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娱专访袁泉:她有一种沉静的力量
采访间有些嘈杂,工作人员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角落里,有一处安静的所在,身着一身简约黑色套装的袁泉站在那里,给正在上映的电影【中国医生】的海报签名,一张一张地写着,淡然、沉着、安静,让人不忍心打扰。
袁泉很少接受采访,倒不是因为抗拒这件事,「主要是我说不出来那么多」,她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语气淡淡地,但能感觉到真诚。踏上演艺之路的20多年,她只专心地做一件事:演戏。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明星,不觉得自己身上有星光,「从银幕上走下来的时候,就只是一个普通人,演员只是一个职业标签」。
近两年,从【中国机长】中的乘务长毕男,到【中国医生】中的医生文婷,袁泉塑造的角色都很「专业」,也因此让她触及到了更多对生活、生命的敬畏。「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看似微小,叠加在一起就很强大。」袁泉说,她希望自己不要忘记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
任何的舒适感跟角色都是不搭的
11岁之前,袁泉都生活在湖北荆州。「我的童年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满是幸福的回忆。」她说。
最美的回忆是故乡湖北的夏天,热气腾腾,「爸爸经常带着我和姐姐,在长江边,在江水里踩一踩。」周末小伙伴常来找她玩,有一次下起了暴雨,雨打在身上都是热乎乎的,袁泉和小伙伴们一时兴起,绕着家旁边的操场疯狂地奔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作为湖北姑娘,袁泉一直心系着家乡的亲人朋友,「会很担心。你有一种好像回不去家了的感觉」。那种感觉,久久萦绕在她心中。于是,当电影【中国医生】向她发出邀约时,她甚至还未看剧本,就爽快地答应出演。
【中国医生】以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为主要场景,讲述武汉医务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共同抗疫的故事。以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的张竞予院长由张涵予饰演,袁泉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原型之一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她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两次上报,率先拉响了疫情防控警报。
无论是对袁泉还是整个创作团队,这部电影最大的难点莫过于一个「真」字。
医疗器械的操作、手术过程的还原,演员们要一次又一次练习每一个专业的动作。「你要进入一个你完全没涉及过的专业。那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比如穿防护服,手的动作需要避免碰到防护服外侧,我们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专业速度。」袁泉回忆说,在这个戏里,任何的舒适感跟角色都是不搭的。在拍摄期间,她长时间戴着口罩,最长8小时没脱防护服,「在疲惫不堪的时候,会感觉和医务工作者们接近了一点」。
拍摄时,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在现场指导表演细节,袁泉曾问他们:「在突发状况出现的紧张时刻,你们在想什么?」医务人员回答:「没有时间去想,就是把多年的专业积累,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发挥出来。」交流和了解的多了,袁泉也建立起一种信念,「从开始的慌乱,到慢慢地以这些专业技术做支撑之后,你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在电影中,袁泉最为出彩的是3处「眼神杀」:一处是疫情初期,有病人闯进医院,扰乱秩序,她拿着扩音器面色严厉地说道:「我可以救你,也可以找你算账!」一处是在忙碌了多个小时后回到休息室,她捶打肩膀,捏胳膊捏手,满是疲惫,但眼神是坚定的;还有一处,小卖部老板去世的消息传来,她一边听着手机里还未来得及接听的语音,一边埋头吃盒饭,吃着吃着,眼神渐渐暗淡,眼泪就不自觉流了下来。
「她的眼睛是如此特别,眼窝凹陷带来特有的深邃感,眼神清冷、理性,有奇妙的镇定作用。」有观众评论说。对于「眼技」,袁泉觉得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控制」,「可能在别人看来眼睛大是一个优势,但在我自己看来,反而是要更多地控制情绪,因为这个职业要求你的个人情绪是不能流露太多的。」在表演时,她尽量把一切的情绪起伏内化,比如偶尔冒出的家乡话。「只有面对病人最危急的时刻,或者需要说心里话的时候,会用湖北话来表达。」
在广州的首映礼上,钟南山院士说「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主角,特别是袁泉」。袁泉饰演的文婷,面容是疲惫的、憔悴的,眼神却始终坚定、闪耀。这些画面让钟南山一下子回忆起了18年前「非典」时跟在他身边的助手刘晓青,同样是这样一位外柔内刚,充满力量的女性。
前几日,袁泉跟着【中国医生】重回武汉,记忆中那个热气腾腾的故乡回归到鲜活蓬勃的样子,「那样的一段日子,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看似平常的时光」。
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
在喧闹的娱乐圈,袁泉习惯了沉默。合作过的人,都对她的安静深有体会。2005年,著名音乐制作人姚谦应邀为孟京辉的话剧【琥珀】创作歌曲。当时,袁泉是女主角,接触下来,姚谦发现她和别人不太一样:她总是习惯选择一个人在角落待着,在喧闹的排练室里,她身处的那个角落总有种与世无争的气氛。
沉默的人,会更让人好奇他们的力量感来自于哪里。袁泉不常表达,却时常感动。对世事的敏感,让她的很多想法充满思辨。
当人们好奇演员光鲜的生活时,她说:「生活中真的不需要任何的高光,演员就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当喜欢她的影迷评价她很文艺、选择的角色都很有质感时,她说:「喜欢你的观众都希望把特别好的词贴在你身上,但演员选择角色,更多的是看到剧本的时候,某一点恰恰是你心里特别渴望的。」
当「独立女性」成为热门话题时,有人跑来问她「演的那些角色是否为独立女性」,袁泉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好像提到独立,就是一种特别强势的存在。」她不希望这些人物被简单地打上「独立女性」的标签。
安静如水的袁泉,总有自己的观点。小时候,这种个性被大人们称之为「有主意」。
11岁的袁泉,就是这么一个有主意的小孩。当时她读小学四年级,有一天,突然出现几位老师来到学校挑人,选几个具有学京剧潜质的孩子,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选中的8个孩子中,就有袁泉。
去,还是不去?父母担心袁泉小小的年纪,只身一人去外地学习会照顾不好自己,何况学习京剧,是要吃苦下硬功夫的。几天后,一日清晨,袁泉正在洗脸,妈妈问她:「你要自己想想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学京剧?」袁泉说:「对啊,我真的想去。」这算是袁泉为自己的人生做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她独自踏上北上的列车,辗转两天两夜到达北京,开始了在戏曲学院长达7年的学习生活。
学戏的前两年,并不顺利。2018年,她在【朗读者】的节目中曾回忆起当年学戏的时光。那段日子,她给父母写了很多信,其中一封写道:「最近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我很努力,老师却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第一次登台前,她非常紧张,「整个人都是晕晕的,但是从侧幕走上舞台的一瞬间,感觉到一下平静了」。那一刻,她与舞台结缘了。
1996年,袁泉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了著名的「中戏96级明星班」中的一员。这个「明星班」星光熠熠:章子怡、秦海璐、梅婷、曾黎、刘烨、秦昊……袁泉身处其中,一直很低调。同班同学说起她时,有一句共同的评价:袁泉是专业标准。
初学表演,袁泉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迷茫期,但极强的专业能力加上机会的垂青,她几乎没有体验过大多数表演系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艰难。大学时期,她出演了3部电影。大三那年,21岁的她出演滕文骥导演的电影【春天的狂想】,饰演京韵大鼓艺人周小玫,一举夺得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这个女孩不得了,将来一定会非常火!」滕文骥说。同样,在大众眼中,这样「出道即巅峰」的演员,接下来的路应顺理成章地大红大紫,并伴随着巨大的利益和粉丝的追捧。但袁泉并没有按照这个剧本走。
契诃夫的一些话剧,需要四十岁以后的脸
电影为袁泉开启了踏入演艺圈的大门,但学过7年京剧的她,最钟爱的还是舞台。
毕业后,袁泉来到中国国家话剧院,成了一名话剧演员,开启了剧院生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话剧成为她表演事业的重心。暂时远离影视圈,也就意味着远离了所谓的名与利。但袁泉心中没有不甘。
「话剧对我来说,其实不需要坚持二字,而是你就应该待在这。有机会在舞台上演真正想演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是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剧院生活让她感到了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天很规律地排练、下班、演出,演出完之后聚在一起讨论,很纯粹的感觉」。
袁泉第一次在大舞台上演的话剧是【狂飙】。那是2001年,田沁鑫导演,辛柏青演田汉,她一人分饰三角:田汉的红颜知己安娥,戏中戏【关汉卿】中的朱簾秀,还有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3个角色性格各异,「让我看到自己在话剧舞台上的可能性」。
袁泉尽情地在舞台上展现各种可能性。她演田沁鑫导演的【青蛇】中的白蛇,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孟京辉导演的【活着】里的家珍……每一部都很出彩,她也几乎囊括了话剧领域所有奖项,包括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2007年,她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话剧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成员。
舞台上的每个角色,也都会对袁泉的生活影响至深。演完【简·爱】,她感到内心饱满,充满力量;演完【青蛇】,她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就是演员的一种幸运吧,可以躲在角色背后说话的。」
人到中年,有人说袁泉越来越瘦,皱纹多,美貌已不复当年。她淡然回应:「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近几年,她开始出现在影视剧中,上一部让她重回大众视野的是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她演职场女强人唐晶,那年,她刚好40岁。很多人说她「大器晚成」,她只是礼貌地微笑。再到【中国机长】,「我所扮演的角色年龄在增长,我自己也在成长,所以感受也是会越来越丰富」。
现在的袁泉,依然安安静静地演自己的戏,在舞台上,在荧屏中,在大银幕里。她不疾不徐地诠释角色的故事,排话剧有时戏出不来,她就坐下来,等一等,她相信「时间会帮你」,「只要在大幕拉开之前,什么都来得及」。
生活中,她也有了多重身份,是妻子也是母亲,添了几分从容与笃定。她会素颜买菜、逛超市、看话剧,享受灯光之外的烟火气。
但无论怎样,她都始终拥有着一份「不变」。于她而言,度过的时间就像涓滴汇成的湖泊,看似不起波澜,深处却总藏着沉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