,机翼展开后,其宽度可能会比折叠前还要宽一些。
然而,总的来说,这两种战机的宽度相差无几。
如果这个视角和尺寸是准确无误的,那么在电磁弹射的助力下,歼-35将能够携带更多的弹药,实现更远的航程。
与腿短的F-35相比,其综合性能更优。
大约可以携带24架。
歼-35战斗机。
歼-35和歼-15对比。
福建舰是一款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弹射型航母,这一技术使中国在该领域与美国达到了同等水平,与装备了电磁弹射装置的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处于同一标准。
尽管它的排水量在8万多吨之间,误差可能达到上万吨,与10万吨级的福特级航母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
除了动力系统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常规动力或核动力。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此所有的舰载机都是专门为此定制开发的。
与过去从头开始研发相比,对上舰测试的要求明显更高了。
因此,在连续四次海试的过程中,尽管多次传出携舰载机出海的消息,但关于它们何时被弹射出去,我们始终不得而知。
通过卫星照片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得知至少进行了舰载机甲板调度测试、低空通场,以及可能的触舰复飞。
总的来说,虽然有进展,但没有公开的画面,而拦阻索的不定时拆除与安装,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
央视的宣传中包含了配重小红车弹射、港内模拟弹射,以及陆基弹射训练的画面,究竟进行了多少次已无法得知。
三架飞机再次同时出现,只能证明军工集团非常自信,弹射起飞只是一个小小的测试项目。
弹射小红车。
8万多吨总觉得「误差」有点大。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