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共情能力强」和「冷漠」冲突吗?一个「高敏感」的人如何平衡这两种较为极端的心理?

2023-12-13心灵

共情能力强,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对他人的负面情绪感受很强,这往往是创伤的特质。比如,特别在意他人的某种眼神、特别在意某些敏感词语,并对此有深刻的情绪反应和词语理解。这种高敏感是在保护自己,通过提高个人警觉阈值让自己远离曾经的糟糕关系。

严苛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对严肃要求会极为敏感;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则对细微情绪有敏感觉察同时有保护性反应(战斗或者逃避)。

这种情况可以提高「钝感力」,可以增强对自己的反应觉察,在自动化创伤反应时,慢下来,多一些澄清和确认,这样不至于把糟糕的感觉投射到他人身上引发进一步的投射性认同。也可以通过疏导疗愈过往的敏感源,清晰后释放曾经压抑的情绪反应。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整体稳定性,拥有更多的安全岛资源,不断改善人格底色。

只要方向是适合自己的,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难就在于人总是有各种现实难题同步困扰,以及不同成长阶段念想遮蔽、状态差异,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位专业心理师帮助自己成长或重塑反应模式。

另外一类是情绪识别能力。属于情商的「感知范畴」。这种情绪识别,不会激发个人的创伤反应,而是能感知周围人和事更多的信息,这是一种能力。具备情绪识别能力的人往往会更容易精准描述情绪、也更容易表达情绪,会促成关系的良好发展。

这种共情,常位于「非褒非贬的中间位置」,很多人经常和人本主义的「共情相混淆」,所以我一般称其为「共感力」,也是自体心理中科胡特命名的「神入能力」。

这种X光一样扫描人群,并能识别他人情绪、言语动态、模式甚至人格结构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这种能力是咨询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正是这种能力让咨询师不会随意下定论、不会用理论和技巧覆盖访客,也正是这种能力,让咨询师获得了访客的内心经验世界并制定相应的咨询策略。

人们区分这两类共情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用自我感觉的消耗来判断。如果敏感让自己受限制,不敢表达自己,且有注意力消耗比如会影响做事,同时感觉到心力消耗的疲乏,大致是有关系创伤存在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大致是属于情绪识别感知力强。

真正影响人的不是情绪感受力,而是心底曾经的记忆印痕。这些印痕深深刻在心里,组成了大量的反应神经回路,导致人们自动化的应对这个世界。但很多时候,因为创伤而带来的分析和判断,往往会陷入思维陷阱,让自己创伤更加固化,这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一个人被亲戚伤害过,就会习惯的分析其他人是不是在利用自己,凡是一切所行都可能被贴上利益化的影子,尽管这可能在普世生活中是准确的,但同时会忽略了人性之间的温度。因为相互利用和相互支持原本就是同类行为的不同描述。

过分偏重于理智化,最终可能成为行走的「机器人」。

2023.12.14 随笔、关于共感能力的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