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来访者脱落时,咨询师应做那些工作?

2020-06-20心灵

在大多数情况下,来访者脱落,提供服务的一方并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主动联系对方的做法并不建议,甚至可能会打扰到对方,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所以咨询师也不一定能找到脱落的原因。

在私人执业中,我一般在做完第一节评估后,不会主动预约下一次。 特别是我常做饮食障碍症,如果我做完了评估或诊断,向患者介绍了治疗方案和目标后,除非是患者强烈要求预约下次,不然我会告诉患者先不要预约,回去考虑一下我提出的治疗方案,然后再做出决定。如果患者真的选择接受治疗,那么可以届时联系诊所的前台,再和我预约。

总之,如果患者在第一节当场想预约下次,我一般希望TA可以「说服」我TA的确是想这么去做的。我希望看到TA是认真的,那么我也是认真的,这样做起来心理治疗才有可能起到效果。

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 很多时候患者并没有准备好,他们可能还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位置,想要做出改变,但是同时又害怕改变现状。 这个时候,如果治疗师过于强势地预约下一节,甚至预约接下来好几节,反而会出现「赶鸭子上架」的情况,并不是特别有效,而且还浪费来访者的钱。而且如果患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也会取消预约甚至临时「消失」,这样对于治疗师的工作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特别是饮食障碍症患者,当我告诉他们,接下来的治疗需要「定时进食」、需要增加食物摄入、需要增加体重时,很多人是会打退堂鼓的,这我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很多时候人要跌到了「人生的低谷」,才会有做出改变的勇气和决心,才有毅力和动机去忍耐改变过程中的痛苦。

不少时候,患者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心理治疗,是因为没有体验到真正的低谷,所谓」haven’t hit rock bottom」。这个时候,你去说服TA,去鼓励TA,去给TA推一把,不一定会有效。还不如给TA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TA自己去想想,再做出决定。 有的时候TA需要跌落了好几次,才有可能做出持久的、显著的变化。当然,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发生,但有的时候,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很多的时候,患者脱落和这些因素完全无关,比如患者感觉和治疗师不那么匹配,患者想要接受的治疗并不是治疗师能够提供的,患者感觉治疗时间太长费用太高等。 对方不一定会告诉我们,对方也不一定完全清清楚,对方可能会觉得直接说出来会不舒服, 所以倒不如第一节结束的时候不急着去预约,让患者自己事后自己选择。对于患者和治疗师,这都是更「体面」和「人性化」的设置。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筛选治疗师的成本」。

如果是一名符合资质、经过系统培训、有胜任能力的咨询师/治疗师,应该有很多患者排队等着要看,所以并不需要担心「自己不预约,患者就全跑掉了」的情况。 事实是,我的临床实践中,大多数人会再事后自行选择再次预约,展开治疗。而且,选择留下来的人,一般治疗动机更强、我们之间会有更好的合作关系、大家对治疗方案有更多的共识,如此治疗效果会更好。

对于我个人来说,在第一节评估后不直接预约患者,而是让患者主动来预约的做法,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脱落的概率,因为这么做容易找到和治疗师更为匹配的患者。

其实这样的做法来自于医院系统里经常采用的information session或者叫orientation session,可以翻译为「宣讲会」或「迎新营」。 比如我们即将展开一个团体治疗小组,一共有10个空位,我们根据自己的数据知道一般邀请20-25个排队等候的病人,可以找到12位愿意开始的病人,然后大概到最后会剩下8-10位病人完成治疗。

这样我们就邀请20-25位病人来听一场「介绍会」,负责的治疗师上去说一说接下来这个团体治疗小组的计划、时间、内容等,同时回答大家的任何疑问,然后有兴趣的病人可以当场或一周内报名。 如果真的是特别欢迎,我们可以扩充到两个治疗小组。这样就主动剔除了那些目前可能还没有准备好的患者。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