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講了一件事,讓我感慨頗深。
她兒子小傑,以前是個性格開朗、成績優異的孩子,可自從和班上幾個「問題學生」走得近了之後,整個人仿佛變了樣。
不僅成績直線下滑,還開始撒謊、和父母頂嘴,甚至偷拿家裏的錢去和朋友「聚會」。
朋友一開始,以為孩子只是叛逆期,過段時間就好。
但後來發現,這些朋友不僅會教小傑逃課,還慫恿他去「冒險」幹一些危險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孩子逐漸以這些朋友為榜樣,把父母的教育當成耳旁風。
這樣的「毒友誼」,比早戀更令人憂心。
因為早戀更多是情感上的懵懂,而「毒友誼」卻可能一步步把孩子引向深淵,甚至影響一生。
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家長還不警惕嗎?
![](https://img.jasve.com/2025-2/26de1fc22c5b2b892d4fba46ab6316fe.webp)
一:什麽是「毒友誼」?
「毒友誼」指的是那些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的朋友關系。這些朋友可能會帶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
比如:
慫恿孩子撒謊、逃課或違反規則;
讓孩子染上不良習慣,比如抽煙、酗酒,甚至嘗試危險行為;
用心理上的控制或施壓,讓孩子為了「合群」而做一些違背意願的事情;
過度攀比,讓孩子陷入低自尊或物質崇拜。
這種友誼表面看起來是孩子間的「好朋友」,但實際上會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軌域。
二:「毒友誼」為什麽比早戀更可怕?
①它讓孩子喪失判斷力
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對事物的判斷力有限。他們很容易受「朋友」的影響,而逐漸失去自己的原則。
比如,當朋友說「逃課沒什麽大不了」時,孩子可能會覺得為了合群而放棄學習是值得的。
②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毒友誼通常充滿負面能量,比如鼓吹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甚至崇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價值觀一旦被孩子吸收,想要糾正就很難了。
③它讓孩子忽視真正重要的事情
孩子在毒友誼中,往往會因為「朋友的認可」而忽視學習、家庭甚至自身的成長。
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迷失自己,把錯誤的價值觀當成追求的目標。
![](https://img.jasve.com/2025-2/ca901cf60b6a27d293264a40ecf0472a.webp)
三:如何發現孩子陷入「毒友誼」?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家長需要引起註意:
● 行為異常 :突然變得愛撒謊、逃避責任,或者做出一些不符合年齡的叛逆行為。
● 厭惡溝通: 與家人溝通減少,總是對父母的問題敷衍應對,甚至表現出抗拒。
●對某些朋友過度依賴: 頻繁提到某幾個朋友,甚至為他們掩蓋錯誤或犧牲自己。
●成績下滑: 學習狀態明顯退步,但孩子對此毫不在意,甚至滿不在乎。
●情緒波動 :與朋友關系不順利時,表現出極端情緒,比如暴躁、抑郁等。
四: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毒友誼」?
①先接納孩子的感受,避免直接否定
當發現孩子陷入不良友誼時,我們切忌直接指責或粗暴幹涉。
比如「你怎麽能和這種人玩?」這樣的語言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對家長更加抗拒。
正確的做法是,先試著傾聽孩子的感受,比如問:「你和這位朋友關系很好吧?他哪裏吸引了你?」
透過理解孩子對這段友誼的看法,找到切入點,慢慢引導。
![](https://img.jasve.com/2025-2/aab04a624d4d4965a9ecc828789366d4.webp)
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之所以容易受到「毒友誼」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明確的是非觀。
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的溝通、閱讀或分享正能量的故事,幫助孩子明白什麽是真正的好朋友。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真正的朋友,會鼓勵你變得更好,而不是讓你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③豐富孩子的生活圈
很多孩子陷入「毒友誼」,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缺乏其他選擇。
我們可以透過幫助孩子發展興趣愛好、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擴大他們的朋友圈。
這樣,孩子就有機會認識更多積極、正向的朋友。
④為孩子提供更多陪伴
有時候,孩子會陷入「毒友誼」,是因為在家裏得不到足夠的關註或陪伴。
我們可以試著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比如一起玩遊戲、做手工,或一起學習新技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溫暖。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交友的階段,而「毒友誼」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個隱形的陷阱。
如果我們作為父母,能及時發現並引導孩子走出這樣的關系,就能幫助他們避免許多遺憾和傷害。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