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若中美冲突,美瞄北斗卫星,中国4大绝招已备好,如何反制?

2024-10-16军情

当今的国际形势正在不断恶化,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贯穿两国间的全部交流,无疑成了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这种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军事领域,甚至是太空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

因此,我们不禁要探讨,中美之间是否会有可能发生战争?

战争爆发后,我国的太空领域是否会受到比较显著的冲击? 北斗卫星作为我国太空领域的杰出成就,一旦被摧毁,我国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

中国北斗的逆风翻盘。

如今,卫星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我们的手机、电视和网络,都离不开卫星的支持与帮助。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卫星最初其实是出于军事目的而研发的,可以称得上是「军转民」的典范。

卫星系统首次在战争中亮相,正是在海湾战争中。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发动。

国际观察家普遍预测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冷战后的首场热战朝鲜战争可以看出,近来的越南战争也可以看出,刚刚结束的苏阿战争也是同样的结局。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北约联军在采用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帮助下,轻易地穿越了伊拉克军队视为天堑的茫茫沙漠。

直接包抄了伊拉克军队的主力,利用各种卫星引导的无人机武器和战机,给伊拉克军队带来了措手不及的打击。

在此次战争中,北约联军可以说是拥有「上帝视角」,萨达姆也因此一蹶不振。

这场海湾战争同时震惊了中国,在1980年,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当时,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基础版已近竣工,并向全球免费开放,各国军队都可以使用。

有些人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自己研发卫星系统,直接使用美国的不就可以了吗?然而,我国高层并未采纳这种观点,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美国决定中断服务,我们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研发北斗系统。

2000年,我国成功建成北斗一号系统,解决了卫星的基本需求,并且能够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覆盖。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历时六年。

六年之后,我国于2007年成功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卫星。

到2012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全面完成。

2020年,随着北斗三号的组网完成,我国的北斗系统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覆盖,并且能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从此以后,我国的北斗系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然而,尽管北斗系统身处太空,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太空战的可能性。

早在1963年,美国海军就启动了名为「早春」的计划。

该计划的内容是在苏联发射卫星的轨道上散布一个由4亿多个金属小球构成的「碎片带」。

当苏联卫星发射时,会撞上这些金属小球并被摧毁,这就是太空战最早的雏形。

自那时起,太空战在美苏两国逐渐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并成为了一个专门研究的学科。

在后冷战时代,太空战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科目是对敌方卫星、空间站等太空资产的摧毁。

此外,这种攻击是无法预防的,即使这种攻击并不意味着必须在战争爆发时才会发生。

2009年,美国的铱星被俄罗斯使用废弃的军用卫星摧毁。

直到今天,这件事也没有定论,真相无人知晓。

因此,可能摧毁北斗卫星的并非导弹,甚至可能仅仅是一块太空垃圾。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探讨这种可能性。

这种「非接触的攻击」简直让人无法防范。

自2007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太空威胁论」,并提出美国若想摧毁中国的太空能力,不应仅限于摧毁中国的太空资产,还应剥夺中国利用太空的能力。

也就是说,阻止中国的卫星升空,使其无法运行,这是「早春」计划的现代版,也是美国在对华太空战中主要发展的方向之一。

那么,对于美国这种好战的国家对我们形成的威胁,我们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呢?

中国的四大「杀手锏」。

对我们来说,确保美国不对我们实施太空战的主要方式,就是让美国对我们实施太空战的风险望而却步。

以此为核心目标,我们有以下几条可行的策略。

我们必须同时准备三种战略。

第一种战略是增强我们的太空军事能力,使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第二种战略是提升我们的太空预警能力,预测敌方可能的攻击;第三种战略是发展我们的太空技术,包括建设太空防御系统和太空进攻系统,让美国意识到攻击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将会非常巨大。

目前美国的卫星数量已达901颗,而我们仅有299颗。

近年来,我国的卫星增长数量位居全球之首,增加我国卫星的总体数量可以实现与美国的「相互遏制」,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杀手锏」。

首先,我们要增强对敌人的太空威慑力,让他们认为攻击我们是「得不偿失」的,其次,我们要增强报复手段,让敌人顾虑到攻击我们带来的后果。

第二个战略是增强我们的太空军事力量。

2007年,我国已具备反卫星能力,不仅能攻击近地卫星,还能攻击静止轨道卫星。

2013年,我国发射了「实践15号」太空碎片监视卫星,这显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三,我们必须增强太空感知能力,以便预先得知敌方可能的攻击。

第四,我们有三合一的核打击能力,这种打击能够摧毁大量的卫星,因为核武器攻击不仅可以瞄准单一目标,还可以引发电磁干扰。

这就要求我们有能力将核武器运送到太空轨道,很庆幸的是,我国恰恰具备这项能力。

此外,上述四大「杀手锏」无疑也确保了我国在太空的「航行自由」。

【未来太空战的攻防之道】 李瑞景。

【26年59星北斗如何逆风翻盘】 封面故事。

【太空武器化及中国太空安全构建】 何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