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常見慢性代謝病,給患者生活帶來挑戰,而運動在其綜合管理中至關重要。
不同運動方式對降糖效果各異。
本文為你帶來能夠幫助2型糖尿病降糖的5類運動,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更好地控制血糖,提升生活品質。
![](https://img.jasve.com/2025-1/6199adff4e7e17a0ac7714b7b9ee7eeb.webp)
一、有氧運動:活力滿滿的「燃糖之旅」
有氧運動時身體能量消耗增加,促使肌肉細胞攝取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從而降低血糖。
長期堅持有氧運動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使胰島素更好地發揮調節血糖作用,讓葡萄糖更易進入細胞被利用。
此外,有氧運動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對糖的代謝利用,維持血糖穩定,進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1.快走
快走能加強血液迴圈。每次快走30~60分鐘,速度以身體微汗、能正常交談為宜。初次運動患者可從15~20分鐘開始,逐漸增延長長。
2.慢跑
糖尿病患者恢復期間可慢跑,能增強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血糖。
慢跑選平坦、安全路面,穿舒適跑鞋。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開始速度不宜快,依自身狀況漸提速,過程中註意補水,防脫水。
3.遊泳
遊泳鍛煉四肢肌肉和心肺功能,加速新陳代謝,助控血糖。遊泳是全身性運動,對關節壓力小,適合關節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
每周3~4次,每次約30分鐘。遊泳前做好熱身,防抽筋。泳池水溫低,遊後註意保暖,防感冒。
4.跳舞
患者可按喜好選交誼舞、廣場舞等舞蹈型別,每次跳舞30~60分鐘,能鍛煉身體。
二、抗阻運動:塑造力量的「秘密武器」
抗阻力運動刺激肌肉纖維,增加肌肉量,使肌肉這一 「糖分儲存庫」 能儲存更多糖原,從而降低血糖。
該運動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讓胰島素更高效地協助葡萄糖進入細胞,穩定血糖控制,減少胰島素需求。
運動後身體因修復和增長肌肉持續消耗能量,新陳代謝率提升,運動後的一段時間也能消耗血糖。
1.啞鈴訓練
透過使用啞鈴進行簡單的手臂屈伸、肩上推舉等動作,可以有效鍛煉上肢肌肉。
選擇合適重量的啞鈴,每個動作進行2~3組,每組10~15次。隨著肌肉力量的增強,可逐漸增加啞鈴重量。
2.深蹲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緩慢下蹲,保持背部挺直,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每組進行10~15次,進行2~3組。深蹲能有效鍛煉下肢肌肉力量,增強身體穩定性。
3.引體向上
對於有一定力量基礎的患者,引體向上可鍛煉上肢和背部肌肉。每次進行3~5組,每組盡量做到力竭。
如果一開始無法完成標準引體向上,可借助輔助器材或同伴幫助。
三、聯合運動:強強聯手的「黃金搭檔」
把有氧和抗阻運動結合起來,效果更顯著。
既能享受有氧運動帶來的心肺功能提升,又能收獲抗阻運動塑造的強大肌肉力量。
例如,可以在慢跑20分鐘後,進行15~20分鐘的啞鈴訓練或深蹲練習;或者在跳舞30分鐘後,進行平板支撐等核心抗阻訓練。
聯合運動要註意合理安排順序和強度,避免過度疲勞。
四、柔韌性運動:柔軟身體的「貼心夥伴」
柔韌性運動能幫助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減少因應激激素升高導致的血糖波動。
例如瑜伽中的冥想和拉伸,可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避免血糖異常升高。
長期堅持柔韌性運動有助於改善身體的血液迴圈和代謝功能,使身體各組織器官能更好地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從而促進血糖的穩定下降,實作對血糖的有效調節。
1.瑜伽
瑜伽包含各種體式和呼吸練習,能有效提高身體柔韌性、平衡力和肌肉力量。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選擇一些溫和的瑜伽體式,如山式、樹式、下犬式等,每個體式保持15~30秒,進行2~3組。
瑜伽還能幫助患者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對血糖的穩定有積極影響。
2.伸展運動
簡單的全身伸展運動,如站立位體前屈、頸部伸展、肩部環繞等,也能有效提高身體柔韌性。每天進行1~2次,每次10~15分鐘,可在早晨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進行。
五、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千年的「健康瑰寶」
在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過程中,能促進氣血迴圈,使得身體各器官組織更高效地攝取葡萄糖。
同時,大部份民族傳統體育強調身心合一,能夠幫助練習者放松身心,有效緩解壓力,降低應激激素分泌,減少血糖波動。
長期堅持,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從而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實作穩定降糖。
1.太極拳
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註重身體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練習太極拳時,全身肌肉關節都能得到鍛煉,同時還能調節呼吸,促進氣血流通。
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天練習1~2次,每次20~30分鐘。
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對血糖控制和身體整體健康都有益處。
2.八段錦
八段錦由八組動作組成,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
每組動作都有特定的鍛煉效果,能調節臟腑功能,增強體質。
患者可每天練習1~2次,每次15~20分鐘,長期堅持可有效改善身體狀況。
六、選擇適合自己運動的註意事項
1.身體狀況評估
在開始運動前,患者應先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血糖、血壓、心肺功能等。
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給出合適的運動建議。
例如,血糖過高(大於16.7mmol/L)或過低(小於3.9mmol/L)時,不適合運動,應先調整血糖。
2.循序漸進
運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低強度、短時間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長。
避免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身體過度疲勞或受傷。
3.運動時間選擇
盡量選擇在飯後1~2小時進行運動,此時血糖相對較高,運動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如果選擇在清晨運動,要註意先適當進食,避免空腹運動引發低血糖。
4.血糖監測
運動前後要密切監測血糖,了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如果運動後血糖低於3.9mmol/L,應立即進食含糖食物,如糖果、餅乾等,糾正低血糖。
5.補充水分
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出汗,導致水分流失。患者要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應少量多次飲用。
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長期堅持。透過科學合理的運動,結合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等. 中國2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2024版)[J].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24, 43(6): 419-452.
作者:唐蔚
編輯: 李碩然
稽核:姜峰 李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