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如果发现了比始祖鸟更早的鸟,它会失去这个名字吗?学术界有没有过这种更名经历?

2019-11-29知识

分三点简单说一下。
1.始祖鸟更名的特殊情况
2.始祖鸟的分类、羽毛归属与毛色
3.比始祖鸟更早的「鸟"

1.更名

如其它回答所说,「始祖鸟」一名,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能更改的。

何为特殊情况,简单打个比方:

Ⅰ. 假设存在一种「恐龙A」,并且「 恐龙A」比「始祖鸟」先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但后续研究发现,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物种,即 同物异名 。且恐龙A的名字在 50年内有被使用 ,那么遵循【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先来后到,保留先发表的名称,弃掉后发表的名称,于是「始祖鸟」被「恐龙A」取代。

Ⅱ. 倘若「恐龙A」的名字过于离谱, 不足以诠释该物种的特征 ,那么可以申请保留后发表的「始祖鸟」,舍弃先发表的「恐龙A」。

例如,1855年在德国发现了一个化石,命名为为 翼手龙( Pterodactylus crassipes ),实际上是始祖鸟化石,是最先被发现的始祖鸟化石。 于1970年由约翰·奥斯特伦姆重新分类,并存放于荷兰哈勒姆的泰勒斯博物馆。
由于 Pterodactylus crassipes 不能正确诠释化石的特征,所以约翰·奥斯特伦姆向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申请保留了始祖鸟,弃掉了 Pterodactylus crassipes。

所以,如今的始祖鸟模式种: 印石板始祖鸟( A. lithographica ),其实是一个保留名。

Ⅲ.反过来, 即使「始祖鸟」先发表在科学期刊上,也可以被更名。前提就是「始祖鸟」一名长达50年没被使用,且 正模标本保存较差,缺失相应的地层信息,或者不足以诠释化石的特征 。那么,就可能被基于更完整化石的新命名所替代。

例如, 厚头龙属 以学名 Pachycephalosaurus 被描述于 1943 年。但后来发现,早在 1870年 便以学名 Tylosteus 被描述的另一个类群,与 Pachycephalosaurus 为异物同名。按照一般规定, Tylosteus 应当按照优先律称为合法的接受名,但是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依照唐纳德·贝尔德的提议,以 Pachycephalosaurus 更常用、更出名,而 Tylosteus 超过50年没有被使用,化石证据也难以检验为由,将 Pachycephalosaurus 处理为厚头龙属的合法学名。

2.始祖鸟分类、羽毛归属、毛色简述

虽然始祖鸟没有被迫更名,但是它也有着复杂的分类历史。

故事从1860年的德国开始,那一年,索伦霍芬小镇的采石场出土了一个 羽毛印痕化石 。冯·迈尔就凭借这一小块羽毛化石,命名了始祖鸟。同时,这块羽毛化石成为了始祖鸟的正模标本,模式种为 印石板始祖鸟( A. lithographica )。

▼第一个被描述的始祖鸟化石

之后,一百多年里,在德国的索伦霍芬采石场又陆陆续续发现了 12具始祖鸟骨骼化石

▼1861年出土的伦敦化石标本(BMNH 37001)

▼1884年被描述的柏林化石标本

这些骨骼化石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留下和正模化石相同的羽毛

同时,新发现的骨骼化石之间又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形态大小差距,牙齿排列方向等,所以让每个骨骼化石研究人员都以为发现了始祖鸟的新种。从而诞生了非常多的新种名,千奇百怪,有 西门子始祖鸟 Archaeopteryx siemensii )、巴伐利亚始祖鸟( A. bavarica )、反曲始祖鸟( A. recurva )...... 甚至还建立了新属,但大多数都被作废了。

● 于是,开始有人认为最初的羽毛化石可能不属于始祖鸟,而是源自一种未知的小型兽脚类恐龙。

为了避免后续命名的混乱,最初的羽毛化石被剥夺了正模化石头衔,将伦敦化石标本(BMNH 37001)作为正模。

2007年有两批研究者向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提出建议,要求其同意指定伦敦标本为新的正模标本,或新模式标本。这一建议在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经过多年辩论后,2011年10月3日伦敦标本被指定为新模式标本。

直到如今,也暂未能得知那块羽毛化石到底属于哪一种动物,有人认为它就是始祖鸟,也有人认为是源自另外一种恐龙,众说纷纭。

▼下面贴一篇论文,关于这块独立羽毛化石的归属。

研究人员在对比了已保存下来的始祖鸟羽毛后,发现这块羽毛化石(Mb.Av.100)与始祖鸟骨骼化石上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以及尾羽都存在一定差异。

于是认为这块羽毛印痕化石(Mb.Av.100)很可能不属于始祖鸟,与已知的始祖鸟骨骼没有任何密切的形态学联系。

▼羽毛化石(Mb.Av.100)

A:现今照片;B:1862年

经过对比,羽毛化石(Mb.Av.100)的形态最接近柏林始祖鸟骨骼化石(MB.Av.101)的次级飞羽,但依旧存在差异——太短了,过短的羽毛形态意味着其可能不属于始祖鸟。

▼羽毛化石(Mb.Av.100)与柏林始祖鸟(MB.Av.101)的次级羽毛对比

短羽毛:第一块羽毛化石(Mb.Av.100) ; 长羽毛:柏林始祖鸟附带的羽毛(MB.Av.101)

既然不是飞羽,那么羽毛化石(Mb.Av.100)有没有可能是覆羽呢?

于是,研究人员重建了羽毛化石(Mb.Av.100)的羽轴,并与现生鸟类进行对比。但结果显示始祖鸟的羽轴完全呈相反方向,不符合现今鸟类的覆羽形态。

▼羽毛化石(Mb.Av.100)与现生鸟类对比

蓝色是始祖鸟的羽轴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这片羽毛绝对不属于始祖鸟。

因为始祖鸟的羽毛不可能一片不漏,全部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供我们一一仔细对比。

所以对于这片神秘羽毛的归属仍是一个谜,但研究人员更倾向于这片羽毛来自于一种未被发现的 基干鸟翼类 ,或者 彭纳盗龙类。

▼鸟翼类、彭纳盗龙类以及始祖鸟所在的发育树位置

Xu et al. (2014) 带有重要特征改变的兽脚类系统发育树,Congyu汉化

虽然这片神秘羽毛的归属未定,但依旧左右着始祖鸟的复原,具有重大意义—— 决定了始祖鸟的毛发颜色。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片羽毛化石中的 色素体结构和排列 ,再和现生动物的色素体相比较,以此找出最接近的毛色(但不能百分百复原,因为不是所有色素体都能保存下来)。这里不过多阐述,相关论文贴上,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12年的研究认为始祖鸟身披黑羽 。https://www. nature.com/articles/nco mms1642?platform=hootsuite

始祖鸟的黑羽色

▼身披黑羽的始祖鸟

根据12年的研究,此复原图的始祖鸟全身都是黑羽

13年的研究则认为始祖鸟黑白相间 。Synchrotron-based chemical imaging reveals plumage patterns in a 150 million year old early bird

F:黑白相间

▼黑白相间的始祖鸟

3.比始祖鸟更早的「鸟"

19世纪60年代,始祖鸟的化石相继被发掘,其兼具恐龙与鸟类的特征,再加上【物种起源】的推动,鸟类与恐龙的演化关系正式搬上历史的舞台,并长期被认为是最早、最原始的鸟类,以「鸟类始祖"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可如今,始祖鸟已不再属于鸟类了,被划分到 鸟翼类。

什么是鸟翼类?就是恐龙之中,较接近鸟类,而离驰龙类较远的所有物种。

▼2014年鸟翼类演化树

鸟翼类的其中一个演化支就是现今鸟类。始祖鸟属于鸟翼类,但不属于鸟纲。

为何始祖鸟不再是鸟?

因为不断发现比始祖鸟更早、更原始、更接近现今鸟类的恐龙,导致始祖鸟的「鸟类始祖」地位逐渐动摇,直至被彻底重新定位。

上图演化树中的 近鸟龙,晓廷龙,始中国羽龙,曙光鸟 就生活在 1.6亿年前左右 ,比 1.5亿年前的始祖鸟 更早。正是这群生活在1.6亿年前的小恐龙,让始祖鸟名不副实。

▼近鸟龙复原图

近鸟龙的后肢比例,仍较类似兽脚类恐龙,显示它们可能是快速奔跑的动物。但是,近鸟龙的后肢、足部覆盖者长羽毛,类似小盗龙,这些羽毛将妨碍近鸟龙的地面运动能力,因此它们不可能在地面快速奔跑

▼郑氏晓廷龙复原图

郑氏晓廷龙是最小的兽脚类恐龙之一,身长只有60公分左右。具有圆锥形牙齿,脚掌具有特化的第二脚趾,前肢长而粗壮,后肢具有长飞羽,四肢呈现出典型的四翼状态。

▼始中国羽龙复原图

体长仅30公分,口鼻部较短,由于羽毛不发达,因此翅膀展幅不大,加上骨头结构上有先天的缺陷,导致无法进行真正的飞行。但相反的,其足部羽毛较少,而且较短,适合在路上行走,因此始中国羽龙可能比较擅长奔跑

▼曙光鸟复原图

全长约50公分的徐氏曙光鸟的化石尽管在双臂与脖子有着羽毛痕迹,但是应该仅能够以滑翔的方式进行移动

虽然近鸟龙,晓廷龙,始中国羽龙,曙光鸟的生存年代更早,但它们也不是「鸟类始祖」。

那么谁是鸟类始祖呢?不知道。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确定现今鸟类的祖先是谁,但随着化石的发掘,不断出现的新物种,至少我们能离「鸟类始祖」更近一步,哪怕是一小步。

————————————————

(小破公众号:090811mario,感兴趣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