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親歷三國教育,發現怎樣培養出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是個偽命題

2022-09-27親子

文 | 米粒媽

當我們的孩子在埋頭努力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孩子在幹什麽?米粒媽一直有這樣的好奇,所以對於這方面的書籍和紀錄片總是格外的關註。

米粒媽之前寫過一部紀錄片,叫做【他鄉的童年】。

可如果橫向對比來看,哪裏的教育會更勝一籌呢?

這讓我想起之前讀到過一本書,是美國記者阿曼達•裏普利寫的【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

這位美國【時代】雜誌的撰稿人,也和米粒媽有著同樣的疑惑,所以她跟蹤記錄了三個美國高中生分別前往芬蘭、南韓、波蘭作為交換生的心得體會,在這本書裏,記錄了這些教育強國背後的「秘密」。

芬蘭教育:想要快樂,自驅先行

作為世界教育強國的一個代表,芬蘭在每三年一次的PISA(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能力評估測試)中成績都非常亮眼。

多次高居榜首,即便幾次被反超,也始終處在第一梯隊。

芬蘭教育一直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奉行「快樂教育」。他們的孩子從不上任何補習班,成績也不排名。

可是,學校對學生們真的沒有任何要求嗎?

我們來看一組書中給出的數據:

學生需要定期接受隨堂測驗,每隔6周就要參加一次小的學期考試;

考試的內容是用平時積累的素材,寫出3-4頁的論文,臨時抱佛腳的刷題在這裏是行不通的。

芬蘭的大學入學考試更是需要嚴陣以待,模式和我們的高考差不多,整個考試要持續三周,時長達到50個小時,考試之前要經過嚴密的檢查。

這個考試有多難、題量有多大呢?我簡單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其中兩天的芬蘭語部份考試(相當於我們的作文)是這樣的, 第一天用6個小時寫幾篇議論文,第二天的6個小時要從14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成長篇議論文。

給出的題目都是「中東和平的局面為什麽難以實作?」這種程度的,大家感受一下。

其實在這種考試機制的反推下,芬蘭的孩子很小就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 所以排名、成績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怎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才是他們最關註的。

芬蘭最擅長的是快樂教育不假,但事實上,高強度的訓練和鞏固,卻是所有優秀教育的必經之路。

在這裏,老師不會給孩子們布置課外作業,但他們會主動選擇閱讀作為額外的補充,芬蘭的初中生每周會在閱讀上花費35個小時。

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探索學習,在不斷探索與修正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逐漸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交換生Kim

作為交換生來到芬蘭的美國學生Kim曾對作者阿曼達說,在芬蘭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格外地認真專註,哪怕是調皮搗蛋的「壞學生」也從不缺勤,都會按時完成作業。

Kim疑惑地問過她的同學「老師、學校也沒有什麽要求,為什麽還要這麽努力學習呢?」她的芬蘭同學一臉詫異地說「How else will I graduate and go to university and get a good job?」

這似乎是芬蘭學生的一個共識, 為自己而學

可見,芬蘭教育的內核其實正是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學習從來不是為了追求成績,而是要擁有能夠選擇更好生活的能力。

這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也是芬蘭成為教育強國的重要原因。

南韓:真正的競技場從晚9點開始

以補習文化聞名全球的,是我們的鄰居南韓。

看過韓劇【天空之城】的朋友們就能略知一二:這些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考入南韓最好的大學,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家人反目,逼瘋孩子。

書中寫到了交換生Eric在南韓釜山的學習生活:來上學的第一天,就被教室裏睡倒一片的同學們驚呆了!

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都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即使上課鈴響起、老師來到教室,他們依然睡得忘我,而老師也習以為常地自顧自上課。

幾周之後,入鄉隨俗的Eric才知道,這些白天在課堂裏補覺的同學們,早就學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到了晚上他們才開始真正的競技。

在南韓,超過70%的學生都會選擇去校外補習班,晚上9點學校放學後,他們成群結隊地湧向著名的大峙洞補習街,一直上到11點多。

上完補習班的課,很多學生還要再去旁邊的自習室繼續復習、預習,學到淩晨兩三點、甚至通宵的也大有人在,大峙洞也以24小時通明的燈光回應著這些學子。

▲即使像德善這樣的「學渣」也要去自習室學習

當地的補習之風有多嚴重,這麽說吧,政府為了給孩子們減壓,下達過學習宵禁令—— 晚10點之後不準補習,否則會有「學習警察」出動抓人 ,但,一點用沒有。

為了考上SKY(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這三所「天空之城」, 父母用力托舉上著名的補習機構,機構不斷完善考評機制推出明星老師,學生們通宵達旦地學習,每個人都拼盡了全力。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完全無幹擾的高考環境,考聽力的時候學校附近甚至不允許飛機起降。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孩子們的確變得極具信念感,並且超乎尋常的努力。

但事實上,作者在存取了許多的家長和孩子之後,並沒有一個人對這種教育模式表示贊許。

甚至那些從中獲利的人,也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考試機器,在他們看來,高考、學習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孤獨的、徹底的戰爭。

▲交換生Eric

最終,交換生Eric選擇了轉學。

雖然他很喜歡那裏的生活環境,可只要一想到他那些累到在課堂上補覺,放學後又投入另一場「戰爭」卷無止境的同學們,他還是選擇放棄了。

波蘭:基礎教育重於一切

波蘭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也能上榜,倒是向我們證明了,只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思路,環境的影響就沒有那麽大了。

近些年來,波蘭在基礎教育上的投入有目共睹,政府加大了對教育資源的傾斜,開始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孩子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階段,都可以享受免費且優質的公立教育,如果想就讀私立或國際學校,學費也是非常便宜的,這些足見波蘭對基礎教育有多重視。

在波蘭,考試也是非常重要的篩選手段,每個波蘭的學生都要經過嚴格的考試,以便確定是去職業學校更合適,還是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更合適。

即使就讀職業學校也不會被另眼相待,波蘭政府非常在意教育公平,他們會給職業高中、或是偏遠的學校投入更多教育資金,能讓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擁有同樣的聲望。

在波蘭學習期間,讓交換生Tom感受最深的,就是波蘭學生驚人的數學能力,同學們都有很敏銳的數學思考能力,並且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挑戰更高的難度。

作者阿曼達在書中寫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其實也預示著他的未來。」

一方面是現實原因,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作只有精通機率、統計和幾何知識的人才能勝任。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在於,數學不是單純的一門學科,它還是一種邏輯語言,這種語言需要嚴謹的歸納和縝密的思考。

不管多麽錯綜復雜的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且推理過程必須遵循既定的邏輯規律,掌握了這門邏輯語言,能幫助孩子們在未來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及根據已有資訊預測未知世界。

米粒媽也多次跟大家說過,從小給孩子培養數學思維,打下堅實的邏輯基礎,這樣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都會受益匪淺。

書中帶我們看了芬蘭、南韓、波蘭等國的教育方式,根據國情也各有特色,米粒媽覺得,學習方式沒有好壞之分,不同的地域、歷史和文化,造就了風格各異的學習方式和傳統。

正如書中所說, 「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引導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身處東方文化的框架之中,應試教育確實是非常高效的選擇;但是,作為父母,我們至少應該明白,什麽才是對孩子的未來更好的學習方式。

說到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應對各種挑戰的社會能力和個性品質。

學習從來不是學校的學習,還有家庭的學習,社會的學習,自我的學習。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是做題家,更能透過學習去汲取思辨、提問、交流、合作的精神,變得更聰明、更獨立、更具創造力。

沒有哪一種教育是最完美的,我們一直都在探索的路上。

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註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註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註!(5-12歲寶媽請關註:@米粒媽頻道)