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复发的频率和疱疹差不多。 俺来强答一番, 挣些盐值。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最根本的原因, 其实是因为绝大部分 ( 99.9%) 的人的染色体是 46 条, 人的基因决定了人是人, 而不是蝙蝠。大家的 DNA ,哦不染色体, 维持在 46 条。比猪多八条, 比大猩猩少两条。
俺也类比过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俺在珠江出海口撒了一斤盐, 佛山的烧友说他觉得他家的自来水突然变咸了。
当然有个前提是普通手机是 iphone 3/4/5/6 同级别的手机, 而不是上世纪的 NOKIA 或者摩托骡拉。您可以自行制作一个纯音/白噪音/粉红噪音文档,通过播放然后录制来观察「信息量」的变化或者损失。根本就不需要用耳朵听。。。。。。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因为人的肉身决定了, 耳蜗里面的毛细胞只能分辨 1 dB 以上的幅度变化, 确切地说是2dB 以上的幅度变化。尽管这个事实, 已经有无数的文献证实, 但是老烧们选择相信自己不是肉身。或者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染色体只有 46 条, 甚至不愿意相信自己其实是一个普通人。 直到听力受损以后, 拿到了医院的听力检查报告和/或基因检验报告以后,才不情愿地向事实低头。耳蜗里面的毛细胞只能分辨 1 dB 以上的幅度变化,类似于眼睛的视网膜上面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只能保证人分辨大约 256 级的灰度和有限的色域. 显示屏的灰度等级有的很高,可以达到256级甚至1024级。但是由于人眼对亮度的敏感性有限,并不能完全识别这些灰度等级。同样, 生理学的限制导致了电影和电视的帧率不需要无限地提高, 显示屏的点距超过了视网膜的生理限制以后也没有实际意义。
生物学的限制和心理声学的研究结果, 直接导致了 MP3 等音频压缩格式的流行。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MP3 把 CD-WALKMAN 以及 SONY 的 MD 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原因(之一)。
绝大部分正常人类听不出压缩以后损失的所谓 「信息量」。
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比MP3 压缩以后损失的所谓 「信息量」还得再小几个数量级。
以上是短回答。
///////////////////////////////////////////////////////////////////////////////////////////////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 1 bit, 2 bits, 3 bits, 4 bits, 5 bits, and 8 bits
以下是长回答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很小的,ppm 级别。 听不出来的。
当然有个前提是普通手机是 iphone 3/4/5/6 同级别的手机, 而不是上世纪的 NOKIA 或者摩托骡拉。您可以自行制作一个纯音/白噪音/粉红噪音文档,通过播放然后录制来观察「信息量」的变化或者损失。根本就不需要用耳朵听。。。。。。
在非盲听的对比实验中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是很严重的,许多烧友总要求一定水准的「音质」。但他们在A/B测试中则很难区分文件。这过去的 20 多年已经有无数打脸的实验结果, 但是「信仰」驱使无数烧友不断把钱花在 「HIFI」、「无损」上。 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尽管 大家的染色体都是 46 条)。
虽然很多烧友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带原子钟,自带 24bit垂直分辨率的 FFT分析仪,但是现实是骨感的。
如果类比一个示波器的话,人的耳朵垂直分辨率不到 10 bit, 频率就更不能精确到赫兹了. 这也是为啥纯音气导听力测试中响度/声压级/幅度差异小于 1dB 的话,人很难分辨差异;为啥乐手调琴常备一个 Tuner 的原因。
这些事实如果继续掰下去可能会让很多烧友脸红, 俺就此打住。
对于普通人, 听不出耳机品质,不是"木耳", 也不是没有经过训练。 而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十分接近。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这不是因为您 「木耳」, 也不是因为手机的音质太差, 而是因为您只是个人, 一个 46 条染色体的正常人。
反观虔诚的烧友圈,当他们虔诚地把煲机煲线......这些仪式都按部就班做完,仍然没有看到(其实是听到)所谓的一耳朵改变。终于决定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找到了商家, 商家也爽快地在他们面前表演起退款的手续。
「你可以不用花钱了,木耳的幸福。」 (附送一个鄙视的眼神)
这立马就能点燃这些有点钱受过良好教育又自尊心爆棚的烧友的 ego (自我)。霎时间,他们自尊心受到极大的刺激,
「我有钱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凭啥我是木耳?」,「不退了,东西我拿回去。」
哈!哈!哈!
终于整出戏以三赢的结果喜剧结束。国家赢得了税收! 商家赢得了销售额! 烧友赢回了自尊!
这就是网友总结的耳机音响发烧圈杀手锏:苦肉计+激将法。
当然, 有无数免费的软体和/或资源可以帮助烧友证实自己是否对自己诚实。
例如:
用下面这个免费软体能记录自己的 听感以及听力曲线 , 只要和朋友一对照, 就可以知道是不是 「木耳」 了。
最多就是 5 分钟的事情,有时间不妨相互测一下。
谁是金耳, 谁是木耳, 10 分钟就见分晓。
当然,
发烧圈还流行一个 「短板」论, 或者说 「木桶」论。可惜的是, 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才是最短的板。俺绝不是在暗示谁是木耳, 而是希望大家明白自己只是一个肉身的凡人。
除了自己的耳朵是最短的板, 次最短的一般来说是耳机。当然稍微好一点的耳机, 它们的表现十分接近。这不是俺撸出来的新理论,而是有论文花表的, 当然不是俺的论文。
请自行阅读下方的论文: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具体的区别可以通过实验, 自己用眼睛看到所谓的区别, 甚至不需要耳朵。
唾手可得的软体有
免费的 Room EQ Wizard,
共享版的 ARTA 和 TrueRTA。
当然结合 KOF 的粉红噪音发生器 + 和耳机没啥关系的实时 FFT 软件,
例如 DL4YHF's Amateur Radio Software - Audio Spectrum Analyzer ("Spectrum Lab")
也能够用来获得您关心的数据。
好消息就是, 耳机的区别很小而且能通过 EQ 纠正。这也是俺这两年发表一系列 EQ 散文的目的, 共享这些免费的方法。
【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您也许会期望明显的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音质提升。但残酷的现实是,不太可能或者说不可能来自弥补已经很长的那块长板。
您希望的音质提升, 在 2020 以及以后,只可能来自弥补真正的短板, 自己的耳朵和现有的耳机。 一般来说, 200 人民币以上的耳机就已经很讲究了,和 2000 块甚至上万块的耳机差别不是很大。
耳机能听出电的质量, 那是 1998~2000 年左右, 广大网民对某些自我暗示能力特别强的耳机用户的嘲讽, 这过去的 20多年来,这种嘲讽也被大湿转化成了 「另类事实」来宣传。 这个现象既好笑又发人深省。
耳机之间比格和价格也许区别很大。但声音的区别很小。即使有些许的差别, 也能通过 EQ 纠正。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尽管纸面上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是存在的, 但是这样的区别类似于注射用水和纯净水, 一嘴巴喝下去是没有区别的。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一耳朵听下去也是没有区别的。
您可以把经常听到的 "XXXX 潜力巨大" 以及 「 xxxxx 没推好」 当成是骗局开始的一个标志性的关键词。它和 CCTV 的天价床垫小品里面的床垫有点共通之处。 "潜力巨大" 提示消费者这个事物具备地球上某种神器的特质, 自带光环。当您接受了"潜力巨大"这个提法以后, 上了眼药以后, 套路就开始了。
** 心理学上启发法(heuristics) 也被活学活用于引导消费者如何进行决策,特别是故意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例如人们觉得贵的啤酒比便宜的味道要好。这种认识在价格和品牌相关的时候是对的;高价加于不贵的品牌上也会让消费者们感受到,此啤酒比不贵的啤酒味道要好。这就是 「 发票调音法 」的理论基础之一。 许多人类决策「启发法」著作出自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Nathan Tversky)和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对行为金融学有很重大的影响。
因为完整地释放俺的观点会占很大的篇幅,超出 10 万字的限制,因此还是用列表方便大家快速读取:
俺读书少, 文化程度低, 初中水平, 大家批评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些传销精英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上眼药的套路就开始了。「发烧就是要玩电」;「发烧要烧前端」;「发烧要弥补短板」;「发烧要讲究搭配, 好马要配好鞍, 酱油一定要贵过鸡」;「玩好以后能发挥九成九的功力。」「潜力巨大」; (还是 「钱力巨大」?)
「发烧要弥补短板」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您整个「系统」里面,最弱的短板就是您自己的耳朵。
皇帝的新衣这个游戏不能戳破真相。
您的耳朵分辨不出 0.3% 以下的 THD, 甚至 0.5% 就是绝大部分人的极限了。 这也是国标规定的 「Hi-Fi」 的 cut-off 的由来(理论基础)。
风传張愛玲曾經說過:「通往男人心的路,是胃。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她没说过其实, 所以俺没说过的话敬请甭强加在俺头上)
声音通往人心的路,是耳廓-外耳道-耳膜-锤砧镫听小骨链-卵圓窗-毛细胞-听神经-脑干-颞叶听觉中枢这一条路。从音源到脑子, 整个链条是这样的:
大脑颞叶 + 耳朵 + 耳机(换能器/DUT)+ 耳放(如果有) + DAC(音频界面) + 电脑 + 本测试软体(产生 32比特 HiRES 测试波形)= 整个链条。
声音通往人心的路,是耳廓-外耳道-耳膜-锤砧镫听小骨链-卵圓窗-毛细胞-听神经-脑干-颞叶听觉中枢这一条路。
大脑颞叶 + 耳朵 + 耳机(换能器/DUT)+ 耳放(如果有) + DAC(音频界面) + 电脑 + 本测试软体(产生 32比特 HiRES 测试波形)= 整个链条。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全球用户可以分为两派:每一派都至少有 20亿人, 也就是一小半的人会听到 YANNY, 另一大半会听到 LAUREL.
您不测一下, 永远不知道自己是 Laurel 还是 Yanny.
对了,长期的烧友有可能是这样的哦:
扯远了吗?
人能听出多少百分比的失真?历史上和网上有详细的数据了,
0.5% 是大部分人的极限, -46dB 而已。
http://www. klippel.de
有些发烧友很纠结失真的问题, 毕竟他们要 Hi-Fi 嘛。
请看看上世纪的研究结果, 和本世纪的一些结论。
https://www. bksv.com/media/doc/BO03 85.pdf
J. Moir, "Just Detectable Distortion", Wireless World, vol. 87, no. 1541, Feb. 1981.
it has now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human ear cannot perceive distortion levels of less than 6–12% on "normally complex music." If you think you can hear 0.1%, you are deluding yourself.
That, believe it or not, is the gist of an article by Robert Carver of Phase Linear Corp., in the May 1973 issue of Stereo Review.
Read more at
Since audio amplifiers amplify signals for humans to hear, the psychoacoustics of human hear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re is no point in designing a system that drops THD well below the threshold of human hearing. Humans typically cannot detect THD less than 1%, but a single THD measurement doesn’t tell the whole story.
Our sensitivity is frequency dependent, and we are also more sensitive to higher-order distortions. With training and with certain types of distortion, some distortion effects as low as 0.3% can be heard.1 When designing an audio amplifier, if cost is no object, it would make sense to design a system with THD below the threshold of human hearing across all frequency ranges.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0.3% 以下的 THD 是人无法分辨的, 这是一个事实。
耳机「系统」的(音质)表现主要是由频响(曲线)决定的, 这又是一个事实。
为什么在「 无损」的hifi手机「系统」上 感受不到随着数据的增大而带来的音质提升?
因为所谓的 「无损」hifi手机增加的 「信息量」 远远没有您的耳朵和耳机损失的「信息量」大。
它们可能差了一个到几个数量级。
Hi-Fi发烧从上世纪末已经进入 WITCH HUNTING 的怪圈, 用户不懂测量,却不断地把钱投入到黑洞里面,期望付出一定有收获, 这是种心理惯性。商家当然期望用户永远不要明白真正的短板在哪里。
当 AES 的 Dr. Sean Olive 已经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关于耳机之间可以相互通过EQ模拟的时候,两岸的耳机论坛还在批判 EQ 是发烧的大敌。当 Blockbuster、HMV 以及无数中小型唱片商店关张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批判在线音乐是发烧的大敌, 鼓吹CD唱片和 LP 还会象英女皇一样春秋万代。当科学家发现屁里面有超导体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鼓吹更换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作为一个旁观者, 俺时常觉得难以置信。 一个初中生就能看到的荒谬, 为什么5000多年文化的大国国民们竟然堪不破?直到一些朋友给俺指出其中的关键, 那就是人民币。为了钱, 或者说利润。 商家象养蘑菇一样对待用户是有道理的。
让他们觉得自己吸收了营养, 并且把他们关在黑暗中。这个黑暗的蘑菇农场 是大家公认的 「圈」吗?当您被上了眼药, 认可了 「潜力巨大」,
您就会开始不停地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隔靴挠痒,舍本逐末。。。。。。
「换线可破!」 ( 单晶银的导电性能不过比电解铜提高了不到 10% )
「换空气开关可破!」 (空气开关如果能改善听感 ABB 早就改行做音响了)
「换墙插可破!」 ( 墙插如果能改善听感 SONY 早就改行卖墙插了 )
「换电源排插可破!」 ( PDU 如果能改善听感西门子助听器早就送PDU了 )
「换脚钉可破!」 ( 某风投收购鞋王也许准备用高跟鞋的脚钉进军音响业了 )
「换时钟可破!」 ( 早说了世界的第四维才是发烧的热点 )
「换线电可破!」 ( 电池纹波都没有噪音也低的可怜您就是当它不存在而已 )
「加地盒可破!」 ( 注意这个地盒是不接地的骨灰盒的变种 )
「换发烧保险丝可破!」 ( 入户保险丝他们家不卖, 电工说5块人民币一卷)
「粘量子不干胶贴纸可破!」 (封箱胶带也是不干胶啊,兄弟)
「加耳放可破!」 ( 频响曲线/THD有改善别忘记发表到SCI给祖国长长脸 )
「煲耳机可破!」 ( 煲过了退货期限以后您试试追讨煲机辛苦费看看 )
潜力没发挥出来,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EQ 可破, 直到 Dr Sean Olive 捅破了窗户纸。
当您被上了一次眼药, 认可了 「潜力巨大」,
您就会开始不停地被上眼药, 直到您身上所有的 眼 都上满了眼药。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当然, 俺没有在上面加上 「换手机可破!」
俺可以预见的是,您把华为手机或者国产手机换成 iphone (也是国产的)也不会有任何主观的音质提升。您把 iphone 换成 「hifi手机/发烧系统」也不会体验到任何明显的音质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客观的PPM级的提升是有的,比如 THD 从 -96 dB 提升到了 -110 甚至 -117dB,奈何这都是机器(AP)才能享受到的提升。最短的板始终是电声转换以及您的听觉曲线。
**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发票是可以「调音」的, 发票上的零越多, 消费者越容易相信 「物有所值」, 尽管客观测试也许南辕北辙。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因为您不会因为信仰而突破人的肉身限制, 这是个残酷的现实。
所谓的额外 「信息量」 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换言之, 就是空气。
或者再换言之,就是纳米科技和外星科技编织而成的氮气、氧气、一氧化二氢、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外星物质组成的透明的新衣。
您想要的音质提升, 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可以来自 EQ, 直到 Dr Sean Olive 捅破了窗户纸。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EQ 通过卷积预先补偿耳机的冲激响应,才可能精确地伺服耳机单元这个「马达」的行程。
这不是什么魔术,都是数学和物理能描述的过程。
但是卷积并不需要硬件的升级, 只需要简单的 APP 或者系统驱动程序的修改。
为什么「他们」 痛恨 EQ 呢?
- 因为 EQ 真的很强大;
- 因为他们卖的耳机没有把智能 EQ 当卖点, 等到他们的供货商开始提供这样的耳机/APP/OS时,他们就会见风使舵的。
- 关键还是钱作怪。
这个 20块的耳机,EQ 了以后听感直逼(甚至超越) HD580
EQ 前的方波令人叹息:
EQ 后的方波接近完美:
图图大主教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
1984年图图大主教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图图主教能言善道。
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
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这个21世纪里。
(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
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 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
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
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
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 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 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
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
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 ,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这难道不是您在祖国的耳机发烧论坛上每天都能看到的
活话剧(二人转/多人转)吗?
对了,
时不时他们还推一个假人和 Audio Precision 出来, 证明电源线能提升耳机「系统」的表现, 但是他们不会告诉您耳屎的影响大了几个数量级。。 几 > 3
耵聍 Cerumen(俗称耳屎 Ear wax)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是的, 他们还会用 AUDIO PRECISION 来证明 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 PPM 级的区别。
尽管最终用户根本享受不到提升。
就像祖国以前有「 珍* 核酸」大卖, 可效果还不如吃豆腐。
** SHH~~~~~~
每个人的外耳 (Pinna) 和外耳道(external ear canal)的结构和形状是不同的。
根据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院士SHAW, Edgar Albert George, FRSC (July 10 1921 - October 18 2009)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研究结果 (如图), 您也可以看到这些结构对声音的影响。
没有两个人的耳朵长一样的, 也没有两个人的听力曲线是一样地。
厂商的机壳里面是没有用户听力曲线的, 为了合适的听感,
发烧友花费巨额资金和精力以及时间, 当然还有实践。
现在获得自己的听力曲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免费! 而且只需要一台电脑。
为什么听不出hifi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别?
俺不想再重复的就是, 大部分烧友捉错用神了。
附录
//////////////////////////////////////////////////////////////////////////////////////
老麦,我千真万确听到 HIFI 神器和/或耳机换线带来的改善,你却红口白牙地否定HIFI 神器和/或耳机线的作用,凭啥?
俺必须要承认,烧友在「换HIFI 神器和/或线操作」这个动作之后听到了改善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人可能会以为, 俺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存在而故意贬低烧友的诚信(integrity)。诚信指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程度,它体现于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之中。诚信就是一个人的可靠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它是人品的核心部分。 因此, 这部分烧友会十分恼火。
但是,俺觉得有必要重复一下老领导说的一个故事。
俺把这个故事集成在中篇散文里,很多人并没有心情阅读初中水平的散文, 因此俺觉得有必要再贴一次。
因为俺读书少, 所以很多读书人知道的东西俺不知道。您知道么, 太阳和星星困扰了俺几十年也折磨俺几十年。因为俺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
每天从起床到睡觉,俺都感觉到地是不动的。太阳绕着俺转了一圈又一圈,星星也是绕着转了一圈又一圈,都是东升西落。俺觉得俺家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绕着地球转, 俺可以拍着胸口断言。
你知道的, 俺喜欢实践。而太阳东升西落即便是幼儿园的娃娃都知道的事实。
老领导对俺的俺家宇宙中心论并没有什么评论。
不过老领导说了一个故事:
「某人天天担心孩子身高不增加,直到某天市政在他家门口种了一颗树。某人发现自从市政在他家门口种树以来,他家的孩子身高增加迅速。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门口种树可以促进孩子长高!」
老领导说, 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 否则就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老领导还说, 任何科学实验设计都要设置对照和对照组,不然就没有说服力。
这句话俺觉得可以这样翻译,实验设计要设置对照和对照组,不然碰到手持杠铃片的人就会被实锤了。
某人天天担心孩子身高不增加,直到某天市政在他家门口种了一颗树。某人发现自从市政在他家门口种树以来,他家的孩子身高增加迅速。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门口种树可以促进孩子长高!
俺的想法是,如果砍掉这棵树, 这孩子是不是就不长了呢? 会不会萎缩呢?
跑题了,跑题了,跑题了。
俺必须要承认,烧友在「换线操作」这个动作之后听到了改善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您是否实验了换铁丝的操作呢?
但是,您是否实验了串联铁丝的操作呢? (例如 AKG 曾经做过的)
至少, 烧友们也是红口白牙地口耳相传大家能 100% 地听出铜丝和铁丝的区别, 对吗?
那就请您实验一下 10 次盲听铜丝铁丝的区别吧。
100% 的统计学意义, 恐怕受过教育的都知道吧?
那就是 10000 次实验 10000 次正确,那就是 1000 次实验 1000 次正确,那就是 100 次实验 100 次正确。您不妨盲听 20 次 串联铁丝/铜丝, 然后再回来报喜。
在大家回来报喜之前, 俺简单列举一下哪些东西也可能会干扰到听感。
首先,耳屎/耵聍 (Cerument, Earwax);
其次, 插入深度;
第三, 插入的耳机是否改变外耳道直径;
第四,是否漏气;
第五, 耳机和外耳道开口的相对位置(水平、垂直以及轴向距离,角度);
第六,室温;
第七,湿度;
第八, 体位/姿势;
第九,体温、血压、脉搏、血糖、气压;
「睾丸酮的波动和光照是有关系的。睾丸酮是主要由睾丸生成的激素,女性体内通常也存在睾丸酮。它对于性能和生殖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还会影响肌肉质量和毛发生长等;也有一些同样重要的功能比如维持骨密度、红细胞水平和幸福感。 」
第十, 东南西北朝向、太阳在天顶的位置 (风水)。
第十一, 线材的重量、顺性、挠度及直流电阻等。
支持作者创作, 点击下面的购物链接 :
[SPACE HOLDER]
###############################################################
其他支撑本回答的补充阅读材料, 篇幅太长不宜转贴, 敬请抽空阅读
###############################################################
https://www. zhihu.com/people/mai-we n-xue-67/answers/by_votes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answers/by_votes
https://www. zhihu.com/people/mai-we n-xue-67/posts/posts_by_votes
https://www.zhihu.com/people/mai-wen-xue-67/posts/posts_by_votes
如果您读不完这篇散文,其他散文不读也罢:
对话线材 – 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当前唯一的关于 英语学习 的中篇散文
[space holder]
对了,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测试。 贴给从来没有实践过的烧友:
https://www.npr.org/ps/therecord/2015/06/02/411473508/how-well-can-you-hear-audio-quality
多谢您阅读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