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小孫子 不到3歲,竟然能背100多首古詩!
我第一反應是:這神童吧?
第二反應是請教:你們是怎麽教的?李姐的回答跟大多數學霸家長差不多 :他自己喜歡讀,沒事就翻開古詩書讓我們讀給他聽,時間長了就都背下來了唄。
第三個反應就是: 這孩子以後超級學霸無疑了!
當我用非常羨慕的口氣提起這事,沒想到孩他爸一句話給否定了:「 小孩子背古詩沒啥意義,不懂含義死記硬背,長大後就忘了。」 我估計他是嫉妒而已。
跟朋友聊起這事,她們竟然也有這種思想: 上學前背古詩沒必要 !
實際上,他們這種思想才是錯誤的!
如果你看過很多優秀孩子的成長史,你就會發現, 無論全面發展的孩子還是理科好的孩子,父母都是很早就進行過古詩詞的啟蒙。
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3歲能背誦唐詩宋詞;大文豪郭沫若3歲時便能口誦詩文;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也是從小就背誦古詩詞的。更不用說好多高考狀元的高分都包含了從小進行古詩啟蒙的功勞。
小時候多背古詩文和孩子跟很少背的孩子在小這低年級看不出來什麽區別,但是, 到了高年級和初中以後,至少在三個方面有明顯差距。
第一,語文成績差距大
女兒小的時候我崇尚快樂教育,幼稚園上的是蒙氏班,以遊戲為主。在學習這方面,我從未對她進行過任何學校之外的啟蒙。
小學五年級以後,她的語文成績越來越差:120分的試卷,從以前的滿分和118分,只能考100分多一點。實際上她學習非常認真,每天放學不僅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還在作業的基礎上進行拓展。
鄰居跟我女兒一個年級的女孩,本來總成績不如女兒,但在五年級卻超越了女兒,實際上她就是語文沒怎麽扣分而已,導致總分比我們高出好幾分。
後來我們總結原因,認為主要在於鄰居女孩從小進行的古詩詞啟蒙。
她媽媽在一個國學幼稚園做老師,她從嬰兒時期就接受古詩詞的熏陶,三四歲就能夠背誦好多古詩,一年級時就能背誦六年級課本上的古詩詞了。而女兒的失分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試卷有部份內容屬於課外知識,內含小古文;二是閱讀理解不好。
上初中後, 隨著文言文占比重增多,這個女孩從小培養的語感和語文素養更是顯示出優勢,語文一直穩居重點中學的前列,去年高考得了136分!
第二、記憶力差距大
記憶力有天生差別,但也需要刻意練習。
幼兒時期是培養各種能力最好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若是利用她這段時期的記憶力,不斷加以鞏固,不僅記住的東西更加牢固,而且 極大地鍛煉了孩子的記憶能力。
孩子在背誦的時候會不知不覺會形成自己的記憶技巧,在上學後背誦課文的過程中非常占優勢。
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地理、生物,很多內容都需要背誦, 記憶力強的孩子可以用較少的時間來取得優異的成績。
第三,文學素養差距大
學齡前孩子學古詩不在於理解,而是感知藝術和文字之美,古詩的韻律感帶給孩子的節奏感和意境美是可以用心來感知到的,會滋養孩子的心靈。
幼年時代的背誦可能對詩詞的內容並不理解,但是當它內化為自己腦中的一部份,在將來的某一個時刻,他遇到一個風景,一件事情,就忽然會明白那首詩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完全無法用其他語言形容,比如,當他旅遊時看到美麗景色的時候,會發出感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只會說一句:「 太美了! 」
上學後才接觸古詩詞的孩子,多半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去學習,很難再用心領略到古詩的語言美、情境美。
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葉嘉瑩先生曾經說過 :小孩子記憶力強,多背誦一些經典,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用古詩詞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語感和文學素養的啟蒙,是再好不過的方式。
如今各類平台上有好多古詩詞讀本,可以多買幾個版本,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去讀。
孩子不理解含義沒關系,看得多了,讀得多了孩子自然會懂。古人早就說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