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持续2年的疯狂起量,如今量变引发质变了。
前几天比亚迪让美国供应商降价的事情上了热搜,非常热闹,在几大势力的联合操纵下,节目效果非常出色,他们再一次,投入了巨量资源帮比亚迪做了一波宣传。
结合11月销量数据的出炉,也就明白他们11月末的这波骚操作的原因了。
让供应商降10%。这种力度,以前可都是西方大公司、大企业压榨中国供应商的惯用手段。根本不和你来什么业内惯例,什么1%、3%,没有的事儿,上来就10%,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换人。都是圈子里的,各家的利润是什么情况,双方都心知肚明。这种手段,其实就是明着抢你利润的:你还想要利润?给你订单是看得起你,跟着我混口饭吃就行了。
实际上,这家供应商的吃相也并不好看,这是一家靠垄断赚高额利润的美国企业,动辄毛利率30%以上。
那为什么比亚迪敢在这个时间节点,如此强势的要求供应商这样降?
体量变大了,大到足以改变市场格局了。
打个比方,A给B供货,B的拿货量只占到A出货总量的5%,B是没什么话语权的。随着B拿货量的持续快速攀升,议价权会越来越大。如果B的拿货量快速攀升到A出货量的50%,那么A将彻底失去主动权,只能任由B拿捏。为什么呢?如果A的毛利率是30%,一旦B故意减少拿货量,会让A立刻从盈利变为亏损。当然,A也会努力去做一些改变。比如,找更多的拿货商,提高自己的出货总量。可是,市场上的拿货商,大部分被B打的销量一路暴跌。盘子总量没变大,可盘子被B吃掉的越来越多。A就陷入了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此外,随着B体量的快速变大,B也不可能再只在一家供货商拿货了。B必然会培养新供货商C,B甚至会入股新供货商。C的体量小,只能对B马首是瞻,于是C就变成了B拿捏A的好抓手:A不降价,B就把50%的订单给C,让A处在亏损边缘上。
比亚迪为什么在销量一路暴涨的路上,却又获得了这么多的骂名呢?
因为,这期间有无数的利益纠葛,比亚迪断了太多人的财路了。
和当年的华为崛起后被黑的惨不忍睹如出一辙,都是动了中外太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而比亚迪有一点还不同于华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里,是六边形战士,属于是靠制裁大棒都制裁不了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