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產後期
指分娩嬰兒後的6周,此時產婦的身體返回到懷孕前的狀態。
2、產後的癥狀
分娩後,產婦可能會出現某些癥狀,但它們通常是輕微和暫時性的。
並行癥是罕見的 。
這一時期的並行癥往往很少,但醫護人員或某些衛生保健計劃通常會建立家庭存取制度或密切隨訪的計劃。
常見的並行癥:
3、分娩後身體返回正常水平表現
4、住院期間
分娩嬰兒後, 應至少監測產婦一小時 。若分娩時使用了全身麻醉(極少使用),分娩後應在裝置齊全的、有輸氧、輸血和輸液條件的監護病房裏監測產婦 2~3 小時。
醫護人員應該監測產婦的脈搏及心率變化。通常,在產後的第一個 24 小時內,產婦的心率(在孕期心率會加快)逐漸降至正常水平,同時體溫會輕微的升高。產後 24 小時後,產婦的恢復最快。
醫護人員應盡量減輕產婦的疼痛,降低出血與感染的危險。
出血
盡量減少產後出血量是應該最優先考慮的問題 。胎盤娩出後,護士應定時按摩產婦的腹部以幫助子宮收縮,保持收縮狀態以防止大量出血。必需時可給予催產素促進宮縮,給藥途徑有:肌肉註射或者持續靜脈滴註,直到子宮收縮良好。
排尿和排便
分娩後產婦尿量常常明顯增加,但這只是暫時性的
。同分時娩後膀胱敏感性降低,故醫護人員應該鼓勵產婦定期排尿,至少每4小時一次,從而避免膀胱過度充盈,預防膀胱感染。這樣做可避免膀胱過度充盈,並有助於防止膀胱感染。同時可以在產婦腹部輕柔的按壓檢查膀胱,以確定膀胱是否排空。偶爾,新媽媽不能自主排尿,這時必須將一根導管(導尿管)插入膀胱排空尿液。醫護人員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導尿管,以減少繼發尿路及腎臟感染。這種型別的導管會增大膀胱和腎感染的風險。
還應鼓勵產婦在
出院前排便
。但因為住院時間比較短,不能完全做到。如果產婦3天內都沒有排便,醫生可以建議她服用緩瀉劑避免便秘,因為便秘可以導致或加重痔瘡。如果肛門周圍或直腸肌肉在分娩過程中被撕裂,醫生可能會開大便軟化劑。剖腹產後有時用來緩解疼痛的阿片類藥物可加重便秘。所以,如果需要阿片類藥物,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
飲食和鍛煉
只要她有食欲,
就可有規律的進食
,有時產後很快就想吃東西。產婦應盡可能早一點起床活動。
如果是經陰道分娩,常常在分娩後1天產婦就可以開始鍛煉以加強腹部肌肉。在床上作屈膝仰臥起坐是有效的。但是大部份的產婦感到很累,不能在分娩後不久就開始鍛煉。
剖宮產術後,產婦應該暫時不要進行運動,需要一段時間完全康復,這個過程通常是6周左右
。得到醫生或者產後隨訪人員的授權後,產婦可以重新開始孕前的運動計劃。
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如果產婦
從沒有患過風疹病毒感染或者沒有接種過風疹疫苗,在她離開醫院之前,應該註射風疹疫苗
。如果產婦沒有接種過破傷風、白喉及百日咳(即百白破)疫苗,或者上一次破傷風疫苗接種至今超過2年,在產婦出院前應該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種。
如果產婦是
Rh陰性血型而嬰兒是Rh陽性,
應該在分娩後3天內註射Rh0(D)免疫球蛋白。這種藥物可破壞那些可能進入母體並能誘導抗體產生的胎兒紅血球。這些抗體能危及產婦以後的妊娠 ( Rh 血型不合)。
出院前
在產婦離開醫院前,需要做一些檢查。
如果產婦和嬰兒都很健康,通常在陰道分娩後24~48小時或剖宮產後96小時出院。
如果分娩過程中沒有使用麻醉劑,沒有什麽問題發生,產婦甚至可以在產後24小時內出院。
在離開醫院前,應告訴產婦身體可能會發生的變化、在身體恢復前的避孕方法等相關知識。同時為產婦計劃定期的產後隨訪。
5、從住院到回家
應對始於醫院的一些變化,取決於多快出院和回家。
陰道分泌物
產婦可能會出現陰道分泌物。醫護人員應提供護墊來吸收它。醫護人員還應檢查分泌物的量和顏色。
通常,在產後3~4天,惡露為陰道血性分泌物。在接下來的10~12天,陰道分泌物逐漸變為淺褐色,最後變為黃白色。陰道分泌物可能持續至分娩後6周。
產後1-2周,部份殘留的胎盤剝離,可導致大約一杯的血性惡露。這期間應勤換衛生巾,註意外陰清潔。舒適正確使用衛生棉也可以,除非產婦有會陰切開術史或者陰道和肛門之間(會陰聯合體)有撕裂傷。
藥品
如果產婦不哺乳,可以放心的服用藥物減輕疼痛、幫助睡眠。對於哺乳的媽媽,在陣痛方面對乙 酰胺基酚和布洛芬是相對安全的 。其他藥物會滲透在乳汁中(母乳餵養期間服藥)。
外陰
陰道口周圍組織會有疼痛感,小便時有刺痛。在會陰及側切的區域會有疼痛感及組織水腫。
分娩以後或者第一個24小時以內,冰或者冰鎮包可以減輕局部疼痛及水腫。也可以進行麻醉鎮痛。
每天使用溫水清洗陰道、外陰2~3次,可以緩解不適。溫水坐浴可以減輕局部疼痛
。坐浴時,產婦采取蹲坐位,使溫水剛好沒過會陰及臀部為宜。產婦下蹲時應該小心,如果感覺疼痛,可以借助一個圓環形的枕頭。
痔瘡
分娩時屏氣會誘發或者加劇痔瘡。如果出現痔瘡疼痛, 可用溫水坐浴或含有局部麻醉藥的凝膠 緩解疼痛。
乳房腫脹
乳房可能會因為充滿乳汁而腫脹、緊繃和酸痛。腫脹會在產生乳汁(哺乳期)的早期階段發生。
對於不打算母乳餵養的產婦,以下措施可提供幫助:
哺乳的婦女下列方法可以幫助產婦正確哺乳:
如果乳房非常腫脹,產婦可能需要在哺乳前用手擠出乳汁,以便嬰兒的嘴能包圍乳暈(乳頭周圍皮膚有色的區域)。
情緒
分娩後的短暫幾天,產婦常常感覺悲傷。產婦還可能會感到煩躁,喜怒無常或焦慮,並可能有註意力不集中或睡眠問題(過多或過少)。 這些癥狀一般經過7〜10天消失 。但是,如果這些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幹擾護理嬰兒或日常活動,新媽媽應詢問醫生。
6、回家
如果新媽媽感覺可以勝任的話,她可以開始進行一些日常活動。采用
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
有助於她恢復到孕前的體重。
只要新媽媽們有這種願望和覺得舒服,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性生活。如果產婦有會陰撕裂傷或者會陰側切傷口,性生活應該相應的推遲,知道這些創面愈合。
產婦可以在分娩後即刻進行淋浴,除非她是剖宮產。
如果是剖宮產,
在術後2周以內盡量不使用衛生棉及陰道沖洗。
劇烈運動及負重的行為在術後6周內是禁止的。
性生活也應該在6周內禁止。
腹部切口部位應該像其他外科切口一樣護理。術後24小時後可以進行淋浴,但要避免切口部位搓洗。應註意不要擦洗切口部位。應避免洗浴,直至傷口完全愈合和任何釘或縫線已被去除。腹部切口應該保持幹燥清潔。如果發現切口部位有任何的紅腫、滲液,都應該積極的地去看醫生。切口周圍疼痛可能持續幾個月,麻木的感覺會持續更久些。
腹部
產後子宮仍然是
增大的並且會繼續收縮一段時間,在接下來兩周內會逐漸縮小。
這期間的宮縮是不規則的,常常引起
疼痛
。母乳餵養會加劇宮縮。母乳餵養觸發生產激素催產素。催產素又可刺激乳汁分泌(稱為排乳反射)和子宮收縮。
正常情況下子宮在5~7天後變硬、,不再有觸痛,但仍有輕微增大,位於恥骨和臍之間。到分娩後2周,子宮恢復到正常大小。但是即使加強鍛煉,產婦的腹部都不會在幾個月內恢復到孕前的平坦狀態。
妊娠紋不會消失,但可能會褪色,但有時不會是一年。
母乳餵養
醫生建議
女性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
,
並且不使用其他食物補充
。然後,產婦應繼續再母乳餵養6個月,同時引入其他食物。在此之後,鼓勵產婦繼續母乳餵養,直到她們或嬰兒不再感興趣。如果產婦不能母乳餵養,或出於各種原因,不想母乳餵養,可以用奶瓶餵養作為代替( 新生兒及嬰幼兒餵養)。
母乳餵養的產婦需要了解如何在哺乳時放置嬰兒。如果嬰兒放的位置不恰當,母親可能感到乳頭疼痛。有時嬰兒吸入自己的下嘴唇並吮吸,使乳頭疼痛。這時,母親可以用拇指把嬰兒嘴唇從口裏松開。若要讓乳頭離開嬰兒口中,產婦應首先將手指滑入嬰兒的嘴裏,中斷吮吸。這個動作能防止損傷乳房和變得酸痛。哺乳後,產婦應讓乳頭上的乳汁自然幹而不是擦掉或洗掉。如果需要的話,可用吹風機的低檔吹幹乳頭。在很幹燥的環境裏,可在乳頭上用低致敏性的羊毛脂或藥膏。這樣做可以減輕疼痛和幫助保護乳頭。
產婦母乳餵養時,乳房可能會泄漏乳汁。但是橡膠的乳罩襯墊會刺激乳頭,應該避免使用。
新媽媽在
哺乳期間需要額外補充鈣,每天約500mg鈣為宜
。同時應該增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量。通常,健康平衡的飲食包括足夠的乳制品、綠葉的蔬菜及孕期所需要的葉酸(1mg每天)。產前維生素應含有至少500微克的葉酸。她們應該攝入足夠量的液體,保證分泌乳汁。媽媽們如果需要特殊的飲食補充,應該咨詢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其他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維生素B12等。
7、預防短期再次懷孕
由於
產婦一旦再次開始從卵巢釋放卵子(排卵)就可能受孕
,因此建議產婦采取
避孕措施
。通常沒有哺乳的產婦大約在產後4~6周,第一次月經周期前開始再次排卵。但排卵可以提前。單純母乳餵養的媽媽,開始排卵和恢復月經往往稍晚,通常要到產後6個月。但是,有時候母乳餵養的產婦也會排卵、月經來潮,並像不母乳餵養的產婦那樣迅速懷孕。母乳餵養的產婦應詢問醫生何時使用避孕。
妊娠後完全恢復需要大約1~2年的時間。
所以通常醫師建議產婦應
等待至少1年,最好18個月後再次受孕
(盡管產婦可以選擇不采納醫師的意見)。分娩後第一次復查時產婦應和醫師商討關於避孕方法的選擇( 避孕概要)。是否哺乳影響產婦選擇不同的避孕措施。口服避孕藥持續提供 雌激素 ,會影響乳汁分泌,所以在哺乳期不建議使用。單純孕激素避孕也可以選擇,但是不需要口服藥物的方法(如避孕環)比較好。避孕環只能在子宮恢復正常大小後使用,通常在產後6~8周。在這之前,避孕泡沫、凝膠劑避孕環可以使用。宮內節育器在產後6周可以放置。
產後不久才進行過風疹疫苗接種的產婦,必須等至少l個月後才能懷孕,以免危及胎兒。
8、產後異常表現癥狀,需就醫
【文章部份內容參照自【默沙東診療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