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從小學開始,把師生關系當成【甄嬛傳】處理,大人和孩子精神多了

2024-11-02親子

橘子:最近,我們在網上尋找和教育成長相關的各行各業專家,希望能請這些專家來解答花友們的一些問題。心理專家是我們重點關註的專家人群。

過程中,在知乎上發現了一個問題,好像問到了我們的心裏:

現實情況,的確是這樣,為什麽呢?

這麽多回答中,一位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師的回答得到最多「贊」(7000+)、最多評論(500+)、最多收藏(10000+);最多的評價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準確、透徹。

我仔細通讀下來,發現這位叫「文子「的咨詢師,分析問題的邏輯的確挺強。她的思路是:

  • 現在孩子比以前孩子學習壓力大多了

  • 這造成了現在孩子普遍的心理問題、抑郁問題,甚至自殺問題

  • 在減輕壓力的同時,讓孩子熱愛而不是被迫學習,是家庭教育之重

  • 而增強學習動力,家長要特別引導孩子處理好三個關系(親子/師生/朋友)

  • 這「三個關系」是什麽?為什麽重要?如何處理?她的回答非常清晰,提供的解決方法也極有現實感。

    並且,非常好玩的是,她把孩子在學校裏所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比喻為【甄嬛傳】般的「宮鬥劇」,很多孩子其實身處「宮鬥」現場:

    從小學開始,每個班都在上演甄嬛傳,劇情真實且荒誕。

    為什麽這麽講?我們來看看這位咨詢師的分析,希望對你有用。

    本文轉載授權自知乎網友 @文子

    我一直強調,孩子有天然的自律和對學習的欲望,只是有人總不願意相信。

    那麽我再從學習動力這個角度分析:

    我經常跟咨詢我的家長提到, 孩子學習動力來源於三大方面: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

    一個學生,如果三個關系都處理得很好,沒有一個不熱愛學習的,自立自律能力都很強。

    如果有一個關系處理不到位,會損失一部份學習熱情,開始憊懶、拖延、偶爾喪失自信,但還能繼續維持學習狀態。

    如果有兩個關系處理不到位,會極大地損失學習熱情,出現厭學狀態,喜歡請假、逃課、不去學校,並且進入青春期焦慮癥和抑郁癥的高發階段。

    如果三個關系都處理不到位,基本個個帶點精神科確診的癥狀,相當一部份出現自殺念頭,少數出現自殺行為,也有極少數自殺成功。

    圖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郁】劇照

    我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三個關系的核心。

    1. 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的核心是良好情緒的傳達。

    很多家長喜歡講道理,卻不註意安撫孩子的情緒。要知道,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情緒對立下都是講不通事情的。

    而且家長不懂得照顧孩子的情緒,也就代表不懂照顧家裏其他人的情緒,這屬於親密關系能力缺失-意思就是,夫妻也肯定經常吵架。

    換句話說,管不好孩子的人,也管不好丈夫或妻子,不單單代表教育能力不足,而是家庭和感情的經營能力不足。

    真正的情商,是能穩定自己的情緒,情緒穩定的人,才能學會搞定別人的辦法,無論是丈夫、妻子還是孩子。

    而不能呵護孩子情緒,只懂得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和他溝通,這裏就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因為孩子在學校會碰到很多事。

    你想想,一個普通人,找個二、三十人的小公司上班,都有一堆烏七八糟的職場麻煩,有誰每年不被自己某某領導同事下屬惡心幾次,然後找幾個關系好的朋友喝酒吃飯吐槽?

    但是總有家長簡單地把學校當成工廠流水線,好像孩子是在學技術,而不是在生活,從不想孩子會遇到什麽困惑。

    「你的任務是學習,其他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自然就好了。」

    無數家長和孩子說過這句話,說話的用詞和語氣都一模一樣...

    如果你有朋友是老師,也許他們會給你「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從小學開始,每個班都在上演甄嬛傳,劇情真實且荒誕。 家長們錯過了和孩子的溝通,也錯過了很多吃瓜的機會。

    學校這個地方(至少有些學校),這麽去看,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

    班主任是皇帝,科目老師是皇親國戚。

    班長是皇後,班幹部是嬪妃。

    學生是宮女...

    那家長呢?

    找好自己的定位,你是外戚。

    你要把孩子學校生活當成宮鬥劇來品味,才能摸到一點道道。

    老師掌握規則制定權,而且可能會偏心——皇帝和他的親戚。

    班幹部沒點本事,容易被攻擊,特別是班長,我已經見過不止一個被全班孤立的班長了——皇後和嬪妃。

    學生會抱團,會竟爭,會打小報告,會集體冷暴力,也會校園硬暴力——宮女大亂鬥。

    宮鬥會死人,學校生活也沒啥區別,心態特別炸的離自殺不遠。

    你說這不是宮鬥劇是什麽?

    而孩子的處事能力往往是稚嫩的、不成熟的,這也就導致了,在「宮裏」,孩子遇到事情,卻不能獲得應有的理解、關心。

    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也就無法獲得有效指導,在學校獨自前行,心裏無法解決的事情越來越多,連傾訴都沒有地方,慢慢積壓成情緒問題、心理問題。

    至於無法管控自己情緒的家長,他們代表著上一段不良的親子關系。他們沒有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學到足夠的處事能力,所以大部份也沒有足夠的情商指導自己的孩子如何處理與老師、同學、朋友的關系和矛盾。代代相傳,這就更糟糕了。

    【我們如何對抗抑郁】劇照

    2. 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核心是認同。

    學生認為某個老師喜歡自己,那麽在這一門學科中,往往就會表現出感興趣的狀態,這其實代表著學生對老師的認同。

    反過來,如果學生認為某個老師很自我、假大空、架子大,那麽這門學科就全憑學生自己的喜好。如果學生喜歡還好,能堅持學習。如果本身就不喜歡,那麽就更加粗心大意,不願意花心思,老師本身在教學中完全無法起到作用。

    最嚴重的,是和某個老師鬧過什麽矛盾,那麽就一定對這門學科喪失興趣,哪怕之前明明很喜歡也會開始煩躁和討厭。

    回到上面的統計,教師行為失當在樣本自殺原因中,排名第一。

    中國青少年自殺統計樣本圖,來自2013年【中國兒童自殺報告】。雖然已經過去了10年,大致的數據,還有一些參考價值。自殺原因的樣本中,師生關系和成績壓力占到樣本總數的45.6%。

    老師自我、假大空、架子大,這是很常見的,不是每個老師都能降下身段和孩子聊到一起,和學生同頻,這樣的老師其實是少數。但是只要做的不明顯,不讓學生感覺到(學生其實挺好騙),就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是鬧了矛盾,這就是大事了。學生和老師鬧矛盾,無非是幾個原因:

    被當眾點名批評 (破壞孩子的社交形象)。

    推薦方法:和老師溝通,找個合適的理由進行當眾表揚孩子。

    被懷疑作弊或作業抄襲 (被否認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

    推薦方法:和老師溝通,向老師闡述孩子以前的學習態度和在家的學習方法,讓老師端正對學生的態度,並由老師親自向學生說明。

    被無理冤枉、拉偏架 (班級財產損失、事務分配、名分配、同學矛盾處事不公等)

    推薦方法:具體事情具體分析,要了解老師這麽做的原因,是不了解情況還是有私心。如果是不了解情況那就解釋情況,但是家長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如果是有私心,我那就要據理服人,讓老師以後即使還有私心,也不要再把你家孩子當靶子(其他孩子你管不了,更管不了老師)。

    所有師生矛盾問題,都可以歸為以上三大類,但是實際發生的時候,情況各有不同,需要家長信任孩子,耐心溝通,分析情況。當然最重要的是情商和溝通能力,畢竟搞定老師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搞不定老師,那只能不停鼓勵孩子,但是孩子是很敏感的,沒那麽容易放下,所以要家長有長久的耐心。

    鄭重提示:和老師溝透過程中,無論老師有什麽錯,除非打算轉學,永遠不要指責老師!你要不露聲色,所有的問題闡述、說明,都以「這裏其實是我的責任,作為家長我應該...」作為結尾。

    得罪老師的後果,最後大機率會報酬到孩子身上。哪怕老師什麽都不做,只需要足夠的忽視,就可以不斷幹擾孩子的學習狀態。

    這叫,打入冷宮。

    【深海】劇照

    3. 朋友關系

    朋友關系的核心是竟爭。

    有句話。朋友比我過的差,我為他難過。朋友比我過的好,我為自己難過。

    人是群居動物,而只要腦子裏開始有了社交的概念,人就無時不刻不為成就感和競爭欲驅使。

    成績下滑或不理想在樣本自殺原因中,排名第二。

    作為家長,你要時時告訴孩子,你朋友很優秀,但是你也很優秀,特別是某某地方,你有與眾不同的天賦(要說到具體的點)。

    但是中國人都知道,家長往往喜歡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

    要知道,一個人身處某個圈子中,可以不是最優秀的,但一定不能是最差的,至少他自己不能這麽認為。一旦他認為自己是不如別人的,那麽就會逃避和遠離這個圈子。

    任何孩子,都在時時刻刻註意自己在朋友中的「地位」,為了穩定「地位」,他會做非常非常多的努力。而如果他確認「地位」無法維持,那麽就會脫離。

    所有的孩子,無論有什麽興趣、愛好、朋友,都必然被同一個圈子覆蓋——學習圈。

    幾乎所有孩子小學都和同學討論過各科成績,但是三年級以後,就有一些逐漸不討論了,初、高中自我封閉厭學的更加嚴重。

    每個孩子都曾有自己的學習圈,也曾為保持自己在這個圈子裏的「地位」付出過很多努力,但是在各種否認中,他逐漸認為自己不適合這個圈子,所以放棄了,僅此而已。

    沒有任何孩子不註重自己的學習,並且遠遠比家長註重得多,這和很多家長的認知是矛盾的。

    因為家長發現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時,往往已經過去好幾年了。

    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的學習必須要自己盯著,但是孩子其實已經給自己極大的壓力。家長總以為自己好像也沒特別過分,但是很多時候,壓倒孩子只需要一棵稻草。

    這一棵「別人多認真,別人多努力,別人成績多好」的稻草,直接讓孩子清晰了自己在「學習」這個圈子的走位:我就是不行。

    這裏有一個要點,圈子來源於經常接觸的,並且交流比較多的人。

    一群排名中遊的朋友,他們互相偷瞄成績,但不會去和上遊的學生比,只要他們認可自己在中遊學生中的學習競爭力,就會為此付出努力。

    而上遊學生,一旦被經常得不到認可,他們也不會去中遊學生那裏找存在感,而是逐漸結束學習圈子的競爭,甚至掉入下遊。

    下遊學生麽,那基本都在「我就是不行」的狀態了。

    用成年人的視角舉個例子,會更方便大家理解。


    你年薪100萬,你老婆說你不如別人老公年薪110萬,不懂人情世故,你炸了。

    你孩子標準學霸,次次年級第二,你說你為什麽比別人年級第一數學少了2分,就是粗心,你說孩子炸不炸。

    成績越好,就越只會和好成績的孩子比,其實不妨承認別人家孩子固然優秀,但是自己孩子也有不一樣的優秀,而且要經常說給孩子聽,這就叫鼓勵。

    永遠不要低估人的競爭欲,也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家長對孩子學習的要求在於他以後過得好,在社會上有競爭力。而孩子想不到那麽遠,他只想現在在朋友中就有競爭力、成就感、學習地位。

    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去理解孩子當下的訴求。

    推薦方法:引導他去和喜歡學習的學生認識,給他要花錢,讓他約別人出去玩,先建立社交普通關系,不提學習,不給壓力。

    等孩子和朋友熟悉後,認可他朋友的優秀,再換個角度誇孩子自身其他學習的能力,鼓勵他,滿足他的好勝心。

    孩子會因為家長認可他的朋友而開心,又會因為家長認為他比朋友有更優秀的地方而高興。

    雙倍的驚喜,雙倍的快樂,給予孩子最大的學習動力。

    重要提示:不要為了讓孩子結識的圈子更優秀,而貶低他某些不愛學習的朋友。

    貶低孩子的朋友,就是貶低孩子自己。孩子受哪些朋友的影響,不取決於朋友,而取決於家長。家長認可和鼓勵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孩子自然會關註自己這方面的競爭力。如果缺乏家長的認可和鼓勵,孩子就會逐漸沈迷於其他地方的成就感,比如遊戲。

    更不要認為孩子的朋友不重要,沒有朋友的孩子,就沒有學習上的競爭欲望,這跟買車不要發動機沒區別。

    人就是天然喜歡集體,又喜歡在集體中抱團,然後在團體外鬥爭,團裏內競爭,無論成人還是孩子。

    熱愛生活,自然熱愛社交,也會自然身處宮鬥...

    缺乏社交,沒有朋友,脫離集體的,基本都是被過度要求和打擊自信,自我放棄了的。只有極少數才能從孤獨中脫穎而出,艱難走出更好的路。

    但是他們成年也依然存在某種障礙,存在某些心理隱患。

    4. 在三個關系中, 親子關系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親子關系可以幫助孩子處理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幫助孩子在處事、情商和人格上進行成長,所以三個關系中,最先出問題的,必然是親子關系,然後另外兩個關系才會逐漸出問題。

    學生連續兩次測驗單科成績下降,大機率是師生關系出現問題。

    學生連續兩次測驗多科成績下降,或者是朋友關系出現問題,或者是師生關系和朋友關系同時出現問題。

    但無論如何,親子關系肯定早就出了問題。

    努力穩定自我情緒,和孩子達成良好的理解和溝通,讓孩子願意主動把遇到的煩惱和事情告訴你然後你要給出真切的共情和有效的指導,幫助他穩固師生關系和朋友關系。

    如此,怎麽會有抑郁自殺的孩子呢?怎麽會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呢?

    我也必須承認,帶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非常復雜的事情。

    引導孩子心理健康,學習心態更是麻煩又麻煩,復雜又復雜。我也不指望有人能看完這一篇文章就懂得怎麽帶孩子。

    碎片知識畢竟是碎片知識,看懂了和做到了之間的差距總比想象大。

    如果短短三千多字就能學到整個教育體系,那我4年教育,2年咨詢經驗和這幾年上的幾百節課也不值錢了。

    而我,也依舊在學習的路上。

    你我共勉。

    電視劇【春夜】截圖

    最後,給大家一個跟孩子的萬能溝通話術。

    跟孩子說:某某老師(他不太好或不太自信的學科老師)跟我講,你某某地方(耐心、理解力、記憶力、人緣、責任心都可以,具體到點)比某某(他十分關註的,喜歡比較的那個學生)要強,是老師在某某事情上(真實事件舉例,需要對孩子的校園生活有足夠了解)發現的。

    這一句話包含家長的鼓勵,老師的認可,同學的競爭成就,三連決勝。

    因為太過有效,所以慎用,講多了也會不靈。

    PS:已經有家長對此實踐,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還是那句話,教育不是幾千字能闡述的,也不是一句話能搞定的,家長的自我學習和成長遠比孩子的獨自努力有效。

    家庭教育素養是可以傳承的,甚至無需亂七八糟的理論學習,這就是從原生家庭帶出來的「情商」和「靈性」。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

    不好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如果自己的家庭缺乏這樣的素養,也不必去羨慕,只要從我們這一代開始,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然後教給孩子,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成年即擁有如此優秀的本能,以後會自然在家族中不斷延續,不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