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
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標誌著寒冬的到來
冬至節氣如何科學養生?
古人過冬至有啥講究?
這篇文章,建議收藏↓↓
古人是怎麽過冬至的?
這一天竟然放假!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此後白晝漸長,孕育來年春的希望。人們也開始進入數九寒天,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數九」的民俗,記錄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為度過漫長的冬日,古人想出了各種娛樂遊戲作為消遣,【九九消寒圖】便是其中一項。從冬至起,每天填寫一筆筆畫為九的字,寫到九九八十一天後,寒冬差不多就過去了,溫暖的春天就要來臨。
明代古籍【帝京景物略】記載,冬至這天,畫一枝81個花瓣的素梅,不上色,「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這便是「畫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最大的陽數,寓意無窮無盡,但人們用「數九」的方式,在漫長冬日期待春天的到來。
你可能想不到,在唐代,冬至竟是「法定節假日」。專家介紹,這與漢武帝修改歷法有關,漢武帝將冬至改為歲首,每年十一月即為新年伊始,可以說唐代「冬至大於年」!
杜甫曾在詩中寫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人們都期盼著在這個陰陽交錯的時節,感受自然帶來的力量。
冬至時節如何科學養生?
記住這3個字!
01
冬至要「躲」
冬至要躲寒、躲冷,做好防寒保暖。不僅要把衣服穿足,也要註意頭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寒。
冬季暖足小技巧:可以多做踮腳運動、足部按摩,這些方法可以活動經絡,加強血液迴圈。
衣服裏層和皮膚間的溫度保持32~33℃,緩沖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出門戴帽子、穿棉鞋,老年人一定要穿好貼身的保暖背心,避免風寒從背部侵入臟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02
冬至要「養」
冬至要註意養心、養腎,做到靜心少慮,保持心態平胡。適當早睡、晚起,增加睡眠時間,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午飯後小憩一會兒,有利於人體陽氣潛藏和陰精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
此外,可以選擇在陽光下適量運動,運動時間可選擇上午9~11點、下午2~3點,每次半小時至1小時為宜,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至是一年中陰氣最盛、陽氣初生之時,養生需從滋陰護陽入手。冬季天氣寒冷,睡前1小時,可以用溫水泡腳15~20分鐘,有助於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讓身體得到放松,使入睡更加容易,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03
冬至要「補」
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等民俗,南方則吃湯圓、長線面等。此時,人體免疫力差、最懼寒冷,也更容易吸收外來營養,藥食的補益作用能夠發揮得最充分。
溫補類: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可搭配白菜、蘿蔔、荸薺、茭白等性平的蔬菜同煮。
平補類:蓮子、香菇、木耳、蓮藕、銀耳、百合等,可搭配溫性肉類一同食用。
滋補類:黑芝麻、黑豆、阿膠等,適合體質偏虛的人群,但註意不要過量食用。
益氣養血、驅寒通絡,明日冬至,不妨試試這款代茶飲——桂圓紅棗枸杞茶,適合氣血不足、心悸心慌、健忘失眠、皮膚暗黃、手腳冰涼的人群。
制作方法:選用紅棗30個左右,切開去核,取枸杞20克左右、桂圓肉15個左右,一起煮至紅棗軟爛,加入適量紅糖,趁熱飲用,一天飲用500毫升即可。
需要註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痰濕較重人群不宜飲用,平時陰虛火旺的人又恰逢上火、感冒、消化不良時,不宜過量飲用。
冬至福至,喜樂安康!
你家冬至這天吃啥?
綜合【古韻新聲】春節節目、【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生活圈】
來源: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