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如何評價2018華語辯論世界杯決賽哈佛大學詹青雲的結辯?

2018-04-21體育

要評價詹青雲的結辯,我們得先回顧整場比賽發生了什麽。( 收藏的記得點贊啊餵!現在收藏和贊數嚴重失衡啊餵!

辯題:21世紀的青年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正方定義:

加法:立足頭腦開發,保持豐富生活,拓展人生可能性。

減法:尋求穩妥和聚焦,割舍人生可能性,以達至安穩

敲黑板,記住這兩個定義。

正方立論:

1.做加法的人生態度鼓勵年輕人敢想敢做,有助於培養成熟的認知和處事能力。

在解釋這個論點時,參照芝加哥大學調查研究佐證,強調18-25歲大腦正在成熟(未成熟),促進發育的主要途徑是更豐富多樣的環境刺激,得出此時不適合做減法。(敲黑板,記住這個佐證)

2.加法思維方式提倡做選擇時追求人生可能性的拓寬

在解釋這個論點時,正方參照耶魯醫學院腦科學研究佐證, 強調前額葉決策未成熟以及應試教育的弊端,得出此時不適和做減法。同時在用調查「未來60%的職業消失」來增加做減法的危害以及強調做加法的必要性。最後用美國大學的通識、博雅教育做事例論證。(敲黑板,記住這個佐證)

3.任何一種幸福關應該家裏在時代背景下,做加法的人生觀有助於青年人用途探索,釋放天性推動社會進步。

反方定義:

加法:追求更多可能的高欲求狀態

減法:降低各種可能的低欲求狀態

反方立論:

1.減少幸福依托的事物,獲得自由。消費主義的弊端。

2.對不完美的接納,這種自我建構的寬容豁達,讓青年的幸福變得更智慧。

以上是正方雙方的定義和論點,我們先看正方玩了什麽手段。

定義方面,如果你是反方,你看到這個定義的時候請問你會不會覺得有問題?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反方沒有意識到這個定義有問題,那麽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正方

正方對定義的焦點只有三個字 「可能性」, 這是正方最最核心的東西,什麽頭腦開發,什麽豐富生活都是虛的,他只是想拿下這個 「加法有更多可能性,減法割舍人生可能性」這個戰場而已。 一旦你沒有質疑這個定義,乃至同意這個定義,你就會發現你打不過。為甚麽?我把正方的這個戰場再換一個說法,你就明白了。 」人生多嘗試再做抉擇總是好過你不嘗試就抉擇,或者好過你沒嘗試夠就抉擇「 這句話就是正方3個論點立足的邏輯。不管怎麽變化,繞到最後,都是在說,」我多試試總比不試或者少試強「。這句話沒什麽營養,但是有效。

然後為了不讓這個定義太過霸道,引起反方的警惕,他們丟了穩妥和聚焦兩個正面的詞語給反方,當然我覺得是多慮了,因為反方自己居然采用了這個對自己及其不利的定義。

然後再來看這第一個論點的佐證,第一個論點佐證時參照的芝加哥大學研究,與其說是在佐證論點,不如是在佐證定義。 因為大腦不成熟所以要多嘗試,來促進發育,做減法不適合。

然後再來看第二個論點,佐證時同樣用腦科學研究佐證定義,認為大腦不成熟,再加上教育弊端,得出此時做的決策不成熟, 所以不適合縮減可能性。 接著用」未來60%的職業會消失「來說明如果你做減法的危害有多大,這裏有可能會讓聽眾和評委產生一種:做減法必定或者很大機率是錯誤的」的想法。 最後,通篇立論最霸道以及最不切實際的佐證來了:美國的大學采用通識、博雅教育來交給學生可遷移技能。 我們來說說這個佐證有什麽問題以及重要性:

1.他們假設做減法的是不學習這些通識教育的。

2.他們套用了自己的定義「多學一種,總比你少學一種好」。通識為了強調它的重要性,把所謂的可遷移技能加了進來,就是無論什麽工作都能用的上。但是我說就不好聽的, (1)如果你的這個所謂的通識課程真的這麽牛逼,我為何會做減法減掉?(2)大家聯系實際,一個技能,如果會的人越多,那會怎麽樣?不值錢!可入門檻越低的東西越TM不值錢!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證和註冊會計證書哪個最不值錢?會從啊!不值錢到已經被取消考試了。值錢的永遠是少數人會的技能,有這麽牛逼的準入門檻又低的技能,天下還會有乞丐?所以這個東西就是忽悠人的。(3)我再退一萬步,你真的有這種技能存在,你也是結合N種課程,比如物理化學生物,最後篩選提取出來的,我請問,你這個時候在做加法還是做減法???

上面的定義及佐證,正方全場辯論都在用,這是他整套辯論的基石,無論繞,怎麽攻打,怎麽防守,最後都會回到這些東西上面 (關於這一點,我會在後面的辯論環節舉例說明) 。所以如果想贏比賽,

第一,定義不能認同,一定要反駁,這個定義對反方非常不利。 令人驚訝的是,反方的定義居然認同了可能性 ,我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這是不應該出現的失誤,如果非要找原因,很可能是準備辯題時對定義吃的不透。但是,盡管這樣,反方還是有機會在第二點扳回局面。可惜也是沒抓到。

第二,第一二個論點裏面的佐證一定要反駁,特別是通識教育這個點,大好的打臉機會。

把這兩個東西處理掉,反方就會輕松點,不會整場被壓著打,攻擊也不會被人隨意化解。可惜的是,反方只有二辯在質詢時稍微提到了通識課,即:加減法都可以有。 這樣做的問題在於,你有一個機會可以完全瓦解對方整個論點,結果沒瓦解掉,失去了一個大好的建立優勢機會。同時,反方其他三人完全沒註意到正方這個破綻,從這裏來說是非常遺憾的。

-------------------------------------------分割線-------------------------------------------

好了正方的一辯稿說的差不多了,我們來說反方的一辯稿。

反方的定義,我有兩個點要說,一個是認同了正方」可能性「的這個戰場,另一個就是他所謂的低欲求。

我問下各位,說到低欲求,佛系有沒有錯?沒有。那麽為什麽放在這個辯題有問題?因為這個辯題有個 限制條件:21世紀的青年 。日本的青年的欲求夠低吧?你有見過我們主流價值觀鼓勵廣大青年效仿嗎? 正所謂昭和的男兒和平成的廢柴,孰優孰劣,一望便知。

在這裏,我要說明,我個人覺得反方並不是要打無欲無求的那種狀態,也不是日本死宅的那種狀態,結合他們的兩個論點,他們應該是想打: 21世紀,青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房價上漲,競爭激烈,階層固化,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是思考後,用欲望驅使自己繼續留在北上廣,繼續奮鬥,還是減少點欲望,走其他的路。 但是打不出來,很大程度是因為「低欲求」這個詞,反方並沒有很好地跟評委解釋: 低欲求究竟是多低?同時,更加作死的是用陶淵明做事例論證。陶淵明這個例子,直接把自己的低欲求解釋為「出世」,再結合辯題背景」21世紀「,真的是自己坑死自己。而對比正方的第三個論點,沒說什麽大道理,通篇就是一句話「時代的辯題要有時代的意義」。

定義說完了,說論點。

論點1論證時提到了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把個人的自我滿足和快樂放到第一位的消費思潮或風氣。該思潮促使人們不斷追求新的消費品,以滿足自己的精神快樂。反方希望以此來論證減法的必要性,想法沒錯, 問題出在了「度」這一方面。 看東西要看全,消費主義再不好,也有他積極的一面, 那就是他可以作為動力驅使你去奮鬥。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要完全摒棄消費主義,你要找到其他驅使你競爭的動力,如果你論證不到位, 那麽你就很容易滑下無欲無求的出世狀態。

說完論點了,來看看質詢。我選質詢漏洞出來講就行了

反方質詢環節:

正方一辯反質詢時有以下漏洞:

1.加法是做決定的心態(盡可能的多試)不等同與於能力的增加。這是反方二辯逼問得出的回應。漏洞在於:加法既然不等同於能力的增加,不必然造成能力的增加,那我浪費時間做加法幹嘛?這裏要引入經濟學的一個名詞: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通俗講,有得必有失,當實際收益大於機會成本時,有限資源得到最佳的配置。這是反方的第一個機會。

2.正方被逼問舉例時,說:選擇一個生物專業,而不去選擇通識課。「漏洞在於:假設做減法不做通識課。這一點,反方沒有第一時間抓到,而是質疑對方是否倡導大家不選擇生物專業,直到快結尾時才提到,正方論證不公平,不讓反方選通識課。如果第一時間質疑正方: 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讓減法持方選通識課?」會更加有力。同時這裏如果能聯合實際,質疑通識教育帶來的可遷移技能是什麽,就完美了。其實,如果非要說可遷移技能,我可以列舉幾個個大家,你們都見過。

第一種,叫智商。智商碾壓就完事了,可惜通識教育教不了。

第二種,叫情商。情商碾壓就完事了,可惜通識教育還是教不了。

第三種,叫做終生學習能力。一個雙商正常的人,正常情況下,終生保證學習,也不至於被社團淘汰。可惜,通識教育依舊是無能為力。真有這麽牛逼的通識教育課,大學學生還會動不動就曠課?別逗了。

正方質詢環節:

正方提出:是否告訴窮人減少欲求時,反方一辯用了顏回一簞食一瓢飲的例子,完美扣分。一句話點評:人是要恰飯的。窮人累死累活無非為了飽腹,你讓他一簞食一瓢飲?然後就被正方死抓這一點猛攻了。然後全場第一次陶淵明出來了.......這裏,用陶淵明的那種出世的精神來回應窮人的問題,其實已經嚴重失分了。你讓一個窮人出世?這麽好辦秦朝會亡?從這裏開始,反方把自己的論證空間限死在了「出世」。 為後面詹青雲結辯埋下伏筆。

---------------------------------------------我是分割線-----------------------------------------

質詢小結環節

反方總結如下(只列要點)

1.認為正方混淆了更讓人幸福和更讓人成長的概念。

2.正方的心態可以推出更好的提升能力(質詢時明明被你問到否認了......)然後又舉了陶淵明的例子.......

3. 指出對方沒有找到面對缺憾的方法。

上面三個點是反方1分30秒的質詢,可以看出反方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在哪些環節丟分,更不知道自己已經陷於多不利的地位,還在狂講陶淵明。同時註意, 這裏的第三個點充分體現了反方要麽是準備不足,要麽是無法駕馭自己的第二個論點。 首先你指責對方無法解決「缺憾」的問題,這個沒問題, 但是你有必要告訴評委和關註,你做減法來面對缺憾時,是怎麽客服那種不甘的。越清晰越好 。不然等下對面四辯就幫你說了。同時參照蘇軾的例子也是不當的,又忘記了辯題背景。蘇軾什麽年紀才能吟出【水調歌頭】?

正方總結如下:

1.針對反方第一個觀點,質疑當你依托的事物不能減少時,你還怎麽做減法? 攻擊有效。

2.針對低欲望求進行攻擊。這裏,正方二辯闡述了我之前講的「十字路口情景」,來告訴現場評委今天的辯題,究竟是要辯論什麽,然後再丟了限制條件「21世紀的青年」出來,來攻擊對方低欲望可以幸福,但是不具時代意義。 攻擊有效。

質詢小結,正方依舊領先。

一對一對辯,我按環節寫。

第一節:正方本來打算用一辯稿裏的研究論證「幸福」並非主觀(受客觀因素影響,比如人生道路的拓寬,而加法剛好可以滿足這一條件),達到攻擊的目的。這就意味著,如果反方你不提打臉的例子,剛才發生的我也就不追了,但是反方站起來就是陶淵明的例子........ 到此處,反方124辯全都提到陶淵明,這就完全把自己的低欲求鎖死在「出世」這個戰場了,沒得洗了。那既然你還要提陶淵明,正方就用辯題背景反駁(此處有掌聲)

第二節:反方把例子換成:「純粹享受辯論的樂趣是不是沒有可能提升能力?」來回應對方,結果被正方用低欲求(註意,由於反方多次提及陶淵明、顏回和蘇軾,」低欲求「已經是」出世「了)反打,你都無欲無求了的確不可能提升能力,同時結合辯題背景,從價值觀進行攻擊。正方再得一分。

第三節:正方繼續用價值來攻擊,指出反方的價值觀不符合辯題背景。反方終於提到了自己一開始要打的戰場了, 低欲求是指放低一點點欲求,來面對人生並有的缺憾,打平。

來到這裏反方四辯開始醒過來了,緊扣自己的論點攻防,所以對辯剩下的時間裏也和正方打的有來有回。 但是太晚了,這一環節正方勝。

其實來到這裏,大家會發現,局面已經開始一邊倒了,我們總結一下反方丟了哪些陣地:

1.認同對方加減法定義,在「多試總比少試好」的天然弱勢語境裏與正方辯論。

2.沒有解決對方通識教育的不切實際。自由辯發揮威力

3.無法詮釋「低欲求」的同時,把「低欲求」限死在"出世"。導致自己的第一個論點坍塌。

4.由於被限死在」出世「,導致第二個論點無法緊扣辯題背景。天然弱勢,正方進可以攻擊得分,退可以攻擊防守。

僅剩下第二個論點苦苦支撐,而這個論點,也因我「低欲求」的坑,埋下了被轟炸的伏筆。

盤問就不寫了,盤問基本上就是在上面四點展開。簡單概括盤問:

1.反方一辯的邏輯問題很大。

2.反方四辨開始回過神來支撐反方的立論。

3.正方所有人都抓住了「低欲望」=「出世」,反方第一個論點變成了,摒棄消費主義直到「出世」。也就意味著你沒有動力來支持年輕人去奮鬥,結合辯題背景,可攻可守。接下來只需處理掉對方僅剩的一個論點即可。

來到這裏,絕大部份要駁斥的點都如鉆石一樣擺在詹青雲的桌子上,還剩下最後一顆鉆石被拽在對方手裏。

----------------------------------------------分割線---------------------------------------------

說自由辯之前,先來點題外話,一場辯論,最重要的就是一辯稿(沒有之一), 一篇好的一辯稿就像一個堡壘,往前可以為二三辯手提供彈藥,往後可以作為屏障抵擋對方進攻 我在打辯論時 ,一辯稿一定是要由2、3辯主導和提供標準、定義和論點的。 他們是主導整場比賽的攻擊手,所以論點必須由他們出,由他們決定怎麽打,他們是最熟悉一辯稿的人。只有2,3辯打順了,攻的出去,守得下來,己方四辯位才有時間去歸謬總結,被對方猛攻之下,你期待四辯做反殺結辯是非常不現實的。 所有的高光,都源自賽前充分的準備。

----------------------------------------------分割線---------------------------------------------

對於自由辯,節奏是正方在主導,我按戰場來劃分,以便大家理解。按出現時間排戰場:

第一個戰場:正方「多嘗試總是比你不試空想要好」時間線:43:40-44:38

這裏反方四辯提兩個反駁點:

1.人生路沒有高下之分,不是試的多就好。

2.指出對方論證不公平,用社會的加法和個人的減法相比較。這是有力的反駁點,如果沒有駁掉,那麽 任何一個個人的減法都有可能被理解成社會的加法。非常不利於己方進攻。 所以來到這裏,正方四辯開啟第二個戰場。

第二個戰場:正方「通識教育及可遷移技能拓寬人生可能性」。

先說通識教育的例子,反方三辯提的反駁點是:你試完這個試那個,這條路沒有盡頭,得不償失,用的機會成本進行反駁。

這裏有很多槽點,隨便寫幾個:

1. 中國的大學專業不是我想選就能選的,要看你高考考多少分。根本不涉及加減法 而經濟和數學這兩個專業,是要看學校的。這在高考填報誌願的時候你們的老師應該說過。

2.如果你說的是通識課, 那不涉及加減法 。你掛下高數試試?

3.如果你說研究生階段。我只能說你活到20幾歲,3年高中+4年大學的教育下, 還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麽,那麽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跟你做加減法有什麽關系?

然後,是可遷移技能的例子。這裏環環相扣,大概意思如下:

正:可遷移技能的好處是即使我的職業被淘汰了,我個人不會被淘汰

反:我喜歡我的職業就行,即使它被淘汰了。

正:心理學認為balabal有職業的人比沒職業的人幸福兩倍。

反:世俗意義的成功只是影響幸福的一條路。

明顯看出,反方對可遷移技能這個BUG的解決方法是想用自己的第二個論點去化解的。但是他提到了「世俗意義的成功」,那你不走世俗意義的成功,你就是想「出世」唄。 仔細看視訊,當聽到對方說世俗意義的成功時,正方3,4辯是有點激動的,因為對方踩到自己的坑裏面來了。不過這個戰場沒有立刻開辟成功,因為被反方四辯帶到了他們的戰場。

第三個戰場。反方」你什麽都想試,什麽都想要,眼高手低最終一事無成「

其實這個戰場挺有力的。因為很符合實際。時間是有限的, 人生的成長就是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盡可能正確的選擇。 可惜,被對方用多嘗試總是好的+可遷移的通識技能化解。

這裏要說明的是,正方一辯其實已經接近於詭辯了。舉了魯迅、蒲松齡的例子來說明年輕時選的往往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句話反駁,」無論你選擇什麽,你總是會後悔的,跟加減法無關「。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你會覺得以前自己的想法非常幼稚,這是很正常的結果。這跟加法減法又有什麽關系呢?第二,認為年輕人不需要等到」選出結果「那一個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際遇。轉譯轉譯:隨緣。有可能人到中年才有結果,有可能到死惋惜,當初自己不要太挑剔就好了。

如果能抓住最後的機會反打,還是能留住勝利的希望,可惜反方沒有完全抓住,當還剩下最後30s時,他們選擇了各自發言,而不是有人站出來用30s做個小結反駁1辯。

來到這裏總結一下:

1.自由辯裏正方最好的突破口就是一辯,可惜反方沒把握住。

2.自由辯裏快結束時反方四辯再次強調通識教育可遷移技能不根屬於加法。

3.正方想把反方拉到」出世「這個戰場,攻打他們的第二個論點,但是沒成功,反方這裏做的不錯。但是,正方已經提到了第二個論點的核心問題:如何操作。這裏沒打出來不代表結辯不打。

4.反方有30s鞭屍時間,但是利用的比較差。

5.反方對低欲求的詮釋依舊沒詮釋好,依舊在向」出世「邁進。

其實來到這裏,比賽就已經基本結束了。勝負關系很明顯了。如果讓我給個比例,我選8:2或者7:3,就等結辯收尾了。 永遠不要抱著4辯反殺比賽的心情等待結辯 ,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分割線----------------------------------------------

先貼詹青雲的四辯稿,感謝網路上有人整理了,我不用碼字。

大家好,我們今天和對方有三個根本的分歧。 一是成功路徑不同 。我方承認,聚焦沒有問題。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年輕的時代完全知道一生要什麽,一生走下去從不後悔。沒問題,挺幸福的。可是現實是,這個決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應該在青年時代做。 這個時候你的大腦沒有發育完全、你的人生還在不停地變動、你的智識還有限,而這個世界在飛快的變化。很有可能你想要聚焦的東西有一天是你不適應、不喜歡或者被時代淘汰的東西 。這時候您方跳到了第二點告訴我說沒關系,我只要堅定自己的內心我就沒有問題了。 這就是我們雙方第二點分歧:幸福觀的不同 您方的幸福觀是一種妥協的幸福觀,而我放的幸福觀是進取的幸福觀 。您方的意思是不管我人生發揮得怎樣,社會如何對待我,不用在乎!我妥協、我看開、我豁達,就可以幸福。對方辯友,那些歷史上真正收獲了豁達心態的人,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時候, 他們是在什麽時候收獲這種豁達,是在遍歷人生的滄桑,經歷了繁華,經過了奮鬥,見識了人世中更深刻的道理,他可以領悟到繁華。就算我退一步,俗一點講,我多讀一點書,多看一點世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豐富一點,這種做加法的方法您才能收獲真的豁達 。最後我們雙方最根本的分歧是 對這個時代理解不同 。您告訴我說這個世界紛繁復雜,已經把太多選擇推到年輕人的面前,所以我選擇加就是在隨大流。不是。我們仔細想一想, 這個時代給我們多的選擇不過是您方說的商品、行銷課、成功學。可是人生加減法上,那些人生重大關頭的選擇是什麽,這個社會真的在逼我們做加法嗎?不是。我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在人生重大關頭的選擇上,這個社會是要求青年人割舍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割去那些錯誤的觀念,回歸一套社會範式,一套人生範式,是要求你做減法的 。這個時候真正追隨自己內心是應該不顧這套範式的束縛,沖破束縛去追尋自己心中所愛,活出一個真正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不是在替一個年輕人的幸福說話,是一代青年人。青年人拓寬人生邊界的可能是在拓寬這個社會價值判斷的可能。既然這個世界號稱它是多元而包容的,我們就應該去試,去讓他實作這個諾言。既然這個社會多元而包容,既然這個世界告訴我們「人不輕狂枉少年」,就沒有人應該天然地覺得「輕狂」是一個貶義詞。對方辯友一直在勸我們:人生選到自己最幸福的東西才是快樂的。對方辯友,各位,我們都是年輕人。在我們人生的這個階段,有什麽東西是唯一珍貴的?什麽叫「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什麽叫「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那個唯一帶不走的東西,不就是青春本身嗎?這一份機會你不珍惜,這一份可能你不珍惜,您跟我談的是什麽?是那一份安頓了的幸福,是那一份成熟了的幸福。可是這不是年輕人的幸福。因為年輕人不是在替你一個人謀幸福,不是你一個人看開了就可以。他是要為這個世界拓廣邊界,是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把道路越走越寬,是 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 。謝謝大家。

這篇四辯稿基本就是對反方前面出現的所有致命問題進行總結並一一反駁。

看看總結了什麽:

1.聚焦可以成功,但是大腦沒有完全發育,智識有限,做減法很有可能是錯的。打你的事實層面。

2.你可以幸福,但是你不進取。再進一步闡述,什麽樣的人才有資格出世。打你的價值層面。

3.破壞對方論證的前提,並且重構有利於自己的語境:這個時代不是加法時代而是減法時代。

第一點,是對自己第一二個論點及定義的回扣。反駁的同時論證己方觀點。這在前面的環節已經反復進行了,就不說了。

第二點,是對對方低欲求、低欲望詮釋不足的攻打。論證的是唯有拼死奮鬥過的人,才有資格講「出世」,才能達到反方說的豁達。這一點,如果賽前認真備賽,是可以提前準備的。當然也多虧了反方的配合。 這一點攻擊的是反方的第二個論點。如果,反方把「低」詮釋好,沒有參照陶淵明等不恰當的例子,把自己限死在「出世」的語境裏,那麽這一段是沒有什麽攻擊效果的,反而有故意擴大對方定義,扣帽子的嫌疑。

第三點,最重要的一環。破壞對方整個辯題假設的前提。先看反方整篇立論邏輯是什麽:

21世紀消費註意盛行,青年人被欲望奴役,面臨太多的選擇,一直在做加法,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麽,眼高手低,導致最後什麽都得不到。因此,我們要做減法,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被消費註意奴役,獲得心靈的自由,同時透過學會接納不完美,讓自己處事更加豁達。

這是反方論證的邏輯。 大前提是:青年人被欲望奴役,人生是在加法。 有沒有問題?有問題,誇大了消費主義的影響。所以詹青雲否定了這個大前提,這裏從兩個方面否認

第一:比價值。「 這個時代給我們多的選擇不過是您方說的商品、行銷課、成功學。那些人生重大關頭的選擇是什麽「

第二:在自己的語境裏重新詮釋辯題背景: 這個社會真的在逼我們做加法嗎?不是。我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在人生重大關頭的選擇上,這個社會是要求青年人割舍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割去那些錯誤的觀念,回歸一套社會範式,一套人生範式,是要求你做減法的 。」

這裏是有論證技巧的,我換一下部份詞語,你看下意思會怎麽變

這個社會真的在逼我們做減法嗎?不是。我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在人生重大關頭的選擇上,這個社會是要求青年人接過父輩手裏那的沈重旗幟,肩負起對家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是要求你做加法的 。」

所謂的結婚生子,成家立業,肯定有舍有得,不會完全偏向於某一方。擁有二人世界的同時必然會減少個人自由。孩子出世,必然多了幾分責任,成熟,穩重,少了幾分自由,幼稚、魯莽。 構建語境需要給觀眾展示什麽,就強調什麽。但是這樣做是有風險的,如果不是最後結辯,很容易被對方拆穿。

而且詹青雲語境重構的成功,除了上面兩個點,還有兩個前提。

1.反方通篇所說的消費主義其實並不是21世紀青年面臨的最大問題。

2.前面N個環節,包括四辯稿前半部份的論證做鋪墊。以前有人舉過這樣的例子:

你要怎麽讓一大群人透過士兵的檢查?所有人排成直線,把沒問題的一半人排在最前面,然後走過去。

語境重構成功後會引發一個逆轉效應,觀眾喜歡醍醐灌頂的感覺,喜歡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時,你再跟他說什麽,都是對的。所以,很多人會對他的「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印象深刻,很多人會說那句「趁年輕,我偏要勉強」讓人熱淚盈眶。因為你完全在對方的語境裏啊年輕人。你跳出語境結合實際,再去看看她論述的內容,看看有沒有新的體會。

這種打法很像誰?黃執中。

所以,該怎麽評價詹青雲的結辯?

視訊連線:. 2018華語辯論世界杯決賽/哈耶VS人大。

邊看視訊邊分析,不知不覺寫了這麽多,不妨多說幾句。很多情況下人們對一辯的要求就是長得好看,吐字清晰,根本不需要你有多強的辯論能力,而華語辯論世界杯更是如此。華語辯論世界杯其實對1辯位非常不友好。全場最長的表現時間,就在於讀一辯稿,除此之外就是被質詢、被盤問和自由辯了。如果只是讀稿、反質詢、反盤問,二辯也可以,要一辯手幹嘛?

其實應該跟以前一樣,把盤問小結交給一辯來處理,一辯位一般是全場最沒有壓力的人,不用想方設法去質詢盤問攻擊別人,也不用時刻保持高度緊張歸謬為結辯做準備,可以看到很多同伴看不到的東西。而經過了讀、質詢、盤問,雙方的觀點和漏洞基本已經展現在各自面前了,盤問小結運用的好,完全就是一個小結辯的功能,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比賽走勢的,也能告訴己方二三四辯現在比賽進展到什麽程度, 接下來的自由辯和結辯應該如何處理。評委和觀眾可以從盤問小結來評判一個一辯手究竟是何水平。這樣一來四個辯位的職責功能就更加清晰。

------------------------------------------分割線-------------------------------------------

比賽復盤完了,說了這麽多,該怎麽評價詹青雲的結辯就留給各位讀者吧。有空的話我會把一些典型的辯論賽拿出來復盤或者分析,比如:

1.通才/專才更適應社會競爭 (黃執中)

2.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競爭多於合作 (黃執中)

3.2003年國辯:順境/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 (黃執中/馬薇薇/薛樂)

4.星辯4.0 活潑老僵屍vs恐龍復生隊 (林正疆/黃執中)

像02國辯和競爭合作這兩場都非常典型,都跟定義有關。黃執中想用霸道的定義來贏得比賽,可惜被對方當場拆解,無力回天。

而03國辯這一場,黃執中用實力帶隊伍硬剛中山大學,差點翻盤。但是大家可能遺忘了一個人,那就是中山大學的薛樂,他的結辯不必黃執中差。

至於星辯4.0這一場,單看比賽本身,是黃執中第一次被打爆,整個結辯非常的差勁。從國辯到星辯4.0,黃執中打的比較有名的比賽我都看過,贏多輸少,即使是輸也是像03國辯這種隊友太坑實在帶不動的情況居多,我基本沒見過他在結辯時表現得如此差勁。從他和林正疆神魔辯開始,到【面對人生的荒謬,我們應該抗爭到底/坦然接受】,我最多認為林正疆和他6:4,但是星辯4.0,起碼7:3。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