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李時珍嘆息:病久難醫,只因未知此穴,一通百病消除

2025-02-02女人

本文內容來源於佛經記載與傳統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黃帝內經】有雲:"人之生命,本乎先天,系於後天。"人體經絡如天地脈絡,穴位猶如星辰,每一處皆有其玄妙。

古醫書記載:"十二正經通於臟腑,奇經八脈理陰陽,三百余穴應天地,通則不痛走如常。"

千百年來,歷代名醫皆探尋人體穴位之奧秘。

明代醫聖李時珍更是窮畢生之力,遍訪名山大川,求醫問道,只為尋得一處養命之穴。

究竟是何穴位,竟讓這位集醫道大成者都如此孜孜以求?

次日一早,李時珍剛到醫館,就見到一位面色蒼白的老翁在門外等候。這位老翁乃是本地知名的布商,已經病了三年,請了不少名醫都未能痊愈。

"老先生,我這病已經看了三年,花了無數銀錢,吃了不知多少藥,可就是不見好轉。"

老翁說著,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

"聽聞李先生醫術高明,特來求醫。"

李時珍細細為老翁把脈,又仔細詢問了癥狀。

這位老翁患有多種疾病,頭痛眩暈,腰背酸痛,胃口不佳,夜不能寐,而且常年手腳冰涼。

"老翁此病,表面看是諸癥並行,實則根源在於一處。"

李時珍輕輕嘆了口氣,隨即翻開案頭的醫書,指著其中一頁道:"你且看這裏。"

那布商湊近一看,只見書上畫著人體經絡圖,密密麻麻的線條中標註著數百個穴位。

"最近我遇到一個奇特的病例,"

李時珍邊翻閱醫書邊說,

"一位老者,與你癥狀相似,也是全身多處不適,求醫多年不愈。後來我偶然得到一本古醫書,上面記載了一個特殊的穴位..."

話未說完,外面又進來幾位病人。

一位年輕女子攙扶著她的母親,說是患病半年,遍訪名醫無果。李時珍望聞問切後,發現老婦人脈象細弱,舌質淡白,證屬氣血虧虛。

"我娘以前從不生病,怎地這半年來突然病癥纏身?"

年輕女子急切地問道。

李時珍正要回答,又一位老者顫巍巍地走進來,說是腿腳酸軟,行走艱難。診斷後發現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

"我這腿,已經疼了十幾年了,"

老者嘆息道,"吃了不知多少藥,也不見好。"

正說著,外面傳來一陣喧嘩聲。只見幾個衙役架著一個面色青白的中年人走進來。

領頭的衙役說道:

"李先生,這是我們在路上發現的,看樣子是中了暑氣,請先生救治。"

李時珍示意他們將人放在診床上,仔細診脈後發現此人脈象浮大而數,舌苔黃膩,顯是暑濕傷氣之癥。

他當即取出銀針,在病人頭部和四肢幾處大穴施針,不一會兒病人就悠悠轉醒。

"多謝李先生救命之恩。"

那人緩過神來,拱手道謝。原來他是外地來的商人,因不習水土,加上連日奔波,這才昏倒在路上。

"你且先歇息片刻。"

李時珍給他開了一副清暑化濕的藥方,又轉身去看其他病人。

這時,一位面帶愁容的書生走進醫館,手裏還捧著一本破舊的醫書。

他自稱姓楊,是從江西來的舉子,因為常年伏案讀書,落下了一身病癥。

"我體弱多病,每逢春秋必發熱咳嗽,還時常頭暈目眩,實在耽誤功課。"

書生嘆息道,

"聽聞李先生曾著【本草備要】,對各種藥性了如指掌,特來求醫。"

李時珍接過書生手中的醫書翻看,見是一本【難經】古抄本,眼前一亮:

"這本書從何處得來?"

"是家父舊藏,說是祖上傳下來的。"

書生答道,"我因體弱,便想從中尋找些治病良方,可惜看不太明白。"

李時珍仔細翻看,見書中確有不少精妙之處,尤其是關於人體經絡穴位的記載,更是獨到。

他一邊看書,一邊為書生診脈,忽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你的癥狀,與這書中記載的一個病案極為相似。"

李時珍若有所思地說,隨後起身取來自己的醫案記錄,仔細對照。

一旁的布商見他神色專註,忍不住問道:

"先生可是發現了什麽?"

李時珍放下書,環視眾人道:

"這些日子,我遇到不少疑難雜癥,表面看來各不相同,但細究之下,卻都與一個關鍵之處有關。"

他說著,取出一幅人體經絡圖,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穴位說:

"你們可知道,人體穴位雖多,但真正起關鍵作用的,其實只有幾個..."

他翻開自己多年來記錄的醫案,指著其中一頁對布商說:

"你看這裏,我前些日子遇到一個病例,那人病了二十年,遍訪名醫無果。後來我發現一個關鍵之處,為他調理後,竟然很快就痊愈了。"

布商急忙問道:"是何處關鍵?"

李時珍指著經絡圖說:"人體穴位雖多,但要害之處只有幾個。這裏面最關鍵的是..."

"這處穴位,乃是人體陰陽之樞紐。

數十年來,我見過太多病人,良方妙藥用盡,卻始終不得痊愈。後來我才明白,多年難醫之癥,往往就是因為忽視了這處穴位..."

布商連忙追問:"不知是何處穴位,如此神妙?"

李時珍看著眾人期待的眼神,緩緩道:

"此穴一通,百病皆可去除。這個穴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