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十院急診 來源/通訊員 石慶攝(下同)
盛夏的急診室,什麽患者最多?答案也許和你想象的不同。台風「凱米」剛剛終結今夏第二輪高溫,下一波酷暑又立即續上了。記者日前走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發現,急診室的熱度不輸氣溫,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會使人體感到不適,還容易誘發中暑、腦血管和胃腸道等疾病。
高溫酷暑對腦血管傷害大
「申城接連遭遇兩波高溫,由120送到我們醫院的心梗患者數量變化不大,高溫前的6月15日~22日15例,高溫下的7月15日~22日為25例;相比之下腦梗患者增加十分明顯,從18例激增到107例。」十院門急診辦公室王瑱副主任給出的統計數據顛覆公眾的普遍認知。
「相比冬季低溫直接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夏季高溫的致病機制更復雜,更多表現相關關系而非因果關系。」十院急診科陳遠卓副主任道出了其中奧秘。夏季氣溫高,人體為散熱會擴張外周血管,所以相比冬季,夏季血壓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日照時間長、氣溫高會影響夜間睡眠品質,更有一些人為躲避白晝高溫而選擇夜間外出「覓食」,熬夜大量進食再加上酒精飲料的影響,對腦血管的摧殘更大,故而表現為腦梗發病的顯著增加。
46歲的沈先生是急診病房中最年輕的腦梗患者,他發病前的情況就與陳主任講的如出一轍。「他30多歲的時候就有高血壓了,雖然也吃藥,但經常會忘記。過了40歲又明顯發福,血壓越來越高,這兩年尿酸也高了。前幾天又跟一幫朋友酒吧喝酒看球,他最喜歡的西班牙隊前腳拿了冠軍,他後腳就進了急診。」家人的話語中滿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酷暑時節,建議有「三高」等基礎病的人群要保持節制、恬淡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嚴格遵醫囑用藥,另一方面更要少喝酒擼串,保證夜間睡眠時間與品質,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深夜食堂大快朵頤須防腹瀉
「入夏以來,急診收治的感染性腹瀉患者數量一直高位執行,6月15日~22日135例,7月15日~22日192例,有小幅增加。」王瑱副主任說,夏季飲食衛生依然沒有得到公眾足夠的重視。與急診留觀區域以老年患者為主不同,腸道門診的輸液與留觀區更多是中青年人,32歲的鄭先生與40歲的範女士就因病情較重被醫護人員安排在擡頭就能看到的地方補液。
「真想不到,拉個肚子也會有這麽嚴重的後果,居然心臟都出了問題。」鄭先生的病情讓在一旁陪護的母親很擔心。十分熱衷「特種兵式旅遊」的鄭先生,入夏以來幾乎每個周末都和同事去周邊省市高鐵遊,身為吃貨的他喜歡去「蒼蠅館子」打卡,結果上周日晚上剛回到上海,周一淩晨就開始頻繁、劇烈腹瀉,一直拉到站不起身,只能從衛生間爬回房間。見情況不妙,父母馬上將他送到十院腸道門診,醫生從他頭暈、心慌、肌肉無力等癥狀判斷電解質失衡,實驗室檢查結果印證了預判——血鉀低到3.1毫莫耳/升,馬上靜脈補鉀並監測心電。
劇烈腹瀉會導致人體大量失鉀,而均衡的鉀離子濃度對維持正常心跳十分重要,一旦發生低鉀血癥,輕則心律不整(通常表現為心動過緩),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猝死。
一旁的範女士也是因腹瀉而「傷心」,她的情況則與細菌性腸道感染有關。她和丈夫都是深夜食堂愛好者,這段時間白天高溫炙烤,夜裏出去喝酒擼串便成常規操作。追求極致鮮嫩口感的她,被夾生海鮮中的細菌放倒,在嘔吐腹瀉的同時還發起高燒,更伴有胸悶和胸口隱隱作痛。入院後一抽血就查出心肌酶譜異常,腸道感染已經導致心肌損傷,再不采取措施很有可能發生感染性休克。
陳遠卓提醒,夏天吃壞肚子並非小事,水與電解質大量遺失很容易導致心臟受損,輕則心律不整,重則有生命危險;即便嘔吐腹瀉癥狀不嚴重,細菌、病毒等也有可能透過血液迴圈入侵心肌,引起心肌損傷。因此,腹瀉患者應及時口服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情況嚴重時立即就醫,以免「傷心」。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特約通訊員 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