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关于巴菲特的【滚雪球】是怎样的一本书?

2021-02-17财经

刚看完【滚雪球】上下册,趁着还有余热赶快写篇读书笔记。

自从投身股市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其命门,技术方面的比如缠论、蜡烛图等看了始终不得其精髓,大致理解就是这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糟粕,一定有资本主义文字,逐开始看一些资本主义非技术类的书籍,结合同时代的一些书一起看更有意义。比如【聪明的投资者】、【利弗莫尔】、彼得.林奇三步曲等。

购买记录

在网上普世价值、掐头去尾的宣传下,我在看【滚】之前大致印像是巴是长期价值投资者,是股神,通过看艾丽斯施罗德写的【滚】900多页之后大致有了更深刻理解如下。

全书看完印正孟老两千多年前总结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为普通人远观就可以,不可复制。

全书主要记录从1930年巴菲特出生前到2008年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米国经历了1929年那次举世闻名的经济危机,这期间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差点破产,杰西.利弗莫尔横扫华尔街。在巴菲特出生后的岁月里,一战、二战都如期结束,最近战火也只烧到珍珠港,越战、石油危机等都天助美帝,在1990年最危险时期苏联崩了,所以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占尽了天时。

上小学的年龄,父亲升为国会议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妥妥的官二代,从小送报纸开始就树立起对金钱的欲望,升大学时落榜哈佛却能自由的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放在当下国内就是第一志愿报的北大落榜了,但能收到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放在当下的中国也是妥妥的985高材生的范围,当然通过作为资深股票分析师艾丽斯罗德的圆润下,2008年成书,到2017年才发表,10年时间修改,滋润,让普通人觉得好像非常容易似的。孔子三千弟子我们能记住的也就子贡、颜回、曾子等人。作为格雷厄姆门生代表,我们能知道的也只有巴等少数几人,书中也有提及,所以巴就是像吴起一样,在优秀的制下一路过关斩将活下来的幸运儿。

看他早期,第一次大手笔操作是帮格雷厄姆处理一笔套期交易,有自己的主见,不按套路出牌,最终用成绩杀出自己的威名。之后找工作并不顺利,不得己再重操旧业,并且是殊死一博的把自己家小姨的钱、朋友的钱拿来,凭自己天生的金融嗅觉赚得了第一桶金。

之后抓住了每次金融回调的谷底心恨手辣的收购公司几乎没有失手,不管是伯克希尔、所罗门,从文字中没有看出雪中送碳,而是巧取豪夺。特别是在收购【华盛顿邮报】这个章节,怎么看都与我国历史上某些名著的情节联想起来,比如西门大官人和花子虚称兄道弟,推杯换盏,之后把李瓶儿纳入帐下听令?

好像这个表达不出来
此图好像更贴切一点

当然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说等35岁就退休,巴老真的在38岁时就达到了功成名逐身退,还真行动了,也就相当于2007年时大癌股在6100点时清仓了,然后40岁时又重出江湖,就如在1664点时又踩着拍子,移船相近邀相见那样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上,书里写得非常的含蓄,大致梳理了一下原配先是跟着网球教练跑了,然后原配的闺蜜来照顾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照那种。希望收购【华盛顿邮报】又把李瓶儿收入帐下,原文是「我认为他家的沐浴露是免费的」,同时因为喜欢桥牌,直接找一个真人玩伴……怎么看都与兰陵笑笑生那部名著不相上下,大官司是做药材发财了,这里只是用股票和金钱把一些细节给替换了。不过这个可能符合美国人的审美观。

当然,作为男同胞,就像看岛国的电影之后,喜欢仓老师一样,想想就好。

在中国,1978年之后感觉就如美国的1934年之后的光景可以参照,股市起起浮浮,经历了2007年的高潮,现在正在震荡磨底过程中,看了这本书的最终作用无非是能给自己打打气。毕竟两个国家体制不一样,上市公司性质不一样,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总之【滚雪球】就写了巴佬是幸存下来的幸运儿,合作搭子上遇到了查里.芒格,又如武王遇上姜尚般的存在,巴佬在股海里完美的解释了 复利 这个名词,巴佬就像赵子龙附体,征战一生,美名远扬,是时代的英雄。看完之后能鉴别一些不良自媒体断章取义,不会误导自己对未来的定议。在当下国内投资界比如像林园、段永平等与巴菲特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