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如何挑選滑雪雙板?

2016-12-09體育

第一部份是滑雪板種類綜述

第二部份是如何選擇滑雪板另外答主的習慣是上文下圖:)之前在日報看到個問題,關於單板的。裏面有不少單板的圖片,為了改變雙板沒單板帥氣的觀念,我也發點圖。先發張圖紀念Armada創始人JP,他上個月四號因為雪崩而不幸遇難,R.I.P.

最後一張是私貨,答主自己~也不知道知乎能看Gif不。

所以說,單板和雙板僅僅是個人的選擇不同,沒必要一定爭個高低。

第一次更新 大類介紹

答主是東北人,所以地理原因接觸滑雪也早點,很小就開始租板子,不過不是滑雪而是打刺溜滑...大概是從03,04雪季開始正式滑雪的,最開始的時候真是蛋疼啊:租的鞋子永遠是濕的,板子有大頭有尖頭,最狠的是din值不對,我坐纜車的時候板子直接掉了....

種種困難讓我開始考慮入手自己的板子。但早年實在選擇也不多,就入手了塊Rossignol的全地域,什麽也不懂貌似板子還短了點...都是教訓啊,後來就開始學習關於雙板的姿勢了,以防被坑。

先介紹下雙板的大類吧。

首先是All-Mountain,中文叫全地域板。All-mountain的分類下有兩種,但切記All-mountain不是說什麽山都能滑!全地域的意思是,如果你選擇偏Carving Ski(國內一般叫碳烯板吧)的,在滑雪場的壓過雪的雪道裏,你可以隨便滑。要是Twin Tip Ski(國內俗稱兩頭翹)類似50%公園50%雪道的,也能玩玩公園。但不管哪種到了粉雪上...期待自己別困裏面出不來吧。這也是最常見的種類,碳烯板很常見,滑雪場租也都租這種板子。但不代表它技術含量低,相反,好的碳烯價格絕對不便宜,大多數情況下比公園板貴的(但公園板消耗快)。基本上滑雪板最頂尖的技術都會先運用在碳烯板上,碳烯板一般來說也是減震,舒適性,穩定性最好的板子。

舉個例子:

碳烯板:Rossignol Experience 88 BSLT 2015款滑雪板(對的,滑雪板也年年更新)。屬於Carving Ski,新手一般也都推薦這種板子,便於學習和做動作。但不是說所有Carving Ski都適合新手,下文會具體講下。

兩頭翹:Line Skis Sick Day 95 Skis 2015款,答主個人比較喜歡的品牌。這款屬於什麽都能滑點,要是想省事弄塊這樣的挺好,但深入玩的話最好還是專板專用。這種滑雪板一般會在包裝上寫上自己各個功能的百分比和側重點,比如75%雪道。20%公園,5%野雪。

但我一直很好奇,5%這種比例真的大丈夫嗎

這兩者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碳烯板用滑軌式固定器,而兩頭翹的固定器一般都真是固定的...

Powder Ski,野雪板。滑雪永遠不要想著一副板子走天下,基本上玩多了一個能裝下至少兩幅板子的包是標配。野雪板顧名思義,就是滑野雪的。野雪的意思是非雪道的,野外的天然的雪,雪質一般超好,所以野雪又叫粉雪,很形象:) 話說滑雪叫白色鴉片,野雪叫白色嗎啡...快到雪季了!心癢癢啊哈哈。野雪板的特色是板腰寬,浮力大。至於拿著去一般雪道上耍帥走刃什麽的...除非是大牛,否則還是乖乖用全地域吧。

Armada JJ 2.0 2015款,典型的野雪板,相當經典的板子。答主幫人帶過副190cm的,配合Armada的滑雪包,直接震驚了安檢。

Park & Pipe Ski公園板。公園板就是為在公園裏玩Free style而生的。一般重量輕,不怕壞,但要真玩起公園來消耗的也快。板底和板面同樣炫酷,基本上都很漂亮。不過一般來說,國內滑雪場公園都比較一般,很多滑雪場甚至都沒有公園。所以對這類純公園板子的選擇要慎重,不要因為好看就買。一般情況下上文那種兼顧All-mountain的是更好的選擇。公園板很多都不貴,但消耗實在太快了= =這種板子和All-Mountain裏的兩頭翹很像,但更Hardcore向一些,純粹是為了公園而設計的。表面可能看不出來,但玩Box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出來的。

K2 Press Skis 2015款。


說一下Freeride和Free style的區別。

好多雪友去國外滑雪,可能總聽到人說Freeride和Free style。在這我也說一下我對於Freeride和Free style的看法吧。

Freeride的板子通常轉彎半徑更長(意味著不是很適合在有寬度限制的雪道裏滑雪),板腰也更寬——為的是保證在粉雪上的浮力。一般這種板子的設計出發點都是希望在柔軟的粉雪上擁有更大的可操控性。視訊裏在山上玩花樣的就是Freeride,鉆樹林的也是他。

Free style更適用於公園等場合,板腰介於80-90之間,非常柔軟。如果技術好的話,能寄予玩家一種「我怎麽滑都行」的感覺。當然,上高山還是選擇Freeride吧。

但我在一些網站上也遇見過這樣的說法,Freeride是All-Mountain的一種...這幫愛好者們的愛好貌似就是各種跨界混搭。所以說,買板子的時候,除了看All-mountain,Park這種資訊,更重要的是詢問店員:這塊板子究竟適合什麽?

第二部份,如何選購滑雪板。

選購滑雪板第一點一定是要先思考自己的水平。

一般情況下是這麽分類的:

初學者——入門了——中級——進階——專家

當然,初學者前面加個沒學過也行。

我個人建議是入門了以後再買滑雪板吧,這樣對滑雪有一些基本了解後也不容易被忽悠。而且體驗過雪場的雪板,再用自己的雪板的話,是能明顯感覺出不同的。如果上來就用自己的板子,很有可能壓根註意不到「不同的板子感覺也是不同的」這一事實。

滑雪板也是按照上面那個分類標準來分級的,對於不同級別的板子分的也很清楚,價格也是遞增的取向。所以,買滑雪板前第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到底什麽水平?

如果是初學者到中級的水平,個人建議應該多考慮碳烯板。這個階段主要是練技術,犁式平行式走刃,越到後期對板子的品質要求越高,雪場的板子也漸漸沒法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一副好的入門碳烯板,應該能帶來更好的操縱性,讓人在滑行中有更好的雪感。同時,也擁有良好的減震性——這也是碳烯板和其他板子最大的分野之一,碳烯板非常註重減震,君不見Elan家的Wave造型最大的賣點就是減震,初學滑雪,重要的是體會滑雪的樂趣,去的最多的也是滑雪場裏壓過的雪道,就別給自己找罪受了。

中級的話,就可以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選擇了。喜歡速度和操控感,買一副更好的碳烯板;喜歡危險但是刺激的,買一副公園板做動作;想開始體驗野雪用板底搓雪的感覺的,自然是野雪板;要是都想試試,更在意滑雪本身的樂趣的話,比較全能的兩頭翹不錯。

專家的話,這季節應該都坐著heli去山頂上跳崖玩呢,哈哈也沒工夫看答主的文章。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算不算是中級,去試試北大壺九索。

另外既然寫到這了我就多說兩句,可能得罪一些人:

之前有股風氣就是不論什麽水平的,有錢就給你推銷競技板,絲毫不考慮每個人對滑雪不同的需求。試問有幾個人是專業運動員啊?人家為了速度對身高體重都有要求,也不在意減震和舒適,能出成績就行。有些人上來就給人推銷競技板,也不管對方能不能感受到90°和88°板刃的區別,盲目的灌輸一種:競技板就是好的思想。

還有一種人,不依靠技術證明自己,而是用裝備來證明自己——滑雪服要最貴的,適合溫度?勞資就喜歡零下五度用零下二十度的滑雪服,要專業!板子一定要競技板,為啥?人家專業選手都用啊,我不用那不帶感,要專業!

這樣的邏輯我感覺很奇怪,因為不會滑雪的看誰帶上裝備後都感覺專業;會滑雪的都在雪上看人水平如何。如此不追求技術水平而是追求裝備,何必呢?

吐槽結束

第二部份說一下板子的各項參數的含義

第一個要關註的參數是板子的長度,長的板子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短一些的板子操縱性則更好。一般來說板子立起來到自己下嘴唇和鼻子之間就還算合適。初學者的話稍短一些為好。

第二個參數是板頭/板腰/板尾的寬度。板腰的寬度決定了轉彎的半徑。大多數滑雪板半徑在10-15m之間,這是一個很適合雪道的長度。玩野雪freeride的話,板腰要更寬,以便提供更大的浮力,而且也相對不是那麽在乎雪道的寬窄(也因此不適合一般滑雪場)。小於16m的半徑適合碳烯;17-22m適合all-mountain或者公園;大於22m就明顯是給粉雪設計的了。

浮力不夠就這樣:

答主之前在惠斯勒特意照的,差點沒出來。

如果更進階的話,還會註意到滑雪板有Camber和Rocker這種區別,這是因為板子的形狀不同。

(圖片來自EVO)

這兩個形狀最直接的區別就是,你可以假設自己正在滑雪,然後腳在對板子施力。進行受力分析,那麽板刃接觸雪的範圍肯定是不同的。

Camber更傳統一些,競技板和好手一般都傾向於它。因為它能在雪上提供更精確的操控感,但也同時對技術有要求,很適合練習碳烯。

Rocker相當於人為幫你把板腰壓下去了,這樣在粉雪上也更容易轉彎,更容易運用板底。這種班底在兩頭翹上更常見。

至於Rocker/Camber/Rocker,Rocker/Flat/Rocker這樣的組合,還是具體板具體分析吧~

最後說一句:滑雪易上癮,入門需謹慎!

//誰能告訴我為什麽我刪除不了上面這張照片!

最後加點私貨:

Ins@masterpawhy 歡迎互fo~twitter@hanyangwang,求漲粉QAQ

參考資料:

http://www. ellis-brigham.com/advic e-inspiration/guides-and-advice/buying-guides/ski-buying-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