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小寒大寒又一年」,即將迎來的大寒節氣,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需要註意防寒保暖。1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時令節氣與健康」新聞釋出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王海隆表示,大寒節氣,應註意順應「冬藏」特性。
他表示,中醫認為,脾腎是先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後天之本,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寒邪易傷陽氣,冬季正好和腎臟是相應的,這個時候溫補脾腎,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抵禦嚴寒、顧護正氣。在日常的生活中,適當的早睡晚起,註意保暖,避免過度的活動、操勞而耗傷陽氣;飲食上也以溫補食材為主,少吃生冷食物;可以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戶外鍛煉,或者在室內進行太極拳或者易筋經、八段錦等傳統功法的鍛煉來疏通經絡、調暢氣血;也可以進行自我按摩、拍打足三裏和大椎穴進行保健,起到鼓舞陽氣、增強體質的作用。
此外,他還推薦了幾個藥食同源的食材,如山藥、黑色食物等。「可以做成山藥粥或者山藥炒木耳,也可以配合溫熱滋補的羊肉燉湯,起到溫補脾腎的作用。食用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配上核桃仁、芡實、花生等食物起到益腎填精、健脾開胃的作用。」他提醒,對於脾腎虛寒的人群,可以在做菜的時候適當加一些桂皮、茴香、花椒這樣常見的調味料,起到溫中散寒、補益脾腎的作用。(記者 武玥彤)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