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讓孩子多勞動,是在為他們的未來賦能,父母要舍得

2025-01-08女人

那個在【少年說】中喊話,希望媽媽不要再「逼」他做家務的男孩,居然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那時候不理解,覺得這位媽媽有些「苛刻」,孩子學業那麽繁重,怎麽還能「逼」著他做家務呢?

直到他被保送到最好的學校,才突然理解他媽媽的「苛刻」。原來,有一種愛叫做「為計長遠」。

勞動,才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在要不要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這件事上,父母們的態度大相徑庭。

時至今日, 還是有一部份父母覺得: 孩子年齡那麽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每天作業都寫不完,哪裏有時間做家務啊?

不否認,現在的學習壓力確實很大,可做家務又能耽誤多少時間呢?順手收一下碗筷,或者順手洗一下內衣襪子,十分鐘都能輕松搞定。

【少年說】中的那位少年,他從小被媽媽「逼」著做家務,不是照樣學業有成嗎?而且還收到了多個名校的通知書。

只能說,家庭勞動和學習之間,沒有什麽因果關系。

反倒是覺得,經常做家庭勞動的孩子,他們的能力一定不會太差。

多參與勞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而且還能為他們的未來賦能,變得堅韌不拔。

透過參與勞動,孩子會慢慢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為家庭的和諧、整潔貢獻自己的力量。

無形之中,孩子也會慢慢養成責任感,對他們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有責任感的人,他們的成績和事業,都不會太差。

重點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孩子也慢慢變得獨立。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無需假借他人之手。

勞動也讓孩子親身體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他們在勞動之後,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最重要的是,從小參與勞動的孩子,他們都不會變成「白眼狼」。反倒是更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從小就學會感恩。

舍得放手,讓勞動成為習慣

男孩也好,女孩也罷,參與勞動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讓他們做多少家務活。

而是希望孩子養成動手的習慣,將來在沒有父母保護的地方,也能自給自足照顧好自己。所以說,父母要舍得放手,給孩子更多機會參與勞動。

當然,想要讓孩子把勞動成為一種習慣,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畢竟,大部份孩子都不喜歡勞動。

1、設定合理任務,逐步升級

勞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逐步升級才可以。

幼稚園階段,孩子只需要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小學階段,可以參與到簡單的家務中,像洗碗、掃地。

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不斷解鎖新的勞動計畫。一定要牢記:勞動要從易到難,孩子才願意堅持下去。

2、建立獎勵機制,激發積極性

有些孩子一開始做家務很積極,可是做了兩三次孩子之後,就明顯打退堂鼓。

這個時候,為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父母要合理的設定一些獎勵機制,這樣孩子才能更有動力,也算是對他們努力後的認可。

至於獎勵的內容,只要按照孩子的喜好設定就不會出錯。外出遊玩的機會、購買玩具零食,亦或者是多看十分鐘電視,都可以。

3、培養勞動意識,融入日常生活

怎麽樣才能讓孩子主動勞動呢?最好的八法,就是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

日常生活中, 要讓孩子知道: 勞動,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額外的負擔。就像一日三餐一樣,勞動也需要定時定期去做。

推薦大家都設定一個家庭值日表,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負責家務,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又能讓他們學會遵循固定,更好地管理自己。

4、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人,那父母得要先成為這樣的人。

作為孩子的模仿物件,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真的會在無形中影響他們。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養成積極勞動的習慣。

說得多不如做得多,父母若是能積極的展現出勤勞、負責的一面,那養大的孩子一定會被影響,也成為勤勞的人。

寫在最後: 舍得讓孩子參與到勞動中,看似是在「使喚」他們,實則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因為這份禮物,提升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責任感和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