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三心二意地专注一些事情

2020-06-20心灵
最近的话题引发自己简单整理了知乎答题思路。陌生人肯定,耐心一望即知,理由却比较闲散,考量纯系夫子自道。如果不忙,可以看看以前回答。感谢你来!

开始比较经常回答问题有一年多了,没什么系统性知识输出或是说服他人的打算,兴之所至吧。

有时遇到一个有趣问题,会假设是哪个很久没有联系过的熟人发问,这本身就是充满喜感的脑力休闲活动。熟人中男女老少三教九流都有,问题当然可以五花八门,多不触及家国情怀、人类命运或是学科前沿。但生活中却没有那么多机会和时间,可以对一些寻常烦恼 [1] 做比较充分的沟通与表达 [2]

于是借这个地方和时机,认真琢磨一些貌似简单的道理,澄清一些不太通俗的事实,分析一些无法精确的故事,实乃工作之余驾车之外,可以三心三意 [3] 专注一件趣事 [4] 的最好由头,而且没有催稿打烊喊开会的聒噪。

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不考虑学术八股,无意为流量导引,更不必春秋笔法,不试图换位思考。而是着意扩展视界、改换视角、关注变量、留意过程,尝试多种被触动、被选择、被认知、被体验的可能 [5] ;希望被收藏思考远多于被点赞认可。效果虽然还不理想,也一直有进展,已经看到有些回答的收藏数大于点赞数了。

偶尔发现或是被指出事实 [6] 差错也不必尴尬,承认欠缺或感念提醒都是愉快的事情;而道理 [7] 可以辩证,可以引申,可以附会,总有大致合理的时候;只有故事 [8] 不用较真,应景动人就好。不过会刻意提醒,我们可以否认不喜欢的事实,可以拒绝不合意的道理,也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无法成为别人的故事中人 [9] 。这也是平时对待朋友的惯例,虚拟世界下索性延展到一切虚拟熟人吧。

事实、道理、故事之外,难免还需要介绍一些操作性 [10] 的东西。这样事实才会更清晰,道理才能有着落,故事也算有个回响。操作性一定不设标准答案 [11] ,因为视角不一致,变量不确定,过程有变化,难以穷尽细数,也没有必要替对方优化配置;因为即便科学定理的证明也极少最佳方法 [12] ,何况家庭教育、艺术欣赏、读书烦恼、圈子乱象、邻里纠纷之类普遍困扰和疑难杂症。

可是很多熟人沉浸应试思维日久,工作稍有起色,头角略显峥嵘,孩子又该上学了,于是赶忙收敛刚要放飞的脑袋,回归应试思维惯性。这或许是知乎常见问题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因吧,也不一定就是当局者迷,与学历、身份、经济条件关系也不大。虽然大家很早就懂得必须先了解答案,才能真正获得答案,但现实运转太快,机会稍纵即逝,现成的答案或许就是最好答案。

所以像年轻时候聊天,每次回答或简或繁,或新或旧,有用没用,解惑解颐,拙见睿识,但求尽兴;对方如何评说、如何利用、如何情绪,也都是正常结果。毕竟没人强迫我们一定要看某个回答 [13] ,没人可以保证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可能更好,自然无需有人为观答 [14] 的喜怒哀乐自责 [15] 。和那时候不同的是,一定要说什么早已不重要,说给谁听更不重要,可能只有怎么说才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如果自己感到不适 [16] ,减少、增加、匿名、删除或不再回答,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小结的人,还可以把自己满意的内容整理正式,放在个人主页 [17]

当然,首先要感谢的,是这个平台。

祝知乎康康寿寿!

参考

  1. ^ 更多可能是一时疑惑、纠结吧。
  2. ^ 大家平时很忙,或者也闲,但很难凑齐了一起坐下来聊,聊深聊透,像大学那会儿。
  3. ^ 开车的三心三意包括观景看路听音乐,说话聊天想心事。工作答题时,心意或许还多一些。
  4. ^ 有趣的问题一般不会特别重大紧急,所以可以慢慢作答,容易耐心认真下来。
  5. ^ 远离标准答案思维习惯,引导对方自主寻找问题解答,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
  6. ^ 不少男孩的妈妈会剃头大概是事实,但大部分男孩的妈妈会剃头就不太容易被证实。
  7. ^ 听说道理不辩不明,所以接受别人的道理很不容易,因为哪里都不方便辩论,只好自我较劲。
  8. ^ 故事只要好听好看就再好不过了,有没有破绽漏洞不重要,有人信以为真不是作者毛病。
  9. ^ 这是百分百无例外的事实,却总有人觉得是道理,甚至是鸡汤。
  10. ^ 就是让人比着葫芦画瓢,或者举一反三试着干的法子。
  11. ^ 最好是启发性回答,提供多种可能的选项,由对方自己单选、多选、或者不选。
  12. ^ 对一切既有结论保持不断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本动力。
  13. ^ 据说经常有人推荐或被推荐关注某个话题或者回答,但应该不涉强制性。
  14. ^ 观看回答或假装聊天。
  15. ^ 虽是熟人预设,但并无事先招呼,无意冲撞扫兴或许难免,莫怪哦。
  16. ^ 毕竟陌生人环伺,影响表达乐趣的内外部干扰总会有些。
  17. ^ 这些方法都试过,各有各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