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話題再引熱議:個人養老金到底值不值得參與?我終於搞清楚了!
如今,「養老」已經成了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養老保障體系頻頻登上熱搜。最近,我花了點時間研究了一下個人養老金的扣稅政策,甚至還親手完成了一次申報。不得不說,這事兒看似簡單,背後卻藏著不少門道。
有人說,個人養老金是「雞肋」,吃起來沒啥滋味兒,但扔了又覺得可惜;也有人說,收入高的人才享受得起,普通人看看就好。到底怎麽回事呢?今天咱就聊聊這事兒,把個人養老金這盤「棋」給大家捋清楚。
三支柱養老體系:你在哪個「柱子」上?
先來說說中國的養老體系。簡單點說,這套體系分了三層,也叫「三支柱」:國家基本養老、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
這三根「柱子」就像蓋房子的三根大梁,少了哪一根都不太穩當。
第一支柱:國家基本養老。
這是最基礎的部份,覆蓋面最廣,基本上每個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每個月我們薪資裏那筆「養老保險」繳費,其實就是在為這個基本養老儲備資金。
第二支柱:企業年金。
這個就有點「挑人」了,只有那些給員工買了企業年金的公司才有,企業和員工各出一部份錢,一起交到這個帳戶裏,然後委托專業機構去投資營運。最終受益的,當然是那些參保員工。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
這個就完全是自願參與的,靠自己掏腰包。你可以選擇把錢存起來,也可以買理財產品,收益全歸自己,但風險也要自己承擔。
國家設計這三個層次的養老體系,其實就是希望每個人能透過不同途徑,最終實作「多層次養老」。如果你三根「柱子」都參與了,那退休後就能領到三份養老金,生活自然會更有保障。
個人養老金適合誰?收入高才劃算!
說到個人養老金,可能有人會問:「這東西適合我嗎?」答案是:不一定!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參與這個計劃,尤其是對收入較低的人來說,可能並不劃算。
為什麽這麽說?咱直接來算筆賬:。
個人養老金的好處在於,繳費時能享受個稅扣除的優惠政策。
,也就是說,你每年交的錢可以在一定額度內抵扣個人所得稅。問題是,如果你的年收入沒有達到納稅標準,那根本談不上「抵扣」——畢竟連稅都沒交,還談什麽退稅呢?而且,等到你將來領取養老金時,還要再繳納3%的稅,這就讓一些人覺得有點「雞肋」。
舉個例子吧:。
假如你的收入處於中等水平,比如每年收入在14。4萬元以內,按照政策,你最多可以享受1200元的退稅優惠。聽起來還不錯,但如果收入再高一點,能享受的稅收優惠就更大了。
所以,個人養老金的「甜頭」主要是留給高收入群體的。
,收入越高,扣稅帶來的好處越明顯。
反過來想想,那些年收入還沒達到納稅門檻的人,參與個人養老金可能反而劃不來。畢竟,領取時還得交稅。一進一出的稅收政策,會不會讓你覺得有點「農夫山泉,甜得剛剛好」?
稅前扣除:怎麽操作最劃算?
既然個人養老金的優惠政策並不適合所有人,那對於適合的人來說,怎麽操作才能把這塊「蛋糕」吃到嘴裏呢?
我前幾天特意去研究了一下個人所得稅APP上的申報功能,發現整個流程其實並不復雜。開啟APP,找到個人養老金的申報選項,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幾分鐘就能搞定。成功申報後,你會看到自己的稅前扣除額度被記錄在案,明年報稅時就會自動享受到優惠。
不過,這裏有個細節要提醒大家:**有些人可能之前沒主動申報,但系統卻顯示你已經享受了扣除。**這是因為目前的申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需要手動操作,另一種則是企業或相關機構代為申報。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收入和繳費情況都清清楚楚,我們早就成了「透明人」,所以即使沒主動操作,也有可能已經扣除了。
養老規劃,越早越好!
聊完政策,再來說說現實問題。不得不承認,養老這件事,越早規劃越好。一個人可以不參與個人養老金,但絕不能不為自己的養老做好準備!
有人可能會說:「我自己存錢養老不是更靈活嗎?」。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現實往往是另一回事。存款本身的問題在於:**錢放在手裏,很難做到不被挪用。**今天買個新手機,明天換輛車,後天給孩子補習班交學費,等你意識到要養老時,很可能已經存不下多少錢了。
再舉個例子:。
老王辛辛苦苦存了一輩子錢,後來為了給兒子買房,掏空了所有積蓄。,等到自己退休時卻兩手空空,想再打工也沒人要。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有一份個人養老金帳戶,或許能避免陷入經濟困境。
再比如大張,創業失敗後負債累累,甚至被銀行強制執行。如果他有一部份資金存在養老金帳戶裏,這筆錢是專款專用的,法律上也不能被強制執行,這就相當於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理財與養老:如何找到平衡點?
當然,個人養老金並不是唯一的養老方式。很多人會選擇透過理財來實作資金增值,比如買基金、存定期等等。那麽,理財和個人養老金之間應該怎麽平衡呢?
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有些教訓。十年前,我開了一個養老金帳戶,買了七八只基金,想著靠「利滾利」賺點養老錢。這些年下來,有賺有賠,總體算是虧本。
回頭想想,如果當時把錢存成定期,反而能保本保息,雖然收益不高,但至少不用提心吊膽。
有人建議,把20%-30%的資金用來投資基金,剩下的存定期,風險和收益兼顧。但對我來說,這種做法並不適合。**因為那20%虧掉的錢,很可能要靠剩下的存款利息好幾年才能補回來。
**與其冒險,不如老老實實保住本金。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定存利率也在下降。前幾年三年期的利率還有3。25%,現在降到了2。
15%,存錢的收益空間越來越小。未來如果利率再降,我可能會重新考慮基金,但前提依然是以保本為主。
:養老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關於個人養老金,我能分享的就是這些了。歸根結底,這是一項錦上添花的政策,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參與。養老這件事,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提前規劃。
無論是透過個人養老金,還是其他方式,關鍵是別等到年老時才後悔沒早做準備。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早日為自己的養老打好基礎。畢竟,錢這東西,年輕時是「工具」,年老時卻是「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