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安慰題主一下:挑食有一部份原因,是先天遺傳 [1] 。
有時候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孩子依然挑食。
先別焦慮、別自責,孩子挑食可能是受先天基因的影響。
這不是我說的,是2017年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上的、關於遺傳學對幼兒進食行為影響的研究說的。
這個研究調研了1900多個家庭,都是擁有16個月大的雙胞胎。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挑食的孩子傾向於拒絕不熟悉的食物,這不僅僅是環境的影響,還有基因的因素。
因為參與調研的都是雙胞胎家庭,父母為其提供的食物通常是一致的,但雙胞胎之間依然會表現出不同的食物便好。某些對食物的傾向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不完全是因為父母的餵養行為。研究者發現,有46%的挑食可透過基因來解釋,而58%的新食物恐懼癥(拒絕新食物)也可透過基因解釋。
一些其他的研究也證實了類似發現:菲爾德斯(Fildes)等人以 1343 對 3 歲雙胞胎為物件,讓父母填寫兒童食物偏好和食物挑剔問卷,發現水果偏好(Fruit Preference,FP)、蔬菜偏好(Vegetables Preference,VP)和食物挑剔之間的遺傳相關性均顯著 [2] 。
但不是說我們作為家長就幹脆躺平了——一些挑食的偏好,是可以改變的
從上面提到的這個研究,我們也會發現,影響孩子食物偏好的,還有一半是環境因素,也就是家庭餵養的習慣。我們是可以透過改變家庭習慣、提供孩子食物的方式和正餐觀念來調整。
我兒子也會挑食,他對沒怎麽吃過的食物很容易表示拒絕,會說「寶寶不敢吃」。這也是典型的「新食物恐懼癥」。綠色葉子蔬菜也不太愛吃(除了黃瓜,生啃都很喜歡)。
為了應對他挑食這件事兒,我做了這些研究和整理
接下來聊聊我最近關於挑食的一些整理、思考和方法。
內容可能有點長,但希望能從源頭解釋挑食的原因,站到孩子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考,也借此和擁有同款挑食娃的讀者們一起共勉 。
⭕️身為家長,我們先放下對挑食的焦慮,接納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在兒童中,挑食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我看到幾份關於兒童膳食問題的調查,無論是托班的3歲前嬰幼兒,還是幼稚園階段的小朋友,甚至小學3-6年級的兒童,都存在最高40%左右的挑食孩子。挑食的高峰期有研究發現,是2歲到6歲逐漸增加的——剛好就是題主家孩子的年齡,也有部份調查是3歲左右 [3] 。其中絕大部份孩子不喜歡的食物都是蔬菜 [4] [5] 。
挑食當然存在風險,挑食的孩子身高生長發育遲緩的風險確實會比不挑食的孩子更高,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入量也會更低(膳食纖維也會比較低,所以有些孩子容易便秘) [4] [5]
挑食,特別是對某些蔬菜的排斥,有前進演化的原因
人類前進演化到現在,過去的99%的歷史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最早只能靠采集果實根莖為生,後來學會狩獵獲取蛋白質和脂肪。在漫長的前進演化史中,富含澱粉的根莖類食物以及肉類,都曾在前進演化中幫助我們提高大腦容量、變得更加強壯。故而對甜味的食物、能量密度高的肉類和油脂的偏好,是寫在基因裏的。
而對比之下,植物,各種葉子,不但營養密度低,還經常伴隨著苦、酸等味道以及中毒的風險。人類為了自我保護、避免攝入有毒有害的食物,從而產生了對苦味、酸味的恐懼,以及對沒見過的新食物的恐懼。這是一種正常的應激保護。
愛上吃蔬菜,本身就是在跟本能做對抗,我們怎麽能對幼小的孩子提出太高的期待呢
兒童對一些特殊味道(比如苦味)的敏感性,也可能會影響孩子挑食行為
有一些孩子具有苯基硫脲(PTC)和 6-n-正丙基硫脲(PROP)高敏感性受體基因,他們對苦味的感受會比其他人更為強烈。而一些蔬菜類,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恰好大量存在這種苦味成分。
所以有時候,孩子是真的比我們大人更覺得蔬菜難吃。
⭕️家長的一些行為也會加劇挑食
這是我在反思自己這半年給小魚做飯的情況時,發現的一個很大的影響。
剛添加輔食的時候沒,我是很積極的給小魚嘗試了多種蔬菜。日常也沒有餵飯,小魚時完全自主進食的。
但去年下半年,因為我自己比較忙,做飯就比較敷衍。那陣子奶奶主要負責晚餐,家裏常吃的蔬菜種類驟然減少,幾乎集中在青花菜、生菜、花椰菜、白菜、包菜、荷蘭豆等菜市場最常見的品種。做法也極度單一,只有清炒、加肉一起炒兩種做法。
而2歲多的小魚剛開始初嘗「人間百味」,發現比蔬菜好吃的東西太多了!於是每次蔬菜他都不怎麽動,只對黃瓜等口感脆爽的青菜,以及胡蘿蔔、青花菜這類能嘗到甜味兒的蔬菜情有獨鐘。
如果家長自己就挑食、家裏食材的種類和做法過於單一、只給孩子喜歡吃的菜、平時沒養成好的用餐習慣,長久下來,小朋友就容易加劇挑食的習慣。
⭕️對於不愛吃的東西,我們也聽聽孩子們怎麽說
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論文,有人專門選了一個班35位幼稚園中班的孩子,然後觀察了他們1個月的吃飯行為 [6] 。結果發現,孩子們對不喜歡吃的東西,是這麽說的:
-有奇怪的味道, 有些孩子覺得紫菜的味道特別怪、雞蛋吃起來臭臭的...
-某幾個蔬菜組合在一起就不吃 ,比如有小朋友番茄和豌豆如果同時在一個菜裏出現就不吃,但單獨做到別的菜出現是吃的
-食物的形狀或者大小不喜歡/不習慣 ,有小朋友不喜歡吃幼稚園的黃瓜,因為切成了方形——而家裏的黃瓜是圓形的薄片;有小朋友喜歡圓形就只愛吃圓形的食物
-食物的口感,特別是黏黏的、有顆粒感等 ,比如有小朋友不喜歡吃金針菇、香菇因為嚼不爛,還滑滑的;有小朋友不愛吃馬鈴薯因為吃起來「像沙子」
-食物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奇怪, 比如有個孩子不吃山藥,山藥燉了排骨湯,排骨可以吃、湯可以吃,但山藥因為「都叫藥了,我們為什麽要吃藥」,可能聯想到吃藥的場景、氣味等,就不肯吃
我觀察小魚不喜歡吃的菜,也屬於這幾類——有時候是菜太大了,有的是因為嚼不爛,有的是沒見過、不太敢吃,有的是不喜歡這個味道。
那怎麽辦呢?
⭕️先把目標改變一下:只要不過分挑食就好
大家對孩子挑食的壓力,往往來自於兩方面,一是確實擔心挑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二是關於「標準」的壓力。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這麽描述:
3-4歲的孩子,在引導下不偏食,不挑食4-5歲幼兒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因為有這樣的「教育目標」和約定俗稱的觀念,加上對比——平時聊天時聽到「某某小朋友從不挑食、每頓飯都吃光光」,立刻覺得自己孩子有問題。包括現在大量的母嬰自媒體,也會不斷傳達「挑食的危害」、「我家孩子是怎麽養成小飯霸的」。在重重壓力之下,家長看到孩子挑食就會很緊張、很焦慮,很著急去糾正,而忽視了先去了解背後的原因,以及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
所以,先回來,回到最初:我們擔心的到底是「挑食」還是挑食可能帶來的營養問題?
實際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挑食,孩子只要不過分挑食,不是常見的所有蔬菜都不吃?所有的肉都不吃?,或者因此直接影響到了生長曲線,就別過分焦慮。
小青菜不吃,那青花菜、萵筍、小黃瓜吃不吃?
胡蘿蔔不吃,那南瓜、甜椒吃不吃?
香菇不吃,那平菇、杏鮑菇、金針菇吃不吃?
不強求孩子完全不挑食,只要不過分挑食,每類食物看一下有沒有可替代的方案。
如果孩子不是排斥所有的食物種類,而只是表現出對食物有所選擇,那就先別著急給孩子扣帽子。
同時,在糾正挑食習慣的過程中,要多給孩子和自己一點時間。多去了解孩子挑食的原因,聽一聽孩子怎麽說,然後再「對癥下藥」。
⭕️怎麽讓孩子更容易接納新的食物(特別是蔬菜)
如果讀到這裏的你,孩子還沒加輔食,那麽,一定記得輔食階段多提供蔬菜
一定程度上,這是在從根本上去預防一半的挑食機率。
小嬰兒在一歲前味蕾極為發達,味蕾數量有1萬以上。特別是6~9個月剛添加輔食的時候,是寶寶的味覺嘗鮮期。這個階段如果寶寶充分接觸到了多種多樣的食物種類,特別是各種蔬菜的天然味道,充分發掘了味蕾,並在接下來的一兩年盡可能多提供原味的食物,孩子就能學會去感受食物的天然味道,相對更不容易挑食。
要善於利用「內在饑餓感」,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進食行為規範
真要餓了,啥都吃。
這一點在我兒子身上特別明顯。如果他上午運動量少,再加上早飯吃的比較晚的話,中午吃飯沒兩口就開始玩了。
但你餓他四個小時,不給零食只喝水,然後出去公園瘋跑,回來一碗飯迅速幹光。
這裏主要是建立規律的進食習慣,除了規定好的正餐和1~2次加餐點心,其他時間不提供零食。
同時保證孩子足夠的身體活動量。我發現蠻多孩子吃的少,真的是因為動的太少了!
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體育大學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聯合運動科學、兒科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在2018年共同出具了【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得出這樣一張表:
中國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給出的建議時間是:
大家可以算算,自己孩子的身體運動量,真的達標了嗎?
家裏提供更豐富的食材和做法,用顏色、擺盤、可愛的餐具吸引孩子
世界蔬菜千千萬,總能找到愛吃的。
也有不少孩子很吃食物的顏值,做的色彩豐富、顏值好看,娃就喜歡。或者將食物跟遊戲結合起來,這裏超級推薦 @楊小七 老師的回答哇,感覺有孩子會很吃這一套:
孩子特別挑食,不愛吃青菜,去幼稚園老師也沒特別照顧,怕影響發育,有什麽好辦法嗎? - 楊小七的回答
具體的方法有很多,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娃的。
家裏日常做飯也盡量讓食材更加豐富。
實際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對於學齡兒童每天攝入的食物種類是有提供參考建議的 [7] :
讓孩子將吃蔬菜/某樣食物和它的好處建立聯系
這一點對於部份孩子有奇效。
主要是透過講故事、做遊戲,讓孩子知道每種食物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麽幫助:黃色的胡羅比、綠色的青花菜可以讓眼睛更明亮;蔬菜有很多維生素,小朋友吃了就不生病;多吃蔬菜拉臭臭就不會屁屁疼;多吃肉才能長高、變得更有力氣,像大人一樣...
這裏可以針對自己孩子來靈活的套用,看下娃有沒有特別在意的點,將這些「好處」跟特定的食物關聯起來。
食物制作利用「蔬菜消失法」,讓孩子多吃點菜進去
這就得我們多花點心思在做飯這件事兒上了。
目前我用過的、比較有用的方法是這個:
利用榜樣力量
比如動畫片的人物、孩子崇拜的大哥哥大姐姐,告訴他,XX也喜歡吃這種菜,你希望跟他一樣厲害嗎?
對於迷妹迷弟型寶寶,這個方法可能有用。
孩子接納一樣新食物需要時間,多嘗試,建立熟悉感
有研究發現,孩子接納一種新食物可能需要多達10次的嘗試,甚至有的孩子幾十次才會接受。所以別著急,每天餐桌上都有兩三種不同的蔬菜,經常出現,大人也每天都吃、並表現出享受,孩子看著看著可能就會想要試試。
也讓孩子參與到買菜、準備菜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帶孩子感受蔬菜是如何長出來的,建立熟悉感。
多給自己和孩子的一點時間。
⭕️實在挑食厲害,也有補救措施
實在不吃菜又怕缺維生素,多吃幾種水果,還可以用維生素軟糖等作為補充;
擔心便秘,可以多吃點玉米、紅薯、紅心火龍果等,還可以用益生菌作為補充。
只要孩子不是真的只吃一兩種東西,每天、每周都提供多種食材,並不斷嘗試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保證孩子生長曲線正常,沒有出現健康問題就好。
至於他吃不吃青椒,吃不吃香菇——放過自己和孩子吧!
以上,同為有些挑食的孩子家長的思考,一起共勉~ @知乎親子
參考
- ^ Smith AD, Herle M, Fildes A,et al.Food fussiness and food neophobia share a common etiology in early childhood.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7 Feb;58(2):189-196.
- ^ FILDES A,LLEWELLYN C,VAN JAARSVELD C H M,et al.Common genetic architecture underlying food fussiness in children, and preference for fruits and vegetables 〔J〕.Appetite,2014,76:200.
- ^ 孫睿. 從「不挑食」到「不過分挑食」[D].四川師範大學,2015.
- ^ a b [1]邵麗晶,向兵,何邱平等.武漢市學齡兒童挑食行為及其與健康狀況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01):37-40.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1.009.
- ^ a b [1]徐敏,崔蕾,周晶晶.6~36月齡嬰幼兒的挑食現狀及其照護者對營養攝入的認知水平[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20,28(06):706-709.
- ^ 孫睿. 從「不挑食」到「不過分挑食」[D].四川師範大學,2015.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