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如何系統有效的訓練5km長跑?

2014-04-22體育

從0開始跑完5公裏、實作五公裏成績的提升、以及5000公尺和五公裏的差別,幾個角度來聊聊充滿樂趣和挑戰的五公裏跑——

從零開始,完成第一個五公裏

學生時代的體測興許會讓很多人對長跑心生恐懼,但實際上跑步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首先不要覺得五公裏遙不可及。「跑完五公裏」,應該是每個健康成年人都具備的能力。

(如果你尚未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妨先看看這篇:長期不跑步的人,如何開始跑步?因跑步涉及裝備、跑步姿態、傷病等諸多方面,本回答只針對訓練方式作答)



入正題——

  • 初期以自己的能力,從800公尺-1600公尺開始(即2-4圈操場), 不必在意速度,而是盡可能慢的完成 如果一開始無法完成800公尺的距離,可以嘗試200公尺慢跑+100公尺快走結合的方式 。初期1-2周,維持隔天(或每周3次)的跑步頻率,養成跑步的習慣,讓身體適應為主。
  • 如能輕松完成1600公尺或更長距離,可以 增加訓練時間 (在跑完後再快走800公尺-1600公尺)、而非增加距離。這主要是讓自己 養成跑步的習慣,讓身體逐漸適應更長時間的訓練、又不會帶來額外負擔的效果
  • 能慢跑完成2.5-3公裏後,請相信 此時你已經具備了完成五公裏的能力 。需要做的是在滿足輕松的跑完3公裏左右後,逐漸去增加距離,建議以周為周期、每周4-800公尺的距離提升單次訓練量。
    每次完成跑步後,將剩余距離(如本次跑步3.6公裏,剩余1.4公裏)以快走方式完成。
  • 當你能以八成力(即第二天身體沒有強烈的酸痛不適感)完成3公裏後,就可以選擇嘗試挑戰跑完五公裏;切記盡量保持勻速,起步的1.6公裏盡可能的慢,最後200公尺如有余力,可以稍微加快速度,感受此時身體稍有負擔同時、卻收獲滿滿的愉悅感。

  • —— 這個訓練方法未必最為高效,但對身體負荷最低 。能用1-2個月時間,實作從完全沒有跑步習慣到能跑完五公裏的突破。



    如何衡量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入門的「初跑者」?

  • 當你可以以相對輕松的狀態、不間斷的跑完五公裏,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
  • 在訓練一段時間後,能以30-35分鐘的時間跑完五公裏。

  • ——如果不以更長距離為目標,規律的進行3-5公裏跑步(比如每周2-3次)是種很好的狀態。它不會占據太多你的生活時間,又能對心肺和有氧能力帶來一定的提升;
    ——在能輕松完成五公裏後,很多人也會享受到跑步的樂趣,並開始向著十公裏甚至半馬、馬拉松發展。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挑戰。多數人從完成五公裏,到參加自己的第一場馬拉松,往往時間在8-18個月不等。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循序漸進慢慢來。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嘗試在時間/成績、而非距離上實作突破,去嘗試更快的完成五公裏,那可以繼續看下面這部份。



    以實作五公裏成績突破為目標


    五公裏常見的訓練種類

    有氧跑/恢復跑:
    從運動強度的角度,5000公尺/五公裏屬於標準的有氧長跑範疇——即便很多跑馬拉松的跑者會認為它是強度頗高的「短距離」。因而, 有氧能力依然是決定5000公尺的最關鍵因素,提供了近80-90%的供能來源。

    因此,有氧能力的提升依然是相當重要、在訓練中占比最高的訓練方式,因而30-40分鐘的有氧慢跑會非常多。安排力量/靈活性/核心穩定訓練時,也可在每次訓練前,進行20分鐘的有氧慢跑,以讓身體進入到較高的心率水準,肌肉和關節也充分熱身。

    在每次有氧慢跑的最後,可以進行多組跨步跑(ST),通常這是50-100公尺距離的沖刺,要求跑者以一定速度奔跑,如沖刺跑70公尺(或10-15秒),而後慢跑30公尺,進行6-10組——跨步跑的意義並不在於追求速度,更多讓跑者尋找到更佳的移動效率,包括對高效跑姿的感知,以及刺激腿部其它肌群。每次跨步跑不該為肌肉帶來額外的負擔。


    節奏跑:
    為提升乳酸閾值進行的強度訓練。(相比馬拉松)對五公裏跑的訓練來說,節奏跑往往會更偏向以配速、而非心率來衡量訓練效果。
    因節奏跑是以一種較高強度進行的訓練,前後的熱身跑和冷身放松非常有必要,否則極可能第二天會有疲憊感。

    間歇訓練:
    五公裏跑對最大攝氧量(VO2max)的要求極高, 以競賽為目標的五公裏跑,跑者通常會以最大攝氧量的95~98%去跑 ,強度非常高,每組200-1600公尺的間歇訓練對五公裏成績提升非常明顯。

    然而間歇訓練本身很激烈,且對跑者的心理要求也極高。對五公裏25分鐘以外的跑者,更需要的依然是首先加強自己的有氧能力,及精進跑步效率。


    跑步之外的交叉訓練

    靈活性訓練:
    包括常見的拉伸及肌肉放松按摩。需要註意, 只靠日常跑前跑後的拉伸,並不能增強身體的靈活性 。所以建議每個跑者,在每周專門安排2次30分鐘左右的靈活性訓練(也可用瑜伽來代替)。這對增加步幅、降低受傷可能性…都有益處。
    對於專註五公裏的跑者, 腘繩肌和臀屈肌是需要重點「照顧」的部位。


    核心穩定訓練:
    很多經典的核心穩定訓練,如平板支撐、側橋等,最明顯的效益,就是提高跑步的經濟性,避免無謂的能量損耗。與靈活性一樣, 每周同樣可安排2-3次
    需要註意的,核心穩定訓練不追求數量/時長,更看重完成的質。即, 正確的動作才能讓你受益,而如果你覺得單個動作完成的太輕松,也可以增加難度 (比如平板支撐,嘗試單手單腳去完成)。

    力量訓練:
    強化你全身的肌肉,讓它們在奔跑中更有力量。力量訓練需在健身房進行,一些常規的「舉鐵」動作同樣能幫你更快的奔跑,哪怕這些看起來更多鍛煉上臂的力量——五公裏的維持及沖刺階段,擺臂作用不容忽視。
    如沒有腿部力量訓練的條件,可以嘗試兩個動作,在帶有坡度的跑步機上跑步,或者嘗試去跑坡。

    2021年,BE (AT) YOUR PERSONAL BEST五公裏挑戰活動


    五公裏進階:從30分鐘向25分鐘邁進

    五公裏跑到30分鐘,對絕大多數業余跑者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了。實作後,很多人就會向著更高的目標。
    但對於以突破自己、而非站上徑賽跑道與職業選手競技的跑者而言,專業訓練計劃在執行層面有諸多難度。因此我們介紹一種相對簡單、易檢測也易操作的五公裏訓練——

    三種訓練速度:

  • 目標五公裏配速
  • 比目標配速慢5%
  • 比目標配速快5%
  • 對應三個常見訓練距離、及訓練目標:

  • 以目標配速勻速完成不超過4公裏的距離
    此配速為提升最大攝氧量(VO2max)的最大值,讓身體有更強的扛疲勞性,且適應目標強度;
  • 比目標配速慢5%完成7-8公裏
    在更長時間的奔跑中改善乳酸閾值,提升耐力。當外界環境(高溫高濕)不適合目標配速奔跑時,可以這個距離的耐力跑代替;
  • 比目標配速快5%完成不超過1.6公裏的距離
    透過2-3組的速度訓練,激發腿部肌群,尤其是跑動時的經濟性。對心肺也會有很強的刺激。

    每周在這三種訓練速度、三個常見訓練距離外,再增加有氧/恢復慢跑(占比達到總訓練量的70%)。從30分鐘邁向25分鐘,所需的時間可能要比你想象的更快一些。
  • 如今創造全美第二好馬拉松成績的sara hall,曾經是3000、5000公尺距離的高手,也以大學生身份參加過5000公尺美國奧運會選拔賽



    五公裏突破:挑戰20分大關

    當你劍指20分大關時,通常已有一定的跑步基礎。很多跑者會進行很多15公裏甚至更長的訓練,認為這樣的長距離(針對五公裏)對提升成績有好處,但實際上這種長距離對五公裏速度的幫助並不大。 在每周的訓練量裏,長距離所占的比例最好不要超過30%。

    對專註五公裏的跑者,增加跑量未必就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一些高品質的速度訓練,包括前面提到的交叉訓練,會讓你的成功之路事半功倍。


    5000公尺和五公裏,有哪些區別?

    最後,科普一下5000公尺和五公裏的概念:

    以米為單位的「 5000公尺 」,指的是徑賽、即 田徑場賽道上的5000公尺長跑計畫,圍繞400公尺標準長度跑道跑12.5圈 。田徑跑道幾乎可以視為接近完美平整的平面,塑膠跑道本身也有一定彈性。

    職業選手參加5000公尺往往會選擇附帶鞋釘的專業徑賽跑鞋,賽事計時也會精確到0.01秒;

    2019年杜哈世錦賽男子5000公尺比賽現場



    以公裏為單位的「 五公裏 」,多數則指 以在室外公路上進行的路跑計畫 (對應的,還有越野賽道的五公裏)。公路路面多以柏油、水泥、石板等材質為主,相比田徑場跑道,往往有更多的起伏、傾斜和轉向,也常有隧道、橋梁、折返等路況。
    除了路面條件外,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素往往更大(如風力/溫度/濕度等)。

    因此, 環境更理想、條件更優異的徑賽跑道5000公尺,通常要比路跑五公裏更快一些 。比如當下5000公尺的世界紀錄,要比五公裏快了約16秒(12分35秒36 vs 12分51秒);

    不過對於多數業余跑者,田徑場跑道通常能更好的控制/維持單圈配速來實作更好的成績,而室外環境的路跑,對有些人而言也能分擔掉身體上的疲憊感,所以5000公尺和五公裏的差異未必有那麽大。

    諸如川內優輝這樣的職業馬拉松選手,也會參加不少5000公尺距離的競賽,來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有氧能力、移動效率和乳酸門檻。



    對以健身為目的的跑者,能順利跑完五公裏,可以認為已經達到了初階/入門跑者的標準,也具備了一定的有氧能力;

    對以3-10公裏距離的競賽選手,五公裏會充滿挑戰性,對跑步效率/乳酸門檻/有氧能力等的要求極高;

    對更長距離的慢跑者,五公裏跑有助於提升比賽表現,對提升最大攝氧量(vo2max)的效果立竿見影,也能幫你樹立更強的配速信心。

    跑步訓練類內容:

  • 【對於5公裏配速,到底該如何提升?】
  • 【跑者的「交叉訓練」,到底應該怎麽練?】
  • 【為什麽我們在操場跑步,是逆時針的?】
  • 【都是萬米長跑,為什麽此「10000公尺」非彼「十公裏」?】
  • 【距離只是跑步訓練的一部份——先讀懂訓練計劃,再開始跑步】
  • 【一篇文章讓你了解所有馬拉松相關的專業名詞】
  • 【從菜鳥到全馬330:三個月時間,三套馬拉松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