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我小孩十幾歲寫這種文章是不是心裏出現問題了?

2023-02-22親子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閉上嘴巴,開啟耳朵進行傾聽,敞開懷抱真誠接納擁抱。

從只言片語來判斷一個人也太不靠譜了,文字只能看出一時一地的感覺和心情,並不能判斷孩子的整體情況。

單純從文字來分析

從文字我看到的是一個敏感的青春期孩子,內心可能缺乏安全感但是心理是有期望或者向往,所以「我有一張繭,只能裝下我蜷縮的心 ,厚實安全又舒適,可是心慢慢的被暖流浸潤著,舒展著一根根運輸暖流的肢體」。

「它還想繼續舒展它麻木已久的肢體,可又害怕吧不留神把繭殼碰碎,它才沒有做好出去的準備」,這句話其實說明的恰恰是想要出去的意思。至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開心、是糾結的心態,但是又想要出去。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矛盾又容易受情緒影響的,有時會因為一件小事欣喜若狂,有時會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挫敗灰心喪氣。

我青春期的時候也寫過一些比較消極的文字,比如:想躲在暗夜裏永遠不出來,希望天永遠不要亮,因為亮光會灼傷我的心;這個世界這麽復雜、人心這麽可怕,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麽;我總是一個人悄悄躲起來哭泣,不想去學校不想面對任何人,因為周圍這些大人總是看不到小孩的委屈和傷心,只是覺得我矯情等等。

當時是因為一些小事情影響了情緒,其實是有點類似「為賦新詞強說愁」,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今天很難過明天就很開心,並不能和抑郁關聯,

但是如果這些類似的文字持續很長時間,或者孩子的情緒、習慣等等都有改變,由開朗變得沈默等等,或者由沈默變得冷漠。

總之,一切和之前不一樣的情況都需要引起註意;如果是慢慢變化,連變化都沒有感受到,突然發現孩子和之前不一樣了,那更需要重視。

綜合各方面情況來分析

要判斷孩子心理是否真的需要疏導,是要綜合日常孩子的情況來判斷。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抑郁、自閉、叛逆等等一切都有可能,所以父母不能大意,要隨時觀察孩子的狀態和情緒,做好陪伴疏導。

切勿只關註學習,對孩子批評打擊。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註意傾聽,不要去評價批判。

如果孩子的親情認同感和愛的歸屬感不夠,平時得到的鼓勵很少,感受不到重視和自我價值,就容易傾向於透過網路、文字等等渠道宣泄,如果僅僅只是宣泄,那沒事,給予孩子足夠的關系和愛護就好。

但是如果真的有抑郁、自閉等傾向,建議還是找專業人士介入疏導。

我一直覺得,除了極少數個別孩子,大多數病在孩子心上,根在父母身上。

青春期這個關鍵期,當孩子出現行為、心理問題時,家長的關心引導至關重要,引導的好,孩子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引導的不好,只會讓孩子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孩子總會長大,總會越走越遠,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成長。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閉上嘴巴,開啟耳朵進行傾聽,敞開懷抱真誠接納擁抱。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家大寶今年已經高一了,從初中開始聽過很多青春期孩子出狀況,有些厭學不去學校、有些打架鬥毆、有些抽煙酗酒、有些戀愛學習下降,還有些孩子想請假父母不願意從樓上跳下來的。

其實自己也是焦慮又擔心,又怕過渡關註他也緊張。

做父母的,真的什麽都怕,我屬於那種能共情的人,但也正因為這樣也容易情緒化。

有時候孩子能感受得到我的焦慮,會直接安慰我:「媽媽,不要擔心,我不會叛逆,不會做我承擔不來後果的事情(感謝一直以來都教他,做事情想想你能不能承擔這件事情的後果,如果不能就三思而行;但是如果做了,也不要害怕,媽媽會和你一起承擔)。」

很慶幸孩子小時候的用心陪伴,更慶幸早早的給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和原則,長大的過程中也有磕磕絆絆、吵吵鬧鬧但孩子還是一如既往的愛著媽媽,包容媽媽情緒化的壞情緒。

總之,孩子成長只有一次、生命也只有一次,一個疏忽可能造成無法承受的後果。

做溫柔而堅定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做好陪伴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呵護,明確底線和原則,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積極的心態,讓他內心陽光豐盈,健康快樂成長。

長大後,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學著慢慢放手,做好孩子背後溫暖的港灣,讓他自信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