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好友,45岁,之前是一个创业公司CTO,疫情来了之后公司破产,他也加入了找工作大军。
他一直让我帮他内推,我也帮忙推了很多公司,但基本简历关都过不去。
找了4个月工作的他,老婆前一段时间也失业了,无法想象,他们一家怎么生活。
以上,绝对真实。你看不见残酷,但残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今年。
那么,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11年的老兵,经历了3次经济周期的我,借题主这个问题,再给大家一些在今天的环境之下的建议吧:
— 1 —
做好充分准备
如果你有失业的风险,请提前做好准备。
找工作的准备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份漂亮的求职简历。
说下做一份简历的几个核心点:
1. 我要体现什么能力?体现哪些独特的价值?
了解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符合标准的人具备哪些技能、技巧、能力、素质、甚至经历?
2. 简历要言简意赅、通俗易通
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往往会用各大平台的搜索功能。所以,关键点一定要突出,比如服务端的简历:突出高并发、高可用、领域模型等等。
不要长篇大论,突出重点即可,HR看一份简历不会超过两分钟,写太多重点被淹没,可能就直接被PASS了。
3. 专业技能
关于专业技能,一定有个熟悉程度。精通、熟悉、了解这三个词一定要用好。实事求是,千万别给自己挖坑,我在面试人的时候,凡是写的精通,都会一杆子问到底,而如果写的是了解,那要求自然会降低。
4. 项目经验
描述项目经验,切记结果导向,不管你是产品技术运营设计,都一样。你在项目中最杰出的贡献,做出的最重要的成绩,对业务最大的影响。
最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清楚。
以上是关于简历部分的,再说说面试的准备:
复盘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找出每一段的亮点。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全面且有重点的总结。
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动态的智慧,让你在面试过程中游刃有余。
多准备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一般面试官都会问:你这段经历最大亮点是什么,你过去工作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再比如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会让你问面试官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绝不能瞎问,透过问题往往能看出来你是否对这个岗位这家公司或者产品做过了解。
比如应聘头条教育的产品,可以问下未来在教研上的投入力度和和节奏。再比如应聘阿里的技术,可以问下阿里是如何扛住双11双12的海量流量。
这些问法,会给你加分。做好万全准备,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 2—
多读书多学习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书很便宜但分量很重,是让我们摆脱平庸走向卓越的方式之一。
冯仑也有一句金句: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冯仑说的学先进其实就是读书!
哪怕失业找工作,也不要忘记继续充电,这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关于读书,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是要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建议挑选几本好书反复读。如果是要获得人生认知、格局的成长,建议泛读、通读,在这个基础上挑出适合你的经典,再精读。
这里也送大家一套我花1个月时间整理的超级硬核书单,总计200本书籍,希望对大家有用:
— 3 —
不要期待速战速决
要做好长期战斗准备。尤其是工作1,2年被优化掉的和应届毕业生,这两类应聘者的综合竞争力较弱。
如果短时间找的不太顺利,一定不要心浮气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面试频次,继续加油。半年内能找到合适工作,都算不错的。
应届毕业生如果找工作不顺利,还有一个选择,找找实习的机会。今年不少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加大(降本增效),这或许是另一个突破口。
基于这一点,也给那些在岗的同学一个建议,一定要未雨绸缪。抓紧执行报复性存钱计划,年轻人就应该多存钱,更何况在这个环境下。
有一定的积蓄,如果意外来临时,就可以更游刃有余,这很重要。
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量入为出,做一个半年左右的规划,这样会更稳妥。
把奋战的时间线拉长,焦虑大概率就会消解。
— 4 —
降低预期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因为业务调整被大厂优化的应聘者,面试感觉还不错,到了聊薪资环节,他希望基于之前的薪资还能有一定涨幅。
如果是在之前,为了招募人才肯定就发Offer了,评估了下成本,最后只能放弃这名候选人。
今年找工作不应该报有过高预期,不排除不少优秀的人才还能涨薪升职,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楚大势。
客观的说,找工作的挤兑高峰还没到,目前的时间点不少企业还有招聘需求,如果到了明年,难度只会更大。
北上深这几个一线城市可能还好点,二三线城市很多已经哀鸿遍野了。
有个工作能干着,哪怕薪资低点、环境差点、发展空间小点,都不是问题。毕竟从职场长线来看空窗期是最要命的,那意味着你离开了牌桌。
2008年,我的一个硕士朋友毕业去了百度,恰逢经济危机没转正就被裁了。找了好几个月,去了一个很小的公司,薪资也只有百度给的一半。
但他耐得住性子,在这个小公司干了2年,经济好转之后跳槽到腾讯,薪资也翻了3倍。
一时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5 —
谨慎跳槽
如果你所在公司没有裁员降薪、企业运营也一切正常 ,只是你觉得薪资低了、又或者和领导相处不爽、再或者其他点让你不爽了。
这种情况,千万别裸辞之后再去找工作,最好是继续好好干。实在不爽的,不妨骑驴找马,简历先投起来。拿到合适的Offer再辞职。
合适Offer不光指更高薪资、更好的职位、或者更好的福利等等。最重要要清楚公司的运营情况,最好找熟人了解下跳槽企业的内部情况。
同时还要清楚新的leader对你的期望,大环境这个样子,通过试用期的难度相比往年一定大增,了解未来领导的预期,权衡下是否能达到,很重要。
如果你所在公司已经在裁员降薪,而你还在岗 ,那么也不要慌张。首先按部就班的把本职工作做好,毕竟薪资低和没工作还是天壤之别。当然,这种情况之下,迅速的找找外部机会就很重要了。
毕竟下一个阶段,不知道是否就裁到你头上了。
还有朋友问我:「洋哥,我现在工作特别累,想跳槽到一家轻松的公司」。
别傻了,这种环境下招人的互联网公司还有轻松的吗?
我认为几乎不可能,道理很简单,如果很轻松的公司说明工作和业务都没那么饱和,在这个环境之下还需要招人吗?
一句话总结下,能苟着尽量苟着,外面的世界未必那么精彩,尤其还要考虑试用期生存问题。
安全是第一位的!
— 6 —
行业的选择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防疫基本常态化,也就是疫情的影响不会短时间消退。
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疫情的影响都是负面的。甚至对旅游、租房等几个领域,近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以下几个行业除外:线上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生鲜外卖、智慧城市等等。
这些行业,非但没有负面影响,可能还有巨大的推动力。
职场人,经济大势好的时候,选择行业最多是发展快发展慢的问题。但在今天这种情况之下,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
如果是疫情利好的行业的Offer,哪怕薪资、职级、福利等比其他行业的Offer差,都应该加入,毕竟可预期的持续性法阵远远比眼前的得失更重要。
— 7 —
寻找内推
内推是找工作神器,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比如很多公司基本不招专科学历,但有熟悉朋友背书或者对应聘者很了解,就另当别论。
我过去11年职场经历唯二的两个专科下属,都是走内推渠道招聘进来的。
很多招聘方都很认内推,毕竟面试时间太短,这个人真实的能力、风格、耐受度等等,都是未知数。这种情况,能了解更多正向信息,当然是加很多分。
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这个时候不要在乎面子了,发动身边所有亲戚朋友,尽可能的多扩大帮你内推的人。
机遇只会留给尽全力行动起来的人。你的老领导、以前的同事,都可能给你提供很好的机会,甚至你以前的下属、认识的年轻人,也可能给予你莫大帮助。
「广结善缘」,这个时候就该派上用场了。平时积累的各种人脉,帮助过的人,这个时候果断开口,厚着脸皮开口,没什么大不了,最多被无视呗。
一轮筛下来,你还能知道,谁真的把你当朋友,谁就是泛泛之交了。完全是一举两得。
毕竟,什么事情都大不过,要吃饭、要生存,区区的面子,不要也罢。
— 8 —
保持信心
找工作很顺利的同学就不说了。对于屡屡碰壁的同学而言,心理建设非常重要,如果碰到连续拒绝,千万不要灰心丧气。
要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继续找下去,肯定能就业,毕竟互联网虽然大的红利没有了,仍然是在发展期。
找工作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这点我深有感触,创业失败那一阵,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天昏地暗的晚上4点睡下午2点醒,整个人都是懵的,没休息好不仅身体累也毫无信心。
最好保持上班的作息时间,有时间多看看书,特别历史文化书。推荐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第一个章节就讲了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当你发现这么多人都有这么悲惨的历史,那发生在你身上的这点不顺利,甚至都不值一提了。
这又是在传授阿Q精神了,是的,这点我最擅长。想开点,就算退一万步说,真找不到互联网的工作了,难道还养不活自己了?
另外,其实我们要保持对长期的确定性。首先,这次疫情中国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今天的影响大概率在一年后就没了,甚至那个时候还真会报复性反弹。
再把时间线望远拉,几年之后,新的科技革命一定会到来。5G、AR/VR、AI大数据、云端化、物联网、智能硬件等等,一定会带来海量的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机会。
而到了这一天,仍然在牌桌上的我们,将赢得职场上或者创业上的巨大机遇。
坚持下去,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